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快乐易找?如今港人多怨气,多人易患有抑郁症。凡事都是知易行难,但难也要行,自杀绝对不是一个最佳解决方法。想起了《紫钗记》的“剑合钗圆”,黄衫客对李益和霍小玉说,药虽能治病,惟酒可消愁。今次访问了精神科医生陈仲谋,他认为药可能治病,惟酒可伤身,寻找快乐才是消愁的健康之路。大公报记者 陈惠芳
根据香港大学香港赛马会防止自杀研究中心的统计,经过一九九七年金融风暴,中年人自杀率有上升趋势。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二○二○年,抑郁症将会仅次于心脏病,成为都市病第二号杀手。早前有亚视“新闻王子”之称的资深传媒人邓景辉疑不堪财困,平安夜清晨堕楼身亡。曾有报道他或有抑郁症。陈仲谋医生说他每次看到因抑郁症自杀的新闻,心里感到尽是惋惜。虽然他未能估计邓景辉的自杀原因,但抑郁症的症状往往晨重夜轻,患者在早醒时情绪达到最低点,故自杀行为多发生于清晨。如今死者已矣,惟是这个将于二○二○年成为第二号杀手的抑郁症,如何可以防范未然?
和环境有关
陈医生说首要促进港人的精神健康及扩展社区精神健康医护团队,可是政府此类资讯太少,市民认识不足,令悲剧不断重演:“最近香港两间大学,得到政府资助七百万元资助,调查港人精神状况,就中期报告结果已令人担心。14.5%的港人有严重精神困扰,治疗此病除了药物外,患者也要改变心理因素。香港社会近年不断变化,快乐指数排行已跌至第八十位。生活舒畅可减轻精神困扰,但重症如自闭症、思觉失调、狂躁则是多数和遗传因子有关,当然外在环境亦有影响。”
轻和重的精神疾病都和环境有关,陈医生解释了几个重要因素:“一是港人工时长,多劳多得,可是不是人人可以应付得来,结果压力爆煲。比如公立医生这一行,日日要诊治很多病人,这就是因为政府投放资源不足。并非做就三十六,不做又三十六,所以很多人到五、六十岁就得病,心债心还,他们拼搏了很多年,到中年还有力搏吗?此时就容易有抑郁。二是近二十年教育很麻烦,TSA只是冰山一角,加上分区派校,造成了贫富悬殊。我那个年代只有升中试,只要成绩好,就可跨区入名校。现在因为分区,天水围学生考得多好,有很多只能留在该区上中学,减少了攀上社会阶梯的机会。三是居住环境,令人怨气载道。打工仔最开心是回家后有一个安乐窝,但现在“上楼”难,有些更屈居于劏房。连“叉电”地方都不是一个好居所,何来精神拼搏?还有看今日政府,由于行政与立法不协调製造麻烦,令基建及民生未得顺利进行,弄到官员和市民都辛苦。我看到的立法会只有针对性对抗,不復当年狮子山下的人际关系和心态。由于教育、经济和居住因素,港人一放假就会出外旅行,离开这个压力爆煲的地方。”
勿讳疾忌医
对于有议员于立法会会上大表不满,表示自己都“黐线”了,陈医生笑说于医学上没有“黐线”二字,这只是坊间的俚语形容行为失常或躁狂的人。陈医生说来问诊的人,以职业计算,多是受精神困扰的教师和社工:“我行医三十多年,许多人问我日日听着这么多负面故事,为何没有‘离线’?我入得这行早就有心理准备,要学识不怕人哭,不怕人烦,要有量度去接受。我有位师兄就是不能接受而不开心,熬不过而转科。”陈医生认为精神困扰于香港已很普遍,大家毋须标籤他们或讳疾忌医。
多中年病发
陈医生又说:“其实人到中年最容易病发。男人因事业易失方向,女人则因为更年期,有些女强人奔波于工作与家庭之间,负担最重。男儿有泪不轻弹,流血不流泪,有事都收收埋埋,没有情绪出口,易有精神困扰。但近几十年来,女强人越来越多,加上其他因素,许多自杀的人被猜测是抑郁症。而男人较少求诊,故自杀率较多。基于男女性别因子不同,就以小朋友为例,男孩受精神困扰是女孩的三倍,男孩易有思觉失调、自闭症。女性则易患抑郁和认知障碍。老来亦是男性寿命比女人短五年,男人死前十年需要女人照顾,女人天生有照顾自己能力。男人是一直被视为强者,加上自尊问题,自杀率较高。女人则是企图自杀率高。事关女人一哭二闹三上吊,男人是想走(自杀)就会走。 ”
原来精神困扰形成,包括了遗传、男女基因有别、教育和环境因素有关。陈医生说药物只是抗抑郁,快乐要自己找寻,从生活调整,培养心理正确方向。这样抑郁症才可以离我们而去。
世上没有快乐药
陈仲谋医生每日面对很多病人,他的心态若非充满正能量,就不会笑容满面地出现在记者面前。
