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儿童心理 > 正文
导读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会有一些消极的表现,他们可能容易情绪低落,喜欢回避带有竞赛性质的活动,对一些小的挫折难以承受,对比自己表现好的人表现出贬低、嫉妒情绪,还有的...
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会有一些消极的表现,他们可能容易情绪低落,喜欢回避带有竞赛性质的活动,对一些小的挫折难以承受,对比自己表现好的人表现出贬低、嫉妒情绪,还有的孩子过于害羞,不敢交朋友,甚至自暴自弃,产生抑郁情绪等。
家长看到这样的情况,一定会特别的担心和着急。好在,家长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善和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的。
首先,家长要找到导致孩子自卑的原因。
这里主要分两种情况:
一是不能改变的客观存在的原因,例如孩子因为个子低、皮肤黑、不擅长某项活动而导致自卑。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客观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的不足。同时,让孩子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他人身上的缺点,让孩子明白“人无完人”的道理。每个人身上都可以有短板,改变不了的就接受。家长自身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出示范,从内心完全接纳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充分的爱。
二是可以改变的原因,比如孩子可能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学东西没有同学快而感觉到不如别人。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和孩子站在一起,让他们勇敢面对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明白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在过程中不断给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对他们的进步给予积极的反馈。
其次,家长在平时要多给孩子积极的评价,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卑感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孩子有了认知能力之后,在和他人的比较中产生的。同样是在一个班学习,自己的成绩却没有同学好;同样的动作,自己却没有别人做得准确;同样一首歌,自己却没有别人唱的好听等等。在这样的比较中,孩子会产生技不如人的心理,慢慢变得自卑。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因为不如别人而产生消极的自我认知时要及时对孩子进行引导。孩子在外面受到打击之后,家长的积极评价特别重要。让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独特之处,可以给他们设立一个合理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孩子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收获信心。
另外,家长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
孩子最初和家长的相处时间最多,在生命的最初几年里,他们通常是通过外界的自我评价来认识自我的。如果家长的嘴里经常说出“你怎么这么笨”“你没有谁谁表现好”“你不是学习的料儿”等这些带有消极评价的话语,孩子很容易内化,认为自己就是比不上别人、做不好事情,产生自卑感。
孩子失败时,家长的反馈也很重要,责骂、讽刺、批评、冷漠都会让孩子体会很强的挫败感,形成较低的自我评价。他们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不被他人喜欢,无法全面接纳自己,自卑情绪也就很容易产生。
最后,家长要帮助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才智通过锻炼可以提高,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得更好。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不会因为一时的困难就否定自己,更不会觉得表现不好就是比不上别人。他们会积极的应对不利的局面,迅速采取行动,想办法让自己获得成长。
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一定是热爱学习的,他们的知识面不断扩大,眼界不断扩展,各项能力也会随之提升。能力越强,他们越容易有成功的体验,自信心也会增强。这样的孩子,又怎么会自卑呢?
需要说明的是,自卑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适当的自卑可以让人对自己的认识更客观,也能激发个体产生一些动力。但是,人不能长期陷在自卑情绪里,或者让自卑的阴影笼罩自己的生活。
孩子年龄小,可塑性强。大人及时帮助他们处理好自卑心理,对他们的一生都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文章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