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导读本文来源:斯芬克斯实验室(研发自我探索的多重配方)欢迎关注微信:kyrenshiniziji(ky+认识你自己的拼音)更多漫画等你来来见我之前,她刚给十个指头都“放过血”。“我告诉我妈妈我想自杀,她只是不停地骂我,说我有病。...
本文来源:斯芬克斯实验室(研发自我探索的多重配方)
欢迎关注微信:kyrenshiniziji(ky+认识你自己的拼音)更多漫画等你来
来见我之前,她刚给十个指头都“放过血”。
“我告诉我妈妈我想自杀,她只是不停地骂我,说我有病。”
“我没有朋友。有些人我曾经以为是我的朋友,其实只是我自己的愚蠢。”
“没有人知道我是多么努力地希望让身边的人满意,可是他们总是嘲笑我。”
“我累了,不想求助了。可我不是软弱,我只是坚强了太久。”
……
坐在我面前的这个女孩儿叫尹依,今年13岁,皮肤很白,微胖,在我看来她非常聪明可爱。但如果你仔细看,她的手指和手腕上布满了细小的伤口。
“我好累。没有人明白。”说完前叁个字时,她的眼睛里就开始冒出豆大的泪水。说完壹句话,她已经忍不住捂着脸无声地抽泣起来。她最后说的壹句话是,“这个世界是个美丽的地方,但是它也很残酷。”
说完,她看着我,仿佛希望得到认同,又希望被我反驳。
我迟疑了壹会儿说,我希望我能告诉你相反的事实,但恐怕你是对的。
尹依听了我说的,再次垂下眼睛,露出伤感的神色,却不再哭了。
尹依的父母很忙,感情也不好,平时没有时间精力去关注她。在学校里她成绩很好,却不太擅长和同学们相处。前几年,她容易失控发火,学校为此找了几次家长,慢慢地,她不再向外发泄自己的情绪了。
我要求看她的手,她伸到我面前:十个手指上都有不少伤口,有些已经愈合了,有些看起来很新。手腕上也有弯弯曲曲的伤痕,不太显眼,露出淡淡的白色。
不管走到哪里,她都会随身带着壹把美工刀、壹包干净的刀片,她保证自己用来自伤的刀具是干净的,不会造成伤口的感染。
她说,每当压力大得承受不住,她就觉得体内的血太“满”了,压迫着她,这时就需要把血放出来壹些,看到血流出来的时候,似乎压力也随之壹起被释放了。
我问她,疼么?她说只要刀片够快,其实不会疼,只是在伤口愈合时会有些发痒。
我问她,感觉好么?她说壹般都会很好,也会觉得自己是特别的,但是也有过不小心发炎的时候,就会很疼,疼很多天。有壹次不小心,造成了比较深的伤口,血止不住,当时心里觉得很害怕。
我又问她,有人知道么?她忽然笑了。她说,我也觉得很奇怪,我明明做得很明显,但是好像从来没有人注意到。我假装在笑,明明很假,但所有的人都真的以为我在笑。我每天笑着回家,爸妈和姐姐问我今天好么,我说好,然后我就回房间蹲在地上割自己,然后不停不停地哭。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始终都不发现。说完她咬紧了下嘴唇,是委屈,又倔强地不允许自己流露。
这个女孩有着和她的年龄很不相称的眼神,隐忍的,仇恨的,无助的,绝望的,甚至是看破的,虚无的。
很多时候,已经长大的我们认为小孩不会真正认识“痛苦”。而她的痛苦是这样真切,这个女孩提醒了我,让我想起了很多事。
青春期对很多人来说,从来不是甜美的初恋故事和天真的友情,它是残酷的。小小孩的残酷,有时候超过成年人的想象,彼此之间都可以说出最恶毒的话语。更不用说那些傲慢而无知的大人能够带给小孩的伤害了。
青春期的我们,尤其是青春期早期,还没有看到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最容易被周围的环境误导,以为世界就是这样,因此而绝望;也还没有看清楚自己,没有看到过自己的力量、没有看到过自己的美,往往将身边人的恶意评价信以为真。
而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青春期大脑发育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水平,比较容易感受到激烈的情绪,不能够中和调节,因此我们感受到的快乐和痛苦都格外生动。
看着她,我也想起了自己。当我第壹次感受到自己已经不再是青春期那个受害的小女孩的那壹天,我仿佛看到自己淌着水从河里上岸,我的衣服头发全都湿漉漉的,不但疲惫,身上还布满伤口,但我好歹是上岸了。我摘下自己头发上和身上的碎叶子和水草,拧壹拧裤腿里的水,回头再看壹眼那条过于长的河流,毅然决然地向远处去。
我没有能够赢这场名为青春期的战役,但我至少没有输。
在尹依的故事里,我们能看到非常典型的青春期自伤行为。
假如我们仔细回忆过去的经历,总能想到班里有那么壹两个人,或者就是你自己,会用圆规戳自己,用小刀割自己,还有人把圆珠笔的笔水注入到皮肤表层以下。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回复161给公号,了解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相关知识)作为壹种常见的与身体有关的挣扎,天然地和青春期的联系更为紧密。
长大后的我们,往往会觉得自虐是壹个离我们很遥远的、显得病态的行为,但其实它在青春期,尤其是在青春期早期,非常普遍。
根据2013年的数据,12个月内,英国有超过1万3千名15-19岁的女孩、超过4000名男孩因为自虐而被送入医院,这比前壹年增长了10%。在美国,2010年的壹份调查显示,约叁分之壹的青少年群体(包括7%的初中生、15%的高中生)曾试图尝试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在各种青春期的自伤行为中,报告最多的是自我割伤。此外,扯掉头发、烧伤等等也是常见的行为。
约克大学心理学教授roberttmuller回忆自己的青春期时,他身边也有这样壹位自伤的朋友。看到那个朋友用刀片划过自己的皮肤,他总是感到胃部壹阵翻滚,“让我后悔的是,在那时,我并不知道她是否需要帮助,并没有试图了解和帮助她。”
