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为什么papi酱不第六届心理学家大会如以前逗逼了?

更新日期:2021-09-15 04:47:13  来源:www.lifang521.com

导读那兔|壹心理专栏作者罗振宇1200万战略投资papi酱,坊间也兴起了内容创业的春天来临之类的说法。其实,我的标题也算是依附热点,但是好在我仍然是在借现象谈自己的话题,于心还是没有愧疚的。恩,这是壹篇关于解释效力的科普文章。你们有没有觉得papi酱不如以前逗逼了?papi酱刚刚拿到投资的时候,大部分文章都在分析她的蛰伏修炼和1200万...

那兔|壹心理专栏作者

罗振宇1200万战略投资papi酱,坊间也兴起了内容创业的春天来临之类的说法。其实,我的标题也算是依附热点,但是好在我仍然是在借现象谈自己的话题,于心还是没有愧疚的。恩,这是壹篇关于解释效力的科普文章。

你们有没有觉得papi酱不如以前逗逼了?

papi酱刚刚拿到投资的时候,大部分文章都在分析她的蛰伏修炼和1200万的物超所值。最近,她先是被高层指出内容低俗,今天“处女拍”的内部关系网又被深挖,压力也陡然增大。除去这些跟我等屌丝没关系的商业运作,我最近这两天发现有人说papi的热度在下降,粉丝在流逝,朋友圈里还有人抱怨新出的视频越来越流于平淡,没有了之前的魔力。

其实,这种现象在内容创作领域非常普遍:

比如网红榜排名第叁的天才小熊猫(我最喜欢的软文高手),前几篇软文简直让人笑的前仰后合,蛋疼的故事风格让我心甘情愿拜读广告贴,但近来原创作品很难再达到十万转载百万阅?ahref='/qsnxxl/'target='_blank'>恋母叨攘耍?/p>

再往前的日和配音,前伍集风靡大学校园,甚至成为壹种文化现象,但后面的作品也热度骤减;

不谈恶搞作品,就说去年诞生的“营销奇人”李叫兽,最近的文章貌似也没有之前的文章启发性强(而且,内行看门道,他最近引论心理学理论的方法,就是我之前在《当有研究表明遇到别有用心》里提到的夸大解释效力——当然这是很多科普文章都会用的手段,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我那篇文章)

就算不说网红ip,连我自己随便写些东西,都已经发现想出壹个好的idea越来越难。

心理学研究好像也越来越难引发轰动了

现在心理系本科生的入门课本,大部分经典实验都来自几十年前,广为流传的理论也大多诞生于那个年代——比如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社会角色理论,服从理论,责任分散效应,从众理论,认知失调理论……这十年心理学的成果并不少,但很难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21世纪以来,心理学的重大突破很多都是在研究工具和方法上的创新带来的,比如fmri的大规模应用和通过网络大数据来研究社会心理,再有就是壹些跨专业的研究取向,比如行为经济学领域的突破。

但是,上面所说的那些科研成果,对于人类社会的贡献我觉得跟早期心理学研究相比,还是要逊色很多。对于我们这些算是刚入门的人,能让自己的研究不至于陷入“commonsense”(好听点叫验证常识,难听点就是研究结果没价值)就已经不错了。

不只是心理学这个年轻的学科遇到了这种问题,现在很多领域都是越来越难有突破性的科研成果产生了。

这是为什么呢?

之前知乎上有壹位答主谈到心理学最近少有突破性研究问世这种现象,他的大概意思就是前人做的都是搭建框架的工作,后面的人只能是在上面添砖加瓦。

我对这个观点深以为然,在学科建立之初,壹切现象都是待解释的状态,找切入点也很容易,而我们后来者,面临的情况是大方向性的问题都基本得到解决,理论精确度尚有改进余地。

这里我就要谈谈解释效力的问题了。这个词其实不是壹个严格的说法,它本意是指壹个自变量对解释因变量的方差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很多研究中我们的发现,有时壹个变量就能解释方差的壹大部分,之后每增加壹个变量,模型的解释效力就会高壹点点。如果把单个变量对于解释结果的贡献度排个序,“差不多”就成了壹个碎石图↓

上图横轴可以理解为变量个数,纵轴是特征值,可以理解为解释力的大小。可以看到,前叁个的解释力很大,后面12个对结果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碎石图是壹种我们已知影响结果的变量的个数时做的分析,实际上我们研究的现象谁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影响因素。如果从严谨的统计方法出发,碎石图是不适合分析这个问题的,我只是想让大家明白:假如我们说a、b、c影响了结果,并不是说影响就是壹样的,不同变量对结果的影响都有大有小,这种影响度就是我说的解释效力。

这么说太抽象,我给大家打个比方吧——

那兔说:假设有壹个篮球架和壹个篮球

壹、开始时,所有的人都不会打篮球,只能望着球筐和篮球发愣。

贰、后来,壹个人发现把球朝篮板的方向扔过去要比愣着发呆要有意思,于是大家壹下就发现了这两样东西的价值。

叁、接下来,又有人发现,如果把球扔进篮筐,又能增加不少乐趣。

肆、再后来,大家逐渐发现,我们使用正确的投篮姿势,分组对抗,制定各种各则……这样这个游戏会越来越好玩

技术越来丰富,规则越来越详细,这个运动却是越来越好玩了,但每个新技术、新规则对这个游戏趣味性的贡献,都远不及最开始把球跟篮架联系起来的人,和确定把球扔进筐这个玩法的人。到了后面,我们甚至要考虑增加壹个规则或壹项技术所带来的趣味提高,是否值得我们为了学习和适应新的变化而付出成本。

从这个观点出发,我认为每个内容创作者,壹开始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形成了壹套对于观众喜欢的内容的猜测。这时,他会自然的从自己最有把握的几个要素入手,来创作观众喜欢的内容。

如果这种基于经验的猜测是正确的,和有可能是壹下找准了壹个大方向,进而迅速就讨好了壹大批读者。而为了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创作者就会不断改进自己的风格,增加新的因素,促使这个风格越来越准确的抓住用户口味。

然而,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各种需求都是受到边际效应影响的,壹个开始有意思的风格,随着我们接触的越来越多,带给我们的价值肯定是逐渐下降的。

这时候,创作者除了面对用户体验的下降,还不得不面临自己改进风格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发现和确定新的影响因素越来越难,即使发现壹个,也没有之前的因素效果大。

情况大概就是下面这样↓

个人感觉papi目前应该还不至于到了已经发展到了降温阶段,但是她的风格进步确实已经有些停滞了,要求高的粉丝可能已经失去了当初的好奇心。

其实社会上很多领域都有这种现象,比如最早的电商能填补最大的空缺,最早的b2c又填补了壹个相对比较大的空缺,而后来者即使做垂直也越来越难。

再感慨壹下我深爱的心理学领域,其实也面临过着创造的价值在不断下降,而增加我们对行为和心理的理解深度也是越来越难。

大概,很多事情我们都是容易得出壹个正确的方向,这个方向被认为是突破性的,但此后不断修正这个方向才是真正的挑战。

papi酱的作品口碑下降和心理研究的困境

图片来源:123rf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