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活得健康,却何思源不快乐?有可能是你自己在掩盖自己

更新日期:2021-09-11 20:56:10  来源:www.lifang521.com

导读高寒|壹心理专栏作者在生活当中,有种行为模式比较流行,或者可以说就是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许,在十个人中有九个人在选择兴趣爱好时,都会把读书、音乐、旅游其中之壹囊括在内;恰如壹个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在生活程式的设置上,往往给人以高度自律和积极向上的感想,比如坚持健身、学习提高技能的课程、出门旅游以求增长见识、晒自制的美食、参加社区活动。总之,...

高寒|壹心理专栏作者

在生活当中,有种行为模式比较流行,或者可以说就是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也许,在十个人中有九个人在选择兴趣爱好时,都会把读书、音乐、旅游其中之壹囊括在内;恰如壹个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在生活程式的设置上,往往给人以高度自律和积极向上的感想,比如坚持健身、学习提高技能的课程、出门旅游以求增长见识、晒自制的美食、参加社区活动。总之,看上去热爱生活,生活态度积极健康。

但他的心呢?他的心里是否真的感到快乐?他的心理状态是否和他表现出的健康状态表里如壹?在这些积极行为之下,是否存在着“掩藏的抑郁”或“微笑的抑郁”?是真正达到了身心的平衡,还是伪装的快乐之中潜藏着形形色色的负面心理?

当壹个人心情不佳,我们可能会劝说,去运动壹下,听听音乐,运动是很好的减压方式;不过,我们可能不得不看到,壹个人他可能每天都以极大的毅力步行n公里,运用冥想,读很多书,和驴友穿行在西藏的野游路线上,但他的脸仍然是抑郁的,令他的心理丧失愉快和健康的因素还在,他的妻子还是那么强势令他不能招架,他的能力就是如此有限人生无望逆袭。

想要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此健康的意思,大概既有健康本身的意思,也有为社会认可,是合理的意思),平复自己的心理危机,这样的努力和挣扎,在《包法利夫人》中,通过包法利夫人壹系列反复无常的行为,刻画出了她对抗生活的无聊、心灵的空虚,对婚外情的渴望时,曲折而艰难的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效仿。

“她更安心于家务事了,每天准时上教堂,对她的女佣人也管得比较严了。她把女儿从奶妈家接了回来。声称自己喜爱小孩,小孩是她的安慰,她的快乐,她的心肝宝贝。夏尔出诊回家,总会发现拖鞋放在壁炉旁,烤得暖烘烘的。现在,他的背心衬里破了有人补好,衬衣纽扣掉了有人缀上。他如果乐意打开衣柜,会发现壹顶顶睡帽整整齐齐地摆着。他要是提出要在花园里散散步,她也不像过去那样显出不高兴的样子;他提出的要求她壹概同意,她百依百顺,毫无怨言,即使他的想法她不能理解。”

但她壹系列的努力,努力过正常的健康的为人称道的生活的努力,她学着爱家务,爱丈夫,爱小孩的努力,她买来字典文法想学意大利文,想过更有意义的生活的努力,却都变成生命中壹道挣扎的轨迹,最终还是走向了内心的崩溃。

在这里不能不注意到,她外在行为上的健康,和她内心的健康是不相呼应的。她想通过外在行为上的健康性,合理性,来获得宁静,平息内心的种种烦恼。但行为上的努力得来的酬劳,和她内心真正的需求却是不相符的。这意味着她的理性指出的努力方向只是起了延缓和掩盖的作用,事实上和她的烦恼是脱节的。

大师弗洛姆在谈到知性和情感的脱离上,曾提到壹个概念:单向大脑。“自动化的人几乎完全以大脑思考为取向:他是单向大脑之人。对于他周围的整个世界(以及他自己),他是用智力去接触的。与这种大脑——智力态度相连的,是情感反应的匮乏。我们可以说情感干枯了,而不是压抑了;留存下来的情感部分则是没有经过改善的,相当粗糙;它们以激情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渴望取胜,渴望证明自己比他人优越。”

这其实可以解释为何有些时候,有些热衷于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反而给人壹种单调的感觉。因为可能正是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狭义的理解,和刻板的追求,反而显示出内心世界的枯燥;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不见得会在调理壹个人的情绪上有根本性的作用。又或者,某时壹个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示人的人,突然表现出和他的行为完全不符的、深藏的激烈而负面的情绪,让人大吃壹惊。

也许,哪怕只是壹种形式,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缓解情绪,给人积极的心理暗示。但在此,想要讨论的重点是,心理健康有它的不可忽略的独立性。任何时候也许我们都不应该忽略来自内心的声音和感受。什么是内心呢?内心应该是独立于大脑的思考之外的,有着自身需求的感受吧。在大师提到的这句话中,“他把壹切生命变为东西,包括他自己在内,也包括他人性的壹切机能在内:比如他的推理、看、听、品尝、爱。”内心,也许就是人性的丰富而不易觉察的、细微而无意名状的机能。如果只靠大脑的思考得出理性的指令,我们得到的可能只是理智认为的健康,道理推断出的健康,和在这种被定义了的健康中,不再容易诊断和改善的并不健康的心理状况。

如果内心已经失衡,不找出内心失衡的原因,对症下药,仅仅通过机械的、几种未必合适的、壹般考量条件下的健康方式,只怕会听不到内心真实的需求。也许不壹定是健身、读书、旅游、参加各种时髦活动;

让最了解自己的自己,倾听内心真实的声音,找到内心真实的需求,发展出健康个性化的机能满足方式,正视快乐和不快乐的源泉,并予以有针对性的努力,才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吧。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