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家庭教育 > 规则意识 > 正文
导读 亲戚家的侄子今年是第二次参加高考,他的分数很不理想,可能上一个好的二本院校都很难。他的父母很发愁,我们听了也觉得遗憾。这是一个特别勤奋好学的孩子,也很懂事听话,只是他...
亲戚家的侄子今年是第二次参加高考,他的分数很不理想,可能上一个好的二本院校都很难。他的父母很发愁,我们听了也觉得遗憾。这是一个特别勤奋好学的孩子,也很懂事听话,只是他的心理素质不太好。
他的父母说,平时的大小测验孩子的成绩在全年级都是名列前茅,但是一到关键的大考,他就发挥不好。去年就是因为高考发挥失常,他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才选择复读。高考之前的模拟测验中,他曾考过670多分。没想到真正上战场时他又紧张过度了,经过了一年的努力,这个魔咒还是没能打破。
我又想起了那位热爱跑步的朋友,平时上体育课时,他比任何人都跑得快。但是只要是正式的比赛,他总是与奖牌失之交臂。他为此郁闷了好长时间,甚至觉得命运在故意戏弄他。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一到大考就连连失利。有些非常有实力的运动员平时训练的成绩无人能及,一到大型比赛就发挥失常。有些人平时表现特别好,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他们非常痛苦,又无可奈何,想要非常努力地去改变,却很难做到,似乎是被诅咒了一般。其实,这些问题的背后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有一个名叫丹·詹森的运动员,他平时训练刻苦,成绩出色,但是一到比赛就发挥不出来真实的水平。于是,人们就把那些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导致自己在竞技场上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詹森效应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心理疾病,虽然不会危害到身体健康,却会给人带来无限的烦恼。
明明有实力,却在关键时刻无法发挥出来,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出现了问题。他们在竞赛时非常重视结果,害怕面对失败,行动时患得患失,容易产生很多心理困扰,无法集中注意力,发挥失常也就不奇怪了。
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曾经带领他的学生做过一个实验。他先把一群学生带到一个黑暗的房间里,然后领着他们穿过了这间屋子。之后,弗洛姆打开了一盏灯,在微弱的灯光下,学生们看到他们刚走过的地方是一座非常窄小的木桥,稍有不慎就会跌落池底,而池子里面则游走盘旋着各种毒蛇,他们看了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弗洛姆问他们是否有人再走一次这座桥,但是没有一个人回答。在弗洛姆的鼓励下,有几个胆子比较大的学生表示想要试一下。他们在过桥的过程中小心翼翼,速度非常缓慢。然后,弗洛姆把房间里所有的灯都打开,在明亮的灯光下,学生们发现,在桥和毒蛇之间有一层透明的玻璃阻隔。
这时,弗洛姆又问是否有人愿意再次尝试。学生们依然犹豫不决,不断地询问“玻璃结实吗?”“这些毒蛇真的会咬人吗?”“我们真的安全吗?”这样的问题。最后,弗洛姆总结道:这座桥本身是不难走的,因为所有的人都成功地走了一次。但是当学生们看到毒蛇之后,哪怕有安全措施,他们还是会犹豫。这就是心理因素在作怪,一旦心态不稳了,哪怕事情很简单,哪怕一个人能够做到,他们也会放大眼前的困难,变得束手束脚。
假如把过桥比喻成考试和比赛,那些毒蛇就是一个人的心理负担,是导致他们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走出詹森效应的怪圈呢?
首先,一个人要提升自己的实力,增强自信心。一个学生如果平时考试都不及格,就算他的心理素质再好,再怎么超常发挥,也无法考上清华北大。一个运动员如果连小型的比赛都没有名次,就算他心态再好,也没有机会在真正的赛场上展示自己的水平。一个人缺乏应有的实力,就算给了他机会,他也把握不住。
所以,拥有一定的实力是前提。只有自己实力强大,才能有资格展现自己的水平,才能有信心走上赛场。增强实力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做自己擅长和热爱的事情,平时勤奋刻苦地训练,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寻找名师帮助自己等等。一个人的实力足够强大,心里才会更有底气,拥有自信的人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其次,要正确对待每一次测试,对结果保持一颗平常心。只要是比赛,成绩就会有先后,成绩好了值得开心,结果不理想也是很正常的。高考确实重要,但一个人真的落榜了也并不意味着人生就完了。奥运金牌谁都想要,但是努力过了没拿到,生活还是要继续。一个人可以拼尽全力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要对结果保持一颗平常心。
只有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在比赛的过程中保持专注,把细节做到位。有很多取得奖牌的优秀运动员在赛后接受采访时都提到,自己在比赛时并没有考虑那么多,只是想着把每一个动作做到位,把平时训练的水平展示出来。更何况,有些因素并不是自己能把握的,只要把自己该做都做了,不留遗憾就好了。
最后,要学会给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用良好的心态助力自己的成功。心理学研究表明,消极的自我暗示会对人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积极的自我暗示则能够起到激励和鼓舞作用。有时,一个人表现不好,并不是没有实力,而是总往坏处想,产生了太多的心理负担。
1983年,一位美国击剑运动员即将和一位古巴选手过招,之前他连续两次败给过对方,对这次比赛很缺乏信心。一位心理学家在比赛之前反复给他播放一段话,内容是古巴选手比他更缺乏信心的理由。美国运动员越听越有道理,终于克服了畏难心理,并在决赛中战胜了对手,取得了冠军。
人就是如此,有时候明明是有实力的,最后却败给力自己的心魔。想要取得成功,实力是前提,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文章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