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家庭教育 > 沟通表达 > 正文

《女心理师》莫宇看后感:拒绝讨好型人格,孩子有说“不”的权利

更新日期:2021-12-09 14:12:35  来源:

导读在电视剧《女心理师》中,莫宇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他几乎从来不拒绝同事的要求,哪怕那些要求是不合理的。自己的工作一大堆,还要帮同事做方案;为了同事的工作加班加点,累得眼睛...

在电视剧《女心理师》中,莫宇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他几乎从来不拒绝同事的要求,哪怕那些要求是不合理的。自己的工作一大堆,还要帮同事做方案;为了同事的工作加班加点,累得眼睛痛;明明已经坐上车要回家了,同事的一个微信就让他返回公司继续加班;自己被大雨淋得湿透,好不容易挤上电梯,又返回去帮同事买咖啡。

 

 

可气的是,他的付出并没有被珍视,同事们都变得习以为常了。他的好心换来的却是同事的孤立,聚餐换了地点不告诉他,出去唱歌不喊他。好不容易叫他一次,却是为了让他陪客户喝酒,同事们趁他出去吐酒的时候偷偷溜了,留给他的是一张没有结算的账单。

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自我价值感很低,他们觉得自己不配让别人喜欢,不敢给别人添麻烦。如果拒绝了别人,他会有很深的内疚和自责感。只要获得一点点的帮助和赞美,他们就会感到受宠若惊,想要加倍地对别人好。

 

 

他们非常在意别人的感受,对他人的情绪变化非常敏感,习惯于看着他人的脸色行事。只要别人有一丝丝地不悦,他们就能及时察觉到并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莫宇说哪怕是微信上的只言片语他都会琢磨半天,会忍不住地去想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

他们很害怕拒绝别人,在他们的认知习惯里,拒绝别人就会让别人不开心,还可能会引发冲突。他们害怕冲突,不愿意让他人不开心,所以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只为讨好他人。他们总是把他人的感受放在优先的位置,总是忽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莫宇的经历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他很可怜。他之所以会形成讨好型人格与他的童年经历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他父母的教育方式。

莫宇小时候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他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先说那是同学们在和她开玩笑,让他不要介意。妈妈说如果同学不喜欢他,他需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父母还告诉他想要被别人喜欢,自己就要乖一点,要跟同学搞好关系。遇到不讲理的同学,躲开一点就好了。

 

 

整个过程,他的父母不问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不关心小莫宇的情绪和感受,也没有提供什么有效的帮助,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话。这些话尽管让小莫宇无法接受,还是对他后来的行为造成了很大影响。

他果然按照父母说的,一直想和同学、同事搞好关系,发生问题时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慢慢形成了讨好型人格。一旦形成了固定行为模式,很难改变。

不知道莫宇的父母看到了孩子的真实遭遇之后会不会后悔和心疼,这件事给家长们敲响了警钟——在孩子遇到困难、被欺负的时候,一定要坚定地站出来保护好孩子。

 

 

校园暴力也好,其他事情也好,孩子说出来代表着对父母的信任。父母要重视孩子说的话,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孩子的感受,对孩子表达出支持和爱。有时可能父母无法帮助孩子把问题彻底解决,但是最起码要传达出一种态度,让孩子感到他们是有所依靠的。

在长大的过程中,孩子难免会遭遇挫折,而且随着他们的成长,让父母力不从心的事情越来越多。但是父母在孩子小时候说的话、做的事会成为他们心里的一道道光,这些光会温暖着他们的心灵,照亮他们前行的路,帮助他们在困难的时候找到勇气和力量。

不要总说自己忙,不要忽视孩子的问题,父母在孩子小时候的言行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或许有些父母自身就具有讨好型人格,他们只是不自觉地影响到了孩子。父母要学会自我觉察,要认识到这种行为模式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并学会改变。

改变自己的想法,改变自己的行为,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还小,但是父母已经是成人了,不要活在过去的阴影里,更不要把这样的影响带给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有价值的,都是值得被爱的,也是值得被他人喜欢的。不必让孩子刻意地去牺牲自己的利益来讨好他人,他们需要学会保护好自己,需要学会照顾好自己的感受。

 

 

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对于任何不喜欢的人或事物和任何一个不合理要求,他们都有说“不”的权利。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会想法设法地保护他们。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文章谢绝转载。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