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家庭教育 > 规则意识 > 正文
导读近日,一位妈妈在视频上讲述了自家的育儿经历。她和孩子爸爸都是985硕士,毕业之后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在北京安家落户,夫妻俩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从儿子小学一年级开始,爸爸几乎每...
近日,一位妈妈在视频上讲述了自家的育儿经历。她和孩子爸爸都是985硕士,毕业之后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在北京安家落户,夫妻俩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从儿子小学一年级开始,爸爸几乎每天都会陪着孩子做作业和辅导功课。
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她正上高三的儿子却产生了厌学情绪。根据现在的成绩,可能连三本也考不上。这位妈妈说,孩子不仅是学渣,还是杠精,总是喜欢和大人抬扛。妈妈很苦恼,但也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
父母如此优秀,孩子却很一般,确实是值得反思。有时候,不是父母不够用心和努力,可能是努力的方向不太对,一不小心就会陷入育儿方面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家长过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
重视孩子的学习是应该的,但是过分看重学习成绩,给孩子的学习绑缚太多东西是有弊端的。首先,它会让孩子和家长都会特别有压力。视频中妈妈说到,爸爸从孩子小学一年级开始就陪着学习。可以看出来,大人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
但是,重视孩子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仅仅是为了考出好成绩,将来考上好大学吗?如果是这样,在这种功利思想的影响下,孩子和家长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容易着急,当出现遇到难题不会做、考试成绩不理想这些情况、经过努力进步不明显时,他们会放大眼下的困难,产生焦虑情绪。一旦产生焦虑情绪,他们就无法完全把精力集中在眼前的问题上,甚至由此引发冲突和其他问题。
过分重视学习,务必需要孩子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孩子就很少有时间从事其他活动,这样会影响到孩子的兴趣发展、性格塑造、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而这些能力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误区二:家长很重视教育,但是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目前为止,仍然有不少家长认为,让孩子好好学习就是在教育孩子,孩子成绩好就是成功的教育,这种对教育的理解是非常狭隘的。孩子学好知识点很重要,在面对难题时的态度也很重要;孩子考出好成绩很重要,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也很重要;孩子喜欢学习很重要,喜欢运动也很重要。
总之,教育不仅仅是学习,它涉及到很多方面。同时,很多家长知道怎么做才是对孩子有益的,但是却缺乏合适的方法。这位妈妈提到,孩子爸爸曾两次因为孩子的学习气出心梗。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了。家长在辅导作业时如果采用的方法不合适,不仅帮不到孩子,还会造成“鸡飞狗跳”的场面。
其实,辅导孩子学习也是一门学问。家长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需要陪着孩子学习,陪多久,反复讲解孩子都听不懂时该怎么办等等。每个小问题都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都需要家长根据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孩子的个性特点找出最合适的方法。
误区三:家长根据自己的经验帮助孩子设计成才之路。
这种方法不是不可以,如果家长本身有很高的成就、广博的学识、超强的认知、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相应的条件和资源。同时家长可以洞察未来的变化,对孩子十分了解,制定的计划又适合孩子,孩子本身也很乐意。确实是可以的,在家长的引导下,孩子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但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讲,这条路是不太适合的。家长本身的认知是有限的,世界又处在千变万化之中,有太多的因素无法把握,孩子有他们自己的特点。综合以上所述,想要提前给孩子设计好一条成才之路并让他们沿着既定的路线走,几乎是不可能的。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抓大放小,引导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的人,但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尊重他们的兴趣,支持他们的梦想,而不是要求他们具体要怎么做、做什么,要给他们主动思考的机会,要锻炼他们的自主能力。
回到写作业这件事情上,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在多长时间之内完成哪些作业,完成任务有什么奖励,完不成任务要承担什么后果。至于要按照什么顺序、每项作业用多长时间就就让孩子自己做主吧。除非孩子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或者主动寻求大人的帮助,否则大人不能管得太细。
孩子是否优秀和家长本身的成就可能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一定和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着较大的关联。在教育孩子这件事儿上,偷懒不太好,用错了方法也不行,对家长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文章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