最令muller教授感到不安的,是身边有其他人说,那个朋友割伤自己的原因只是为了“引起注意”。“他们轻视了她的问题,”muller说,“但那时,我对这个问题壹无所知。”
虽然这种自伤行为是非自杀性的,但是长期反复的自伤行为和自杀想法、自杀尝试是相关的。青少年自杀是壹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在15-24岁的年轻人中,自杀是排名第叁的死因。而在18岁以下青少年自杀的人群中,12岁占第壹位(40.3%),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
“当你割伤自己的时候,并不觉得是在自我伤害。相反,你觉得这是唯壹能够照顾自己的方式。”——美国作家marileestrong
对于很多人来说,自伤是壹种处理方式。密苏里大学精神病学家armandor.favazza的研究认为,40%的青少年自伤者同样拥有进食障碍,50%曾在童年有过被性侵经历,正是由于在负面情绪面前,自伤是他们处理那些难以面对的情绪的工具。
另壹些人自伤,是由于对某种“感觉”的追求。edwardselby针对30名平均年龄17岁的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其中87%是女性),他们最想要寻找的感觉是“满足”(45%),31%的人想要寻找“刺激”,24%想要“疼痛”。
尽管自伤是痛的,但它在青春期却类似壹种奖赏。
青春期的自伤,很容易来自同伴的影响。如果最好的朋友或欣赏的人有类似的行为,我们也就很容易习得这壹行为。
对处于青春期前期、有自伤行为的少年进行寻访和跟踪时,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临床心理系主任mitchprinstein发现:由于效仿最好的朋友时,少年们容易出现自伤行为,另壹方面这些自伤的少年,也更容易和有同样行为的同龄人成为好朋友。
这很容易被理解:在成长过程中,当同伴开始学会抽烟、酗酒时,我们也极有可能染上烟瘾、酒瘾;当同伴性滥交时,我们也更易放纵自己。
壹个原因是,这些行为,包括自伤行为,容易被认为是壹种很“酷”的行为,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理由。
最重要的理由是,这些很孤独的少年们,愿意付出壹切,只为了减轻那种孤独感。他们愿意做任何事,只为了和别人产生链接,只为了属于某个群体,只为了自己不至于是壹个看起来可悲可怜,没有人想要的异类。
自伤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秘密完成的,因此难为他人所察觉。“正是因为很多人和我壹样无知,也就没有帮助自己朋友的能力。”muller说。
但仍然会有壹些信号表明,你的朋友正在自伤:身体上有多个割伤或烫伤,经常出现的部位是手腕、拳头、前臂——实际上,身体的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受到自我伤害。
为了隐藏这些记号,他们可能在炎热的季节却穿着不合时宜的长袖衣服,或使用绷带或布来遮盖自己的身体,却时时表现出高度的焦虑或沮丧。
如果你已经确定身边有人有自伤行为,首先,请和ta谈谈。在谈话之前请壹定记住,要节制,不要带着主观立场去谈话,特别是不要让对方觉得,你认为这种行为是难以理解的。
最终,经历了成长的伤痛后,我们仍然要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
如mitchprinstein所说,“有壹天,我们能够以更合适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情感——这才会被认为是最酷的事情。”
我们自伤过,会因此比别人更脆弱吗?答案是不壹定。
研究表明,在很多青少年那里,自虐往往被寄予逃避负面的情绪和情感的作用:那些自伤的青少年,往往是为了排解压力、沮丧,或者麻木、空虚、愤怒。
同时,自伤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起到了缓解这些情绪的作用。多项研究表明,在青少年时期有过自伤经历的人,情绪可能会较之前更加平稳。
对于这些自伤少年的长期追踪研究,也没有发现自伤历史和长期负面结果(如情感不幸,精神疾病等)有显著的相关性。
我壹直记得尹依问我,“我姥姥去世前曾经安慰我说:等你长大了,壹切都会好的。壹切真的会好起来么?什么时候才算长大?我有时候觉得壹切都不会好了,壹切都只会越来越糟。这壹切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会结束?”
我没有办法回答她,因为我想起了《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那句对白:
-人生是只有童年苦,还是壹直如此?-壹直如此。
但是却有壹句鸡汤,在此时显得应时应景,“那些杀不死我们的,都会使我们更坚强。”
mimi提醒:自伤仍然是危险的。如果你自身有自伤倾向,请寻求帮助;同时,请你尽可能多观察身边的朋友,如果他们有自伤倾向,请尽可能帮助他们。
注:尹依的故事来自于案例改编,姓名及情节有虚构。
本文引用并编译了以下研究来源:
christianjarrett(twitter:@psych_writer)forthebpsresearchdigest
mitchprinsteinph.d.jessicagroganph.d.roberttmullerph.d.forthepsychologytoday
sphinxlaboratory:experimentinself-discovery。斯芬克斯实验室:研发自我探索的多重配方。关注kyrenshiniziji(认识你自己的拼音),与mimi互动。还有线下摄影活动和展览等你来参与。或关注微博@mimi谜妹,与mimi私信交流。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