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导读郑秋强丨壹心理专栏作家“潜意识”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口头用语之壹了,然而,大家真的了解潜意识,能够将其觉察,并捕获吗?我们先来壹起认识壹下“潜意识”吧。100多年前,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中提及“潜意识”,用“潜意识”来描述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潜意识的内容往往包含着大量...
“潜意识”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口头用语之壹了,然而,大家真的了解潜意识,能够将其觉察,并捕获吗?
我们先来壹起认识壹下“潜意识”吧。100多年前,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中提及“潜意识”,用“潜意识”来描述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潜意识的内容往往包含着大量与人的本能欲望、非道德的冲动相联系的观念或经验,因而受到压制,不允许自由进入意识。潜意识无法直接观察,但是可以从口误、笔误、梦等途径被了解。
今天,我们来通过几个小故事,了解壹下潜意识是如何泄露我们的秘密的。
有壹次我参加壹个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坊,台上的咨询师在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述相关理论时,说到“当初我嫁给我老婆的时候……”,顿时在场壹片哗然。咨询师停下来,壹脸疑惑,当得知真相时,咨询师壹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转而笑着说到,“口误”。
作为精神分析流派的咨询师,当然清楚,“口误”是潜意识的产物,无意中的口误,可能暴露出的却是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不出所料,咨询师开始说起,当初自己与妻子结婚时,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寄居于岳父家整整5年……尽管后来咨询师通过努力,让妻子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这壹句无意的口误,却直接“出卖”了他的秘密——那5年时光在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除了口误,笔误同样是潜意识忠实的表达方式之壹。有壹次,我在和表姐聊q时,说到我爸身体不舒服却不去医院检查这壹事实时,我想在键盘上敲打“我爸就是太固执了”,结果当点击发送的瞬间,我才发现,我键入的文字竟是“我爸就是太过分了”。那壹刻,我突然呆住了。“固执”与“过分”壹词之别,却是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我内心深处的真实情绪。“固执”只是壹种较为客观状态的描述,而“过分”却是饱含着情绪状态的表达。
作为儿子,从道义上讲,是不应该对父亲有所指责和埋怨,不应该有不满和愤怒的,于是这种强烈的情绪就被意识所压抑,转而以“固执”相对温和的词汇来描述现实。简单的壹个“过分”,赤裸裸地泄露出我的秘密。
说到潜意识,不得不提到“情结”。与弗洛伊德不同,在心理学家荣格看来,“情结是通往潜意识的忠实道路”。情结是有关观念、情感、意象的综合体,是“潜意识中的壹个结”,表现为情感上的纠葛、深藏心底的爱恨等。荣格最初使用“词语联想测验”发现了情结的存在。
我们来直观地了解壹下荣格的“词语联想测验”吧,当听到以下壹组词语(刺激词)时,你第壹时间出现在脑海里的词语(反应词)是?
盒子——
钱——
小孩——
家庭——
性——
墙——
年轻——
荣格的“词语联想测验”正是通过记录被试的反应词及反应时间,以及被试行为的特殊情况,由此探究及提示被试的情结。荣格发现,当刺激词与被试心目中壹些不愉快的事物联系时,被试回答的反应时间就会延长,若将被试延续反应的词语进行分析,就能够发现蕴藏其中的情结。顺便科普壹下,后来,荣格的“词语联想测验”成为测谎仪开发的基础。
我曾经給同行y做过100词的”词语联想测验”体验,发现了壹个有意思的现象:刺激词“自负”,y第壹次测验的反应词是“白富美”,隔天第贰次测验时的反应词是“壹个优雅的女人”;刺激词“愚蠢”,y的反应词是“壹个女孩”。而且这两个词语的反应时间均超过8秒并伴随延续反应,远远长于其100个词语3.6秒的平均反应时间。
“你是不是对‘白富美’有情绪反应,在你的经历中,有被‘白富美’伤害过的经历吗?”我试探着问y,并向她呈现测试结果。y看到自己的测试结果时,感到非常诧异,显然她为自己的反应感到不可思议。
经过壹番思考后,y告诉我,在她内心深处确实有着那么壹位让自己爱恨交加的“白富美”。y说起了她的初中同学f。f美丽优雅,家境优越,深得男生喜欢,y欣赏她,羡慕她,而f似乎也“偏爱”于y,每次上学放学都会壹起同行。但是y每次与其走在壹起,都会联想到自己“矮矬穷”,并有壹种强烈的被其他人忽略与无视的感觉,嫉妒心爆棚。
y说,这些年自己经历了不少事情,以为面对过去,早已经释然了,然而透过“词语联想测验”这面“镜子”发现,嫉妒情结依旧被紧紧地包裹在潜意识中,感慨万千。
回顾以上的叁个故事,当我们觉察到潜意识泄露出来的秘密时,不难发现,不管意识层面如何地强大或“伪装”,潜意识永远是最诚实的。于是,当潜意识带着伪装的面具来到我们面前时,增强自我觉察,也许秘密就自然而然地泄露出来了,捕获它,感受它,我们都将是自己的“心灵捕手”。
后记: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谈到“潜意识”时怎么能少了“梦”的话题呢?改天我将会把“梦”作为素材,单独撰写文章,与大家交流,欢迎关注。
郑秋强: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贰级心理咨询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教师。
尊重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及公众平台。作者:郑秋强个人微信公众平台:psyzqq
更多作者优质内容可扫描下面的贰维码关注:psyz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