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怀宁,国家贰级心理咨询师01你的行动,只是在趋近于某种观念如果壹个行动是由观念产生的,且目标是为了趋近某种想法或理想,那么这种行动就不是真正的行动,它对我们的内心也没有任何裨益。诚然,我观察到身边很多人的很多行动都属于这壹类型:认为读书好而将其作为壹项任务去完成,结果读得兴味索然且毫无所感;认为应该陪着小孩而和他壹起参加活动,结果百无聊赖、哈欠连天,谁都不开心;认为应该陪父母" />

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你究竟在做谁的90后帅哥奴隶?

更新日期:2021-08-23 16:28:47  来源:www.lifang521.com

导读">曹怀宁,国家贰级心理咨询师01你的行动,只是在趋近于某种观念如果壹个行动是由观念产生的,且目标是为了趋近某种想法或理想,那么这种行动就不是真正的行动,它对我们的内心也没有任何裨益。诚然,我观察到身边很多人的很多行动都属于这壹类型:认为读书好而将其作为壹项任务去完成,结果读得兴味索然且毫无所感;认为应该陪着小孩而和他壹起参加活动,结果百无聊赖、哈欠连天,谁都不开心;认为应该陪父母...

">
曹怀宁,国家贰级心理咨询师


01你的行动,只是在趋近于某种观念


如果壹个行动是由观念产生的,且目标是为了趋近某种想法或理想,那么这种行动就不是真正的行动,它对我们的内心也没有任何裨益。


诚然,我观察到身边很多人的很多行动都属于这壹类型:认为读书好而将其作为壹项任务去完成,结果读得兴味索然且毫无所感;认为应该陪着小孩而和他壹起参加活动,结果百无聊赖、哈欠连天,谁都不开心;认为应该陪父母尽孝道而每周固定回家,结果是对坐无言,只能聊些不相干的社会新闻排解尴尬……这样的行为确实对人无益。


因此,我们看到,行动要是在趋近于某种观念,那么这就不是真正的行动,我们得学会抛开所有的观念,并明白何为行动。



02观念究竟从何而来


壹个人是不需要语言的,只有在人与人之间才要语言,而当需要交易时又出现了文字,因此可以说,语言文字是基于外在交际需求而产生的,也因此在表达自身上显得无力。

我们的社会建立在语言文字层面上,是知识化的社会结构。我们不停的崇尚智力,以生活中各方面作为代价来培养我们的能力,也就因此产生了各种观念。

人们通过观念的传导,来规范思想,进而影响行动。然而,越来越多的观念被制定出来,智力越发展,观念越复杂,而各种对立又看似正确的观念几乎弄得我们快窒息而死。人们在适应和遵守各种观念上,尚且难以跟上节奏,更不要说自发产生行动了。



03观念快到你不曾感觉


观念重塑了我们的思想,而我们的思想从哪里来,从记忆中来。思想过程就是记忆的快速反应。设想,如果你没有记忆,就不会存在各类思想,那么你可能不懂得如何行动。而我们对某种经验的记忆的快速反应,实际上就是将思想过程付诸于行动。


这些记忆,有些是他人(包括书本)告诉我们的,有些是我们自己的经验教训,还有些是来自基因的本能反应。这些记忆提供了思想的依据,于是我们产生了下意识反应,于是我们有了对应的行动。


但实际上,当我们摸索到思想的来源时,我们就会发现,那些记忆并非是“完全正确”的,比如父母、老师、书本给予的内容都可能有其局限性,我们的经验教训也与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境有关,而本能反应虽然还会相对可靠些。但从古而来的基因演化也未必跟得上环境变化的速度。


过去毕竟不代表现在,他人也不等同于自身,那么那些指导我们行为的想法,我们真的就继续无条件接受吗?我们能否问壹句,这是真的吗?


04观念如何影响我们的行动


观念塑造了你的思想,反而使你的行动受到了限制。仔细观察自己,是不是先有观念,然后做出的行动仅仅是去符合这个观念?因此,你会发现,这就不再是行动,而只是依据你的观念去模仿和强制而已。

我们大多数人确实都是用自己的行为,来符合内心所谓“正确”的观念,也因为这样,我们在行动时往往有种被强迫的不情愿感,因为那种行动来源于观念,而非来源于自身的需求。


同时,我们常常渴望自己处在某种状态,比如脑海中会出现做某件事时废寝忘食的画面,那只是因为我们基于对某种观念的理解留在心中的印象是那样。因此当我们让自己模仿那个画面时,无法得到想象中的快感,根本原因就是那行动的动机并非源于自身,而是来自观念。


05什么才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行动?


但难道人的行动真的可以全然脱离那些“应该的”观念吗?反观我自身的行动:我早上会要求自己在某壹时刻前起身,因为我要开始壹天的计划,我必须起身才能维持这壹切的正常运转;我要进行咨询工作,然后还要及时记录下来访者的核心症结;我要看这本书写那些笔记,因为我觉得这样做会令我有很多思考和收获……这些行为的背后,显然都存在壹个我个人设定的“好”的标准,但是,这壹标准是我内心十分认可的,并非是来自于外界的强加。


我之前说过,“只有你真正认识到清洁的必要性,你才会自发保持卫生。”这样的行动是全然而自发的。


所以,进壹步延伸我的说法,是不是由观念指导行动,本身是没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观念我是否已完全内化并认同成为我灵魂的壹部分。换句话说,我的感性也秉持这壹观念。


若壹个观念仅为我的理性所认可,却未能进入我的感性,那么它便会产生被迫的行动,令我的心灵隔绝、机械化。


06观念的内化从问自己开始


人都希望自己变得更好。壹个暴力的人想要成为壹个非暴力的人,我觉得这无可厚非。但是,如何才能将非暴力的信念内化进原本笃信暴力的感性中呢?这是我在咨询中经常遇到、也经常思索的壹个问题。


观念,这个词的定义,更像是外在给予的定义。因此内化就显得相当重要。内化后成为自发的行为准则,就不存在指导或强迫。说白了,要以“我应该怎么做”变成“我想要怎么做”。


很多时候,我们不假思索的接受进某些观念,可能是父母老师要求,可能是崇拜权威迷信,但似乎不了解内心是否想要接受它或适合它。所以,给自己制定或安排任务计划时,最好先问问内心是否想要,或者至少在磨合壹阵子后让自己有允许调整的可能,不要让自己成为观念的奴隶。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贰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陆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陆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心理咨询师曹怀宁(caohuaining)。新浪微博、知乎、头条号: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