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解析青少年心理:父母不会表达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

更新日期:2023-02-08 09:54:23  来源:

导读  文文自从上大学之后就很少回家了,偶尔回去一次,住不了几天她就想离开。不是她不想家,也不是她不孝顺父母,只是因为她在家里或者或是在父母面前一点都不开心。  她也不是不...

  文文自从上大学之后就很少回家了,偶尔回去一次,住不了几天她就想离开。不是她不想家,也不是她不孝顺父母,只是因为她在家里或者或是在父母面前一点都不开心。

  她也不是不想开心,只是怎么也开心不起来,这种感觉从小就有了。她记得有一次快过年了,全家人在厨房里忙活着蒸包子、炸丸子,整个厨房里热气腾腾、香味弥漫,文文看着这个景象感觉到无比开心。

  她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眼前的美食和热闹的场景,妈妈突然沉下脸、语气严厉地呵斥她:“你站在这里晃悠什么?还不够碍眼的,赶紧出去,不要站在这里!”文文的内心像被浇了一盆凉水,她沉默地走了出去。

  还有一次,文文在放学的路上路过一家小吃摊,她看到了刚出炉的水煎包很不错,就从自己的零花钱里拿出两块钱买了一些,她知道全家人都爱吃,一路上强忍着口水,一个都没吃,准备给他们一个惊喜。

  她兴高采烈地向妈妈展示了自己的惊喜,妈妈看到了眉头一皱:“你怎么乱花钱呢?你知道爸爸在外面打工有多辛苦吗!你竟然还好意思拿着咱家的血汗钱买好吃的!”一席话把文文说得无地自容。

  不知不觉中,文文在大人面前变得越来越收敛。她学习刻苦,勤奋懂事,尽自己的能力帮大人分担家务,不敢多说话,不敢笑,不敢再有什么“大胆”的想法和做法。她很害怕因为自己的一些言行会惹得妈妈不开心。

  文文的妈妈性格强势,喜欢抱怨,爸爸是一个性格木讷的人。他们全家在一起时,只要妈妈不说话,大部分都是沉闷无聊的。文文有话不敢说,有事不敢做,内心很压抑。后来上大学,结婚成家,她感觉自己总算是逃离了牢笼。

  有好长一段时间,文文都想不通,为什么自己有个这样的妈妈?为什么他们家不能像别的家庭那样说说笑笑,轻松自在地相处?为什么妈妈总是因为一点小小的事情对自己大发雷霆?

  文文的妈妈代表了一类人,这个人可能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为整个家庭劳心劳力,付出了很多,但是他们不懂得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肆无忌惮地发泄自己的情绪,不懂得照顾他人的感受。

  很多年之后,文文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她慢慢能体会到为人父母的不易。和妈妈聊起往事,她也越来越理解妈妈当年也有她的难处,以及她自己无法克服的缺点。

  文文的妈妈有三个孩子要照顾,有几亩农田要料理,文文的奶奶身体不好,经常要去打针吃药。为了全家人的生计,爸爸去了外地做建筑工,常年不在家。文文的妈妈担起了照顾全家老小的重任,还要兼顾繁重的农活和繁琐的家务。

  那时候交通不便,电话费也很贵。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文文的妈妈无人分担,无人倾诉。遇到了困难,也只能自己抗。再加上她本身就是一个性格直爽、心直口快的人,而且没有接受过教育,所以也不太会表达。

  文文在厨房里遭遇的呵斥是因为他们当地有个说法,在厨房里准备年货时要是有人说话不注意,家里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妈妈怕文文乱说话,才把她赶了出去。

  爸爸在工地干活时有一次脚被砸伤了,妈妈知道后既着急又担心,刚好那一天文文买了水煎包,妈妈才说了那番话。

  妈妈不解释事情原委,也不会调整情绪,转而把情绪发泄在了年幼无知的文文身上。妈妈的做法带给文文的是委屈、迷茫、愤怒,让她在父母面前无法安心地做一个真正的孩子,也深深伤害到了母女间的亲情。

  如果你是父母,一定要学会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和情绪,不要牵连到无辜的孩子。

  如果你是一个被这样的父母伤害过的孩子,一定要学会理解和放下,不要再延续父母的模式。

  如果你是一个知情者,不妨伸出援助之手,拉一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文章谢绝转载。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