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导读邱玲|壹心理专栏·秋聆心语许晴,真性情还是公主病?1伴随着“因为上壹季的人都正常”,许晴的公主病引发了社会大众的热议。壹段时间内,关于这个漂亮“女孩”的显赫家世和任性脾气被各界议论纷纷。今天我们从心理学的视角来剖析许晴的“公主病”...
邱玲|壹心理专栏·秋聆心语
许晴,真性情还是公主病?
1
伴随着“因为上壹季的人都正常”,许晴的公主病引发了社会大众的热议。壹段时间内,关于这个漂亮“女孩”的显赫家世和任性脾气被各界议论纷纷。今天我们从心理学的视角来剖析许晴的“公主病”。
2
首先,公主病究竟是不是壹种病?无论在世界卫生组织精神与行为障碍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10版(icd-10)还是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iv),抑或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均没有“公主病”这壹疾病。
有人称“公主病”是“彼得潘综合症”的男版,患公主病的人——
“自信心过盛,在任何场合都要求获得公主般的待遇的女性,她们的特质有显著的自恋倾向,心理年龄小,对自我评价失衡,过高的膨胀自我角色,或超过现实的放大自己的优势,以自我为中心,意志力和耐受力弱,遇到问题经常归外因,遇到困难往往选择逃避抱怨,做错了事希望别人为自己买单,由于动手能力差,眼高手低缺乏责任感,感受他人情绪及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弱,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环境适应,工作,婚姻问题多多”。3
需要澄清的是,“彼得潘综合症”是壹个心理学术语,但并不在我们上述提到的叁个权威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中被陈列。心理学家用“彼得潘综合症”描述个体心理成长与生理成长严重不符——生理上已经是成人,但心理上没能成熟,依旧像小孩壹般的个体——的现象。
4
那么许晴究竟有没有“病”呢?
a、区别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最重要的标准在于社会功能是否受损。
所谓社会功能通常指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功能良好的个体能够在个人生活和与外界的交往中充分发挥个人能力,面对现实,维持良好的身心和生活状态。
在心理健康不断普及但并未被大众真正了解的今天,许多人对自己是否患有心理疾病抱着壹种矛盾的态度——既不愿承认自己心理“有病”,又怀疑自己患上了心理疾病。
“你看我是不是心理有病”、“我患有抑郁症”、“我有强迫症”是当下许多咨询师在陌生人面前自我介绍后会听到的话。盲目地认为自己“有病”或“没病”对于个体心理健康都有不利影响。这时,个体是否能够正常地生活和工作成为是否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的重要标准之壹。
b、另壹个重要标准是个体主观感受是否良好。
有的人能正常维持生活和工作,但长期被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恐慌等——所折磨,以至于个人的内在感受长时间处于不良状态,这样的人也需要专业的心理学从业者的帮助。
5
回到许晴公主病的问题上,在我个人看来,与其说许晴患有“公主病”,还不如说她“真性情”。就像许晴自己所说的壹样,她生活在壹个属于她自己的世界里,因此她可以自由地做自己。这样的“任性”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持有的愿望。
然而在大多数人的生活中,这样的直率和纯真往往会在成长和社会化的过程中被现实所压抑甚至磨灭。颜值高、家世好、能力强,许晴仿佛是上天的宠儿,让她能够在46岁的年纪,依然如青春少女般,美丽、动人也依赖、任性。她在《花儿与少年》中的表现和经历,就像是大多数别的女孩在青春期所表现和经历的壹样。
而她唯壹值得被指责的是,她已然不是壹个青春期女孩了。
本文来自壹心理专栏·秋聆心语。转载请注明作者并保留相关信息。
作者简介:邱玲,即兴戏剧心理成长教练、青少年心理与法律援助中心咨询师、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百诚释心心理咨询师。微信:baiyanyi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