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儿童 > 分离焦虑 > 正文
导读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如果家长发现小孩一直黏着自己,那么很可能是因为孩子“分离焦虑”的时期到了。当孩子一岁左右时,可能会出现离不开主要照护者的情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分离焦虑”。有些孩子“分离焦虑”出现的时间比较早,最早8~10个月就会出现。当孩子会爬、活动范围扩大,有时候可能看不到主要照护者时,就会开始有这种情形。...
何为分离焦虑?北京心理咨询机构郭老师解析,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如果家长发现小孩一直黏着自己,那么很可能是因为孩子“分离焦虑”的时期到了。当孩子一岁左右时,可能会出现离不开主要照护者的情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分离焦虑”。有些孩子“分离焦虑”出现的时间比较早,最早8~10个月就会出现。当孩子会爬、活动范围扩大,有时候可能看不到主要照护者时,就会开始有这种情形。
那究竟是什么导致孩子出现“分离焦虑”呢?1岁的孩子身体发展动作与能力越来越进步,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甚至会四处探索,但是孩子的心智发展却还不成熟,随着依附关系的建立,孩子会很黏主要照护者,当大人一离去,孩子不知道大人还会不会再回来,很容易产生“我是不是被抛弃了”的疑问,因此会感到惊慌失措。
处于“分离焦虑”时期的孩子,白天时会黏着主要照护者不放;夜晚睡觉时,突然醒来时若看不到主要照护者,孩子容易夜啼难眠。当大人半夜被孩子的哭闹声惊醒,检查既不是尿布湿了、肚子饿了,也不是穿太多、太少或生病不舒服,通常都是因为与大人分离不安所致。
当然,除了年龄与发展的阶段之外,当妈妈再生弟弟妹妹时,因为妈妈的注意力会转移到新生儿身上,孩子也可能会有“分离焦虑”的倾向,另如刚上幼儿园或到新环境,孩子也会开始焦躁。基本上,孩子所黏的对象都是日常生活的主要照护者,但如果妈妈并非家庭主妇,那么孩子所黏的对象则不一定会是妈妈。有些孩子因为双方家长都需要工作,如果没有请保姆照护孩子,而是将孩子交由外公外婆、祖父母等人轮流照护的话,由于没有特定的主要照护者,孩子通常也会因为环境的影响,比较不黏大人。只要孩子的粗动作、精细动作等发展皆正常,家长也不用过于担心这种照护模式会不会对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郭老师认为,尽管孩子紧黏着大人不放,会让大人受不了,但“分离焦虑”是属于正常的成长阶段,这是因为孩子相当信赖大人的缘故,表示亲子互信与依附关系建立得很好,两人之间密不可分。这只是成长的过渡阶段,大人不用想“该如何使孩子不要太黏人”,通常等到孩子满3岁以后,随着心智年龄越来越成熟、社会化的历程与逐渐习惯与主要照护者分离,孩子就慢慢不再会有“分离焦虑”的问题了,所以“分离焦虑”只是一个过渡期的行为表现,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除非孩子太黏的问题持续到5、6岁以上,甚至已成为一种生活障碍时,这时候就有必要带孩子看看心理咨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