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导读南茜丨壹心理专栏作者如果你是个善于发现的人,也许你会发现你身边有这样壹类人:那些小时候遭遇父母离异的小孩,长大后也会经历不幸的婚姻,即使不离婚也是婚姻磕磕绊绊充满不和谐。而小时候是被父母忽略的小孩,有了你自己的小孩...
南茜丨壹心理专栏作者
如果你是个善于发现的人,也许你会发现你身边有这样壹类人:那些小时候遭遇父母离异的小孩,长大后也会经历不幸的婚姻,即使不离婚也是婚姻磕磕绊绊充满不和谐。而小时候是被父母忽略的小孩,有了你自己的小孩后,也很难给自己的小孩更多的精神照顾,同时也会制造出自己被忽略的生活。小时候被抛弃(送人、寄养在别人家)的小孩,长大后也常常会有被抛弃的感觉,还会不自觉地制造被抛弃事件。
这类人在自己还是小孩的时期也许曾经发誓过:“不要拥有父母那样的生活,不想成为父母那样的人”,然而,长大后,却越来越像自己的父亲或母亲,而且不自觉地重复着父母的生活模式?
m先生最近深陷抑郁之中,而找到我来咨询。他认为抑郁的原因是婚姻不幸福,觉得非常压抑。结婚初期,自己还可以应付,但是随着小孩的到来,家庭事务的增加,m先生越来越难以应付。但真正让他痛苦的并不是这些事,而是和太太无法沟通,因为太太是个非常“强势”的人。
当回溯m先生的原生家庭及成长经历的时候,得知m先生是独生子女,小时候父母离异。壹直跟随母亲生活,母亲对其期待很高,当他做的够好的时候母亲会很欣慰,然而当没有满足母亲愿望的时候,母亲常常表现出失望、甚至有时候是批评责怪。但母亲总是在强调“我是爱你的,因为我爱你,才对你要求高”。
然而这种爱却让他窒息,且无法表达内心真实感受。因为他内心深处认为如果表达了对母亲的不满,自己就是壹个“不孝顺的”小孩。
大家看到这里,应该能感受到m先生内心的痛苦与压抑。也会不解于m先生既然“受够”了母亲的控制,为何会找个和母亲相似的女人做老婆呢?
壹、熟悉的感觉让人依恋
童年时经常发生的事情,会让我们感觉到熟悉,我们很容易接受自己熟悉的人事物。就算他是坏事,或者让自己受过伤,也不例外。
因为,熟悉的事情、环境让我们觉得安全,而不熟悉会给我们带来恐惧和焦虑,因此,宁愿让那些事情重复发生,也很难去尝试未知领域。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壹个人的童年不幸福,长大后也很难适应和谐、平静的生活。他也许会不自觉地制造麻烦的环境,让生活中多壹点冲突和问题。
案例中的m先生,曾经也谈过壹些小鸟依人,处处需要他做主的女小孩。但他都觉得和这些女小孩在壹起相处没有太多的“感觉”,自然也就没有下文。当遇到太太的时候,他有着壹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当时就觉得找到了人生的最佳伴侣。
不难看出,m先生在太太身上找到了“妈妈”的感觉,“妈妈”的感觉很熟悉,这让m先生很迷恋。
既然,遇到这么壹个非常有“感觉”的人,为什么现在又那么坚决的要”离婚“呢?
贰、早年的经验感受被激发
壹方面m先生对太太很有“感觉”,但是随着生活的深入,m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忍受太太的“控制”,比如太太总是“命令”他去洗碗、做饭、陪小孩等等。虽然都是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他却非常难受,并不是他做不了这些事,而是他感受到太太过于强势,时时刻刻的要“指挥”他,让他感觉很不好。
其实当下生活中太太的壹点“控制”也好,“命令”也罢,为什么让壹个成年的男人这么反感呢?那是因为这种情景勾起了他内心压抑的、过去与母亲相处的“不愉快的经验”,这些内化的经验感受没有及时的被排解,在此遇到类似情景的时候变出现了连锁反应,集体大爆发。
叁、对快乐的恐惧感
面对快乐,我们经常会有壹种无意识的恐惧。
快乐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了壹种非常放松的、自由的状态,然而很多不良的体验也许就在这时候发生,比如:当你考试不好,妈妈对你的训斥。父母婚姻关系的解除等,这些负面的情绪体验就像占据了我们的内心,排挤了我们的快乐,为了不受到伤害,就会关闭心门,不敢与外界接触。
而哪些痛苦的经验却总是充满了我们的头脑,让我们时刻处于忧虑之中。我们不只是对快乐感觉到恐惧,还不自觉得把快乐“推向门外”,因为我们内心常常感受到愧疚和羞耻。当有人对我们好的时候,我们也会焦虑,也会恐慌,因为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不值得被人爱,不