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都认为自己是笨孩子。有些孩子虽然表面上不承认自己笨,但心底里仍然认为自己笨。我的一位教小学的朋友曾布置一篇半命题作文:《我很 ,但我很 》,大多数小学生定的题目是《我很笨,但我很努力》。其实,把一时做不出算术题或者反应比其他人慢半拍的孩子判断为笨是十分错误的。因为完全可以把这些孩子变得聪明起来。而且方法并不复杂,这就是:从小种植对学习的热情。
第一步:兴奋地回答孩子的所有问题
低龄儿童提出的问题经常蕴藏着对世界的好奇。这种问题父母往往不容易回答。比如天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人为什么有两只眼睛等等。对这种难答的问题,父母亲很容易掉以轻心,说一句长大了再告诉你或者爸爸也不懂,你就别问了就算做解决。如果孩子再问,就容易不耐烦,讲话语气就不温和了。他们不知道,他们正在承受上帝的考验,有耐心的,得到的会是一个聪明孩子;缺乏耐心的,得到的将是一个自己都认为自己笨的孩子。
回答孩子这类高深的问题,首先是应对他能提这种问题给予肯定的、热情的评价。即使你碰上工作很忙,也可以这样摆脱孩子的纠缠:你的问题提得非常好,我下班再回答你!上了班你还未能回答,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到图书馆找书。你也完全应该为了回答这类问题,准备这方面的书如《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之类。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的过程,本身就是培植求学热情的过程。
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却缺乏这种耐心。在孩子反复追问时,他们有时急于摆脱,便采用责备的态度。孩子只要经历一两次这种挫折,就可能把求知的渴望封闭起来。这个门一旦封闭,要他重新打开就难上加难。
第二步:抓住领跑的时机
教育其实是有其时限性的。一些父母在孩子合适的年龄未抓紧教育,后来才发现过了这个村已没有这个店。
在孩子开始玩过家家时,心理学家发现有一种自居作用,这就是:女孩子在游戏中往往以妈妈自居,男孩子在游戏中往往以爸爸自居。
这个年龄段,其实是父母领跑的一个重要时机。以爸爸、妈妈自居的行为是存在心理内驱力的行为。这种心理内驱力,心理学家们称为儿童性别情绪或儿童性别情感。这种性别情绪和成人的性欲一样是蕴藏能量的。而且这种能量不是一般的能量,而是相对地大而持久的心理能量。
自居作用具有的能量是可以开发为学习的动力的。说孩子开始过家家的时候是父母的领跑时机,说的就是开发自居作用的心理能量的时机。在这个时期,孩子对父亲或母亲存在模仿趋向和竞争趋向。由于自居作用蕴藏着巨大能量,使得这个阶段的儿童对父母的模仿趋向和竞争趋向能产生很高的兴奋度。
自居作用使孩子会注意到别人察觉不到的父亲或母亲的某一表情、某个尾音、某个细微的动作,等等,并有意无意地使这些观察成为自己的行为习惯。父母的一番话或一次郊游便可使他们大有所获,甚至可以影响到孩子人生观念的变化。由于自居作用而崇拜父母,使来自父母的信息能引起高度兴奋,这种兴奋状态下取得的信息,将来即使忘记,也只会是收藏在潜意识的仓库。一旦有一天从仓库中取出,会发现它仍然闪烁着热情的光泽。
第三步:空间点阵的播种
所谓空间点阵播种,用心理学的说法就是:潜结构教育。这是一种很前卫的教育思想。它把幼儿的家庭教育看作在幼儿大脑中布置深层的知识点。这种知识点的播种通常用一种故事旅行或游戏旅行的方式进行。
学龄前的孩子最爱听故事了。他们听故事的兴趣高涨时,甚至会把故事的情节、人物搬进自己的生活。比如,听了《西游记》,男孩子就想扮孙悟空,让妈妈扮猪八戒。孩子这种强烈的愿望,只要稍加利用,就能成为故事旅游的起点和空间点阵课程的基础。
父母要培养一种教育的敏感,在讲故事时要能处处挑起孩子的兴趣,在关键的知识点上更要挑起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一旦发生,一个新的学习动机就在孩子的心灵产生了,一个新的知识就同时形成了。
当一个精彩故事讲完,孩子们对故事的内容回味不已,这就到了扩展学习动机和扩展知识点的时刻。
讲完《侏罗纪公园》的故事,孩子会对恐龙发生兴趣。父母亲如果能抓住时机,在帮助收集恐龙图画的同时,就可以收集其他动物的画册。于是,一个扩大的知识点动物就在孩子的头脑中产生了。
讲完《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或者《长袜子皮皮》,孩子可能问巴格达、瑞典在什么地方,父母亲就可以拿出地球仪,开始你们的地理旅程。
以上从讲故事和玩游戏引发的知识点,与传统学校学习的知识系统是不同的。这种潜结构的各知识点是松散的,甚至好像完全没有逻辑联系。但是,经过一两年的愉快旅行,孩子的脑海里会产生一个由地理、历史、动物、植物等知识组成的空间点阵,这个空间点阵是一种有缺陷的图形。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这种有缺陷的图形会有一种自组织作用,孩子的知觉会本能地去修补它、完善它。这个本能的过程,也就是想象和思考的成长过程。空间点阵的存在,本身会成为孩子想象和思考的动力。
本文网址:http://www.lifang521.com/qsnyx/201601072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