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理创周小宽来源:心理公开课(yixinligongkaike)生活中,你自己会不会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再考砸,我就去死。”“到了年底,今年的目标又没完成,真失败。”“天哪,周末又睡得太晚起来,壹个上午过去了,自己啥事情都没干!”“我的朋友都考研了,去大城市发展了,恋爱了,活得那么有目标,我却做着不怎么样的工作,过着不怎么样的人生," />
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导读">壹心理创周小宽来源:心理公开课(yixinligongkaike)生活中,你自己会不会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再考砸,我就去死。”“到了年底,今年的目标又没完成,真失败。”“天哪,周末又睡得太晚起来,壹个上午过去了,自己啥事情都没干!”“我的朋友都考研了,去大城市发展了,恋爱了,活得那么有目标,我却做着不怎么样的工作,过着不怎么样的人生,...
生活中,你自己会不会有过这样的想法?
“如果再考砸,我就去死。”
“到了年底,今年的目标又没完成,真失败。”
“天哪,周末又睡得太晚起来,壹个上午过去了,自己啥事情都没干!”
“我的朋友都考研了,去大城市发展了,恋爱了,活得那么有目标,我却做着不怎么样的工作,过着不怎么样的人生,完全是在浪费生命……”
其实,
但是——很多人的“想做好”,后面跟着的并不是制定目标、付诸行动、有效率地壹点点达成。
他们内心充斥着大量对自己的攻击、对自我的责备,在努力之前,就已经淹没在“我如此糟糕和无力”的海洋中。
结果就是什么都还没干,就已经在心理和生理上,精疲力竭。
真的想完成壹个比较困难的“小目标”,想做得更好,首先要做的是觉察壹下你是否在努力前或者努力中,壹边努力壹边进行着自我攻击。
觉察壹下,你是否在努力前就已经陷入了“我不够好”的惯性批判性思维,无法自拔。
很多人没有去想过这个问题,以为批判是壹件应该做的事情。
因为小时候我们常常就是被父母老师各种批判着长大,但是如果我们去想壹想就会发现,这种批判并没有让我们真的爱上学习,反而对于这件事产生了极大的抵触和厌恶。
如果你考试考得不好,父母或者老师有时会羞辱你,你体验到了壹种强烈的羞耻感。
你当然不会接纳这样的自己,你觉得你的父母也不会接纳这样壹个你。
于是你必须学习,你必须考得更好以避免再感受到被羞辱和不接纳的痛苦。
于是你背负着攻击,努力学习。
后来,你在人格中内化了“不接纳不够好的你甚至会羞辱你”的父母,然后你开始把这种父母对你
于是,很多人长大了,还是很容易对自己复制壹个这样的模式:
“我有壹个事情没做好,羞耻感立刻袭来,然后
这种感觉让我很痛苦,我不得不背负着这种羞耻感和被攻击的感觉,
但是,当我们带着不够好的自己,背负着羞耻感和被攻击的感觉,为了逃避这种痛苦而苦苦挣扎时,
心理学中的
壹个人在不接纳自己的现状,对自我进行攻击时,往往就会沉浸在壹种这样的痛苦体验中。
而且,因为和痛苦的体验捆绑在壹起,我们还会
比如小时候我们因为父母过度的鞭策而不再喜欢学习,甚至壹辈子都讨厌学习,
但其实假如没有被攻击得那么强烈,我们本来可能会喜欢学习这件事情;
比如壹个赖床的人,他很可能是被父母无数次地攻击过“你简直无可救药竟然起这么晚”,
然后他壹边本能为了抵抗这种攻击而继续赖床,壹边在赖床中痛苦地觉得自己“无可救药”,
假如小时候他不是被强烈攻击和要求壹定要遵守某种规定,这个人完全可能轻松地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
在自我攻击中,你的内心矛盾而分裂,当然就很难真正进入锁定目标,专注努力,获得成功的通道。
带着“我不够好”的内心标签去努力,你的努力,往往事倍功半。
负面思维、消极暗示、没有觉察的潜意识模式,不只是拖住了你成功的后腿,其实是牢牢捆住了你的两条腿。
只有这样,你的努力才会变得更有效率,更有可能通往你的意识和潜意识都真正渴望的目标。
我有壹个来访者,她说她的生活方方面面都需要改变,而她“理性上”找到了壹条路,就是她需要雅思考到壹个很好的成绩,然后出国去壹个她心仪的学校,学习壹个她喜欢的专业。
她认为,假如这个目标顺利达成,壹切都可以改善。
但是她壹直踌躇不前。
她是壹个自我价值感比较低的女孩,被父母强烈否定着长大,她对自己有很强烈的不确定感,怀疑自己,生活现状没有壹个地方让她满意,她找不到成就感。
和我的前几次咨询,她都强调着自己考雅思是壹个必须达成的目标,她已经考了壹次,成绩很不理想,
她觉得自己缺乏自信、不够聪明、不够勤奋,想改变生活又缺乏力量,再加上初次尝试的不利,她说:
不敢再考第贰次了;
我害怕结果还是壹样的;
而且我觉得我即使努力恐怕也不会有好结果........
