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家庭教育 > 规则意识 > 正文
导读 有一个人分享了他的一个亲身经历: 他攒了一笔钱,想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买车之前,他特意留意了一下,发现大街上的汽车多数是黑色和白色的。为了显得与众不同,他特意选...
有一个人分享了他的一个亲身经历:
他攒了一笔钱,想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买车之前,他特意留意了一下,发现大街上的汽车多数是黑色和白色的。为了显得与众不同,他特意选了一辆墨绿色的汽车,他为自己的决定感到欣喜。可等他把车买走之后,他发现大街上有很多颜色和他一样的车,就连停车场和一些偏僻的小巷子里也会有同样颜色的汽车。
他开始为自己的决定后悔,并向公司的同事抱怨起这件事。有一位怀孕的女同事回答,她并没有发现大街上有很多墨绿色的汽车,但是自从她怀孕之后,她倒是不断看到大街上有很多孕妇。无论去到哪里,总能看到几个孕妇,她还感叹为什么现在的人这么热衷于生孩子了。但是,其他的男同事都说没有看到她所说的情况。
直到有一次,这个人偶然间学到了心理学中的视网膜效应这个词语,才明白他所经历的事情。视网膜效应,通俗地说,就是当我们自己拥有一件东西或一项特征时,我们就会比平常人更会注意到别人是否跟我们一样具备这种特征。
比如,你有一天买了一件格子衬衫,当你走到大街上之后,会发现很多人都穿着格子衬衣。你心血来潮给头发染了一个颜色,你会发现,满大街都是染头发的人。你买了一辆新的电动车出门,发现道路上到处都是和你的品牌一样的电动车。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项研究:1979年,实验人员找来一些志愿者,让他们读一本相同的书。书中描绘了一个女性一个星期的生活,书中对女性的描述既有外向的一面,也有内向的一面。读完之后,实验人员把志愿者分成两组,让第一组志愿者判断该女性适不适合做一个图书管理员,让第二组志愿者判断该女性适不适合做一名房产销售。
结果表明,两组志愿者都针对他们选定的职业提出了很多该女性适合这项工作的证据。此时,当研究者再分别问他们该女性是否适合另外一项工作时,认为她适合做图书管理员的志愿者们觉得该女性不适合房产销售的工作,反之,认为她适合做房产销售的志愿者则认为她不适合做图书管理员。
这个实验充分证实了视网膜效应的存在。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每天接触的信息都是复杂多样的,但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会在无意识当中忽略掉很多信息。很多我们日常都会接触到的信息并没有引起我们的关注,或者说它们都被筛选或者过滤掉了。但是,当我们有意识地关注某些信息时,结果就不一样了。
假如我们刚买了一件新衣服、刚换了一个新发型,在新鲜感的刺激下,我们也会格外关注周围与之有关的信息,我们注意力的焦点也会由模糊变得清晰,甚至会下意识地去寻找我们感兴趣的信息。而和我们的关注点无关的东西继续被我们的大脑过滤掉,这样就让我们更容易看到自己比较关心的东西,放大我们收集到的的信息。
也就是说,外界的信息还是这么多,只不过有一部分信息被我们特意关注和识别出来了,我们才会产生错误的认知。所以,视网膜效应对我们产生的最大的影响就是会影响和扭曲我们的认知,从而让我们对信息产生片面的、错误的判断。
有个公司找了一位实习生,实习生的综合能力很强,尤其是他的PPT技能在同期员工中遥遥领先。公司很看好他的发展,特意给他安排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前辈带着他学习。这位实习生也非常努力地跟着师傅学习,他也确实学到了不少实用技能,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有一次,公司需要他们做一个项目管理方面的PPT,实习生为此付出了很多时间和能力,修改了无数次,直到做了一份让他自己很满意的PPT。可是,最后公司还是没有使用他的PPT,而是选择了他师傅的作品。实习生非常气馁,他觉得自己这么努力,还是没有做好最擅长的事情,信心全无,情绪非常低落,对待工作也越来越消极。
后来,领导找他谈心,虽然他的作品没有被录用,但是他的才华和能力已经被大家看到了,他是公司招的实习生当中做得最好的一个,也是他师傅带的徒弟中进步最快的一个。只是,他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和师傅身上,只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却忽视了自己的优势,才让他对自己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这番话让实习生豁然开朗,他又找到了工作的信心和动力。
这种事情在职场中也是很常见的。在同样的岗位上,我们看到同事的工作比我们完成得更好,难免会受到打击,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心理。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太关注部分信息,而忽视了其他更重要的信息。比如,可能同事在私底下付出了很多,可能同事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把工作做好了,只是这一次才有了亮眼的表现等等。
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看清楚事实,我们就容易变得狭隘,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视网膜效应的另外一个弊端就是,它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每一个人都会存在优点与缺点,我们在和他人相处时,应该多关注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可是,视网膜效应的存在,容易让我们对他人做出非黑即白的判断。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先生也曾经指出过:每个人的特质中大约有80%是长处或优点,而20%左右是缺点。当一个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而不知如何发掘优点时,"视网膜效应"就会促使这个人发现他身边也有许多人拥有类似的缺点,进而使得他的人际关系无法改善,生活也不快乐!
根据视网膜效应的理论,如果想要学会发现和关注别人的优点,就要先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换句话说,想要喜欢和赏识别人,就要先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文章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