陈医生每逢假期都会去踢足球,由年轻到现在中年,这个习惯一直保持。他说:“年轻时当然踢得劲,如今年纪不同了,但一样可以去踢,最多是踢几脚就休息一下,或是慢慢踢,不要追球。人要接受自己年龄,有些事如今做不到就不做,运动也要量力而为。我喜欢足球,尽可能不想放弃。”
运动能产胺多芬
运动可以令脑内产生胺多芬(Endorphin),能令人产生愉快感觉。陈医生称,起初服药后患者可能会昏昏欲睡,需要全面停工,当药物适应了,陈医生就鼓励他们多到户外走走,少呆在屋内休息。若情况再好一点,他会叫患者做运动,多晒阳光,或逐步恢復工作分散精神。同时要减轻令病者有压力的事,如感情、工作、亲人离世,或动物去世等,需尽快适应和接受。他认为人生没有什么看不开的事,事情总会过去,最重要个人识得调节生活,以及及时找医生诊治。医治抑郁症,约需时半年至一年,有些还要更长时间,甚至要接受长期治疗。虽然很多病人觉得看不到终点,惟是有得医就有希望,他说没有一个病人在他诊治下自杀,抑郁症最杀人于无形就是不知病者何时受刺激而自杀,所以家人初时要对病者寸步不离。
最欣赏是唐涤生
陈医生除了喜欢踢足球外,还喜欢看演唱会和粤剧。他说和他同年代歌手他一定会看;至于粤剧,大老倌他看,新秀亦会看。他最欣赏编剧家是唐涤生,可惜后无来者。他说:“如今入这行边会搵到饭食?有些年纪大编剧已有心无力,写一个剧本,不是三朝两夕的事。写作最好由年轻开始,他们有时间浸练;但是这行行头窄,粤剧也不及当年丰盛,如果靠这行搵食,真是会饿死老婆瘟臭屋。”他谈到自己近年最看好新秀是郑雅祺,觉得她身段靓,唱腔也不俗,男的就是蓝天佑。
陈医生突然说原本是访问,何以讲到粤剧来?但听陈医生这样一说,忽然明白快乐是自己找,因为世上没有一种“快乐药”。
患者须调适心态
人生最怕病来磨。
在医学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今,病症的种类却越来越繁多。今期专题围绕“抑郁症”,如陈仲谋医生所说,此病“有苦自己知”。
三次逃过“鬼门关”
抑郁症患者表现和常人无异,可是内心却极度脆弱。患抑郁症的人会无故大哭、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想自杀,这些是常人看不到的。最近有位护士说起一位患了抑郁症的女士已从“鬼门关”走过三次。
护士说,有一位女士,年轻时因家境不好,一人做三份工作,直至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突然消瘦,容貌憔悴,有同事觉得她有事,劝她休息。可是一旦休假,这位女士便胡思乱想兼失眠,更曾一度想自杀。她看过医生后,在母亲的悉心照顾和同事的关怀下康復。康復后她第一件事就是辞了两份工,只做一份。其后她嫁人并且怀孕生子,怎料生产后九个月竟患上产后抑郁症。起初这位女士还觉得没可能,以为产后抑郁症是坐月子期间才会发生,原来潜伏期长达一年。那时的她躲在房间不见人,连儿子也不理,甚或感到生无可恋,还打电话给自己的母亲说想自杀。家人大为紧张,不仅带她看医生,还去求神拜佛,她的丈夫更听人说买了水晶球辟邪。当时该女士看电影,看半场就受不了要离开,还会失控狂哭。她更曾出现思觉失调,见到街上重重的黄色影像。经过很长一段日子,病情才被控制下来。到第三次病发,就是有天起床狂哭不止,她因已有两次经验,马上看家庭医生。但医生说帮不到她,更写信要病者马上看精神科医生。医生说病者当时状况随时有可能自杀,精神科医生才能帮到她。
康复难保不复发
原来精神药物是受管制药物的,家庭医生帮不到就是这个原因。倘若开了其他药而病者依然自杀,那医生要负上很大责任。护士说这位女士看了精神科医生后渐有进步,但因药物令其目光呆滞,她怕人问她病,亦拒绝接受自己有病的事实。就此记者问过陈仲谋医生,他说抑郁症在现今社会已很普遍,只可惜仍然给人标籤。他觉得人是为自己而活,活着就有美好时光可以过,死了虽是一了百了,但家人情何以堪,自杀是很自私的行为。如果药物控制不到病者,便要入院打针。他说抑郁症可以医好,但不保证不会翻发,所以调适生活和心态非常重要。
本文网址:http://www.lifang521.com/xlzxw/hz/0426/5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