其实,她自我认知里的低价值感,深深地自卑,不间断的自我攻击,已经将她牢牢地锁在了壹种负面的思维里。
抱着这种思想再次考试,她害怕自己脆弱的自我也会瓦解。
而在这个女孩身上,因为她其实深深地“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所以她陷入了强烈地恐惧,连尝试的步伐都迈不出了。
她来咨询的目的,是希望我说服她,可以再去参加考试,帮助她克服恐惧。
而实际上,她渐渐在咨询里,建立起了壹种新的认知,她最后用这种新的认知克服了她的恐惧。
她接纳了她的自我,不够好,生活现状不令人满意。
我的来访者,当她慢慢觉察到,
在这个过程里,她发生了叁个改变:
叁是当她可以平静面对自己的现状时,她不再盯着壹件未完成的事情不放,而是可以观察到其实生活中她已经取得的壹些小成就,这无疑可以增强她对自己的信心。
对考试和未来的恐惧,并不是自己减弱的,
不管你觉得现在的自己或者生活现状多么糟糕,不要因此攻击自己,或者责备自己,
如果花很多力气去责怪自己、责怪他人、花很多力气去抵抗这种现实,去纠结在“为什么会这样”的怨恨里,你无法进入平静,你无法专心努力,无法看好未来。
哪怕是完成壹个小目标,你可能都要自我争斗,耗尽心力,或者你壹步也无法迈出去。
其实很多人都有过类似这样的时刻。
不能接纳自己“不那么令人满意”的现实,然后陷入责备攻击,然后毫无觉察地以实际行动向自己进壹步证明“我就是如此的糟糕”。
你如果壹直陷在自我攻击里,你很容易就会深陷在壹种“失败的人生状态”中,而最后当这种心理上的失败感固化,也会映射到你的现实中。
不管你做了什么,你都会倾向于认为,你不够好。
如果你问我,我不够好,我很着急地想变得更好,那么我怎么才能做到?
我的答案是,“我不够好”的想法,是源于早年形成的潜意识模式,要变得更好,
把这壹点做好,你已经终结了看不见的循环。
因为改变是需要你专注、相信,还需要你调动所有能量的。
如果不接受现实,强烈地攻击自己,把力气都花在抵抗和攻击上,那么你改变所需要的专注、相信、能量,从何而来?
你当然会觉得举步维艰。
所以,努力前,的确需要觉察。
努力分两种,壹种就朝着目标努力,壹种是壹边攻击自己壹边努力。
哪壹种更容易成功?
不可否认的是,有的人或许会在自我攻击的鞭策里,获得某种成功。
但是在壹种糟糕的心理体验状态下,你虽然完成了壹个目标,可代价是,你不会真的享受那个过程,
变得更好,对你来说其实是壹种负担。
而对于另壹些人来说,羞耻感、遭受攻击、不接纳自我带来的心理压力,完全有可能让他陷入壹种巨大的焦虑。
他会变得恐惧竞争、挑战和改变,效率低下,那么这个人很可能在生活中,根本无法迈出尝试或者改变的步伐。
如果壹个人连自我接纳都没有完成,爱自己,对他而言,只是看得懂的叁个中文字罢了。
因为我们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接不接受,我们都不可能把那个自己杀死。
它是你的全部人生历程累积出来的强大的潜意识的产物,它就是你不可分割的壹部分。
最终,我们才能在平静中,轻装前行,去塑造壹个新的自己。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