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导读罗林问:我出身在叁线城市,工薪家庭,父母宠溺,对我从不严格要求,随我自由地成长。我自小应该算个乖小孩,真正做到了父母唯其疾之忧,别的也没让父母操心了。高考本想读个211的,父母不让出省,只能随便挑个壹本凑合着,本省分数线很高。玩了肆年,谈女朋友,跟室友经常通宵魔兽,临毕业了,壹无所有,花了家里不少钱,相对于我这个家境来说。毕业即失业,跌跌撞撞,壹事无成。后来跨专业考研,从top...
罗林
问:
我出身在叁线城市,工薪家庭,父母宠溺,对我从不严格要求,随我自由地成长。我自小应该算个乖小孩,真正做到了父母唯其疾之忧,别的也没让父母操心了。
高考本想读个211的,父母不让出省,只能随便挑个壹本凑合着,本省分数线很高。玩了肆年,谈女朋友,跟室友经常通宵魔兽,临毕业了,壹无所有,花了家里不少钱,相对于我这个家境来说。
毕业即失业,跌跌撞撞,壹事无成。
后来跨专业考研,从top5的高校复试中被淘汰,又进了个普通壹本读研。
好在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发了贰类、叁类的paper叁篇,普刊若干。拿了国奖,稿费陆续也拿了八九千。
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好朋友(是真的好朋友,感情上和学术上总有得益处),其他的硕博同学,我都极不喜欢,壹方面是他们的人品和爱好,壹方面是他们的眼界。
我深知我的眼界极狭窄,看不到外界更多的画面。学界的壹些大牛级教授,我偶能看到时,觉得很欣喜;但相对于国内外的名校学生来说,习以为常,甚至是他们天天见面的老师罢了。
在学校里,我得不到多少学术指导,得不到多少学术资源和机会,得不到多少同侪间的交流与启发。我试图从校外寻求,有贰叁师友处得不错,但终归不是本校,无名无分。
导师对我倒是不错,颇为照顾,我深有感激。尽管是有限的,但相对他的其他学生和我同学的其他导师,是很好的。
我去年时,萌生出国读博的打算,雅思没准备好,考砸了,但不想再考了。申请是不大容易的,尤其是我这个条件的学生,很难。gpa虽说有88,但不高。论文发了壹些,但没有传说中那种惊世骇俗的重量级paper。我试图求助于某老师,但终归问了两次就没回音,我也不敢再问。
因为家境原因,我实在不想让父母把多年的积蓄拿出来让我挥霍在出国上,甚至要贷款;
因为眼界原因和所处环境的原因,我得不到很多信息来及时调整自己,满足对方所需要的要求。说白了,所谓的优秀无非就是满足对方的各种要求,你去做到,然后就成了,只要自己不是差劲和懒惰得太离谱,关键是早做准备,前提是早知道信息。这些,我压根都没有。
其实,就我打交道的名校学生来说,除了几个博士让我佩服,其余的硕博士也就那么回事而已,paper、外语、专业素养,尤其是人品,我看不出真的牛在哪里。只不过通过了考研和考博,也就有了那重身份,有这身份以后,总有那么几个癫狂自大起来,毫无教养,尤其是985出身的和本科出身还不如我的。
我试图从外界寻求帮助,得到过壹些,但终归不是多少实质性的,因为毕竟,无名无分,我也不想从别的方面去巴结。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每次我都很感激,以礼貌的言行,无论有用没用,无论对方的言语亲和还是刻薄。但我真的很不喜欢别人从手指缝里有意无意的露出些许恩惠和提醒,我讨厌那种“赏”。
读博,并非人生的关键点甚至终点,而只是其中壹站,不过比较重要而已。
我喜欢压力不太大的努力,只要我是喜欢着的,从小到大,我还真没怎么用心准备着,或者说钻营着某某事,即使在高考或考研。
我现在是有些明白了,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无非钻营贰字做得擅长罢了。我总觉得,功利心去做事情,终归落了下乘,我这算是冯友兰的自然境界吧,最低等的那重。呵呵。
我会烦恼,自己在努力蜕变掉学渣的身份,成为学霸的过程中,有努力,可为何还是不能得偿所愿呢?是努力不够,还是根本就不仅仅是努力的问题,还有家境、机遇、眼界、师友等诸多因素。
在那与比我好的师友面前,除了极个别真正成熟且优秀的人面前,我感受到他的尊重、理解和关心,除外的不少人,尽是秀优秀和秀存在。
考博了,现在,或许这是条碰运气和拼实力的路。考上了,也有出国的机会。但我实在讨厌我内心这种不大成熟的心态,即使我事理明白在心,但难免总会产生这样那样低落和不甘的情绪,会烦恼,会连续几天不开心。
答:
谢谢邀请。很多朋友从支招、激励的角度谈了很多,我个人想从心态的角度,谈谈自己的壹些看法。
题主现在临近硕士毕业,希望出国读博证明自己。可是雅思考试的不顺利,加上目标老师的不重视,让题主产生困惑低落的心态。或许正如题主在最后壹段指出:讨厌内心不大成熟的心态,为低落而不甘的情绪而烦恼,渴望获得更多信息及时调整自己。
在题主的问题描述中,我看到了很多“本想……可是……”的语句,高考本想读211,可是父母不让出省;本想出国读博的,可是雅思没准备好;本想求助某老师,可是问了两次没回音。包括标题上,本想从学渣成为“学霸”,可是临毕业还那么无助。这些语句,把内心愿望和外界现实对立分割,是很容易产生消沉回避的情绪。从贴近现实的角度,很多朋友给出了很多建议。可从心理学的角度,我感兴趣的是题主为何总是这么想。
题主出国读博的动机是什么呢?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可以从学渣奋斗到学霸?还是题主指的自然境界,顺着本能或社会风俗习惯?我感觉,题主对自己的行动目标,有点困惑不甚觉解。
对于自己的成长,题主描述为“父母宠溺,对我从不严格要求,随我自由地成长”,自己自小也是壹个乖小孩,似乎无忧无虑的童年,让题主对未来有些缺少准备。因此毕业后的挫折感,让题主的感受尤为明显,“毕业即失业”,“壹无所有”,“壹无所成”。这种挫败感让题主感到愤激。
能感觉到,题主读研时的人际不是非常愉快,虽然也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好朋友,但是对其他硕博同学极不喜欢,看不上他们的人品、爱好和眼界。同时又对校外壹些人的优越感敏感,批评他们的水平也就那回事。这些描述让我觉得,题主的敏感自尊和人际孤立,可能加剧了题主消沉的情绪。
心理学中有壹种说法,要想获得情绪上的成熟,需要经历“恰到好处的挫折”。我们早期都会有很多理想和愿望,需要通过合适但不过分的挫折,才能分辨愿望和现实的区别,获得现实感和行动力。适当的挫折让我们明白,满足愿望之前要先有行动。但是过度的挫折和不合适的应对,会让我们发展出脆弱而敏感的自我,简单地把很多不快的事情推给外界,同时发展出过度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我们会对批评和现实挫折敏感、无法忍受,同时产生自我羞耻感并充满困惑。
从题主的身上我也能感到这种感觉。题主喜欢压力不太大的努力,觉得自己喜欢的都不曾费过力。题主不愿过于刻意准备或“钻营”,去满足对方需求和寻求足够的帮助。但是,或许经历过较大的挫折,题主对环境有点过度关注,对人际有点过于敏感。特别是对方的非言语情绪信息,所谓手指缝里露出的恩惠和提醒,这让题主极不喜欢甚至耿耿于怀。题主壹方面理想化自己的学术追求,壹方面贬低交往学生的眼界或修养。但是这样的态度和想法,反让内心更加脆弱缺乏稳定。
如何改变这种脆弱敏感的自尊?我们都有成为理想人物的憧憬,但这种感觉毕竟是不真实虚幻的。我们需要培养足够的现实感和耐挫力,并把理想化的感觉进行恰当地转化。从自体心理学的角度,有以下几种途径;
创造力:运用小孩般的想象力,把理想化拓展创作作品。这也是艺术家的创作源泉。
共情(也叫神入):学会体会别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别人的内在经验和自己相似。
短暂性:意识到人世的短暂和人生的有限,从而破除自己对理想化的过分执拗想象。
幽默感:在接受人的短暂性的基础上,发展成熟的幽默感,包含沉稳的内敛和超脱。
智慧:对人生和世界稳定态度,包含年轻时的理想,成熟时的幽默,老年时的平静。
题主自称在学渣到学霸的奋斗中,但我觉得这最多只是壹个途径,绝非是题主人生道路的真正目标。何况学霸的含义本身模糊不清,只是自我夸大的他人标准。如果让这种过度理想化的标准,影响到题主的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影响到题主的情绪稳定和内心快乐,我觉得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题主提到了冯友兰的境界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肆种境界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利己到利人,从物我分离到天人合壹。这些其实就是壹点点扩大自我感受的范围,与自我融合,与他人融合,与万物融合。说白了,就是学会体验别人的感受,接纳和包容别人的感受。
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我觉得你需要完整地接纳自己,但没必要过分理想化和贬低他人。治疗中需要获得的品质是耐心,接受人类包括自己的不完美。从你自己的描述和其他人的评论中,可以看出你其实是很出色的,只是过分敏感和脆弱的自尊,让你有点排斥他人和退缩回避。也许处在人生困境中的你,可以尝试通过心理咨询,寻找到自己的生涯目标。至于心理咨询中如何改变,这需要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共同努力,这里或许无法给出固定的模式。但是有壹点可以肯定,你需要找到自己真正愿意行动的目标,而非依赖自我夸大的他人标准(如学霸);你需要能够平和成熟地和别人相处,而不是在交往中敏感、压抑和厌恶。
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对题主有启发,也欢迎认可的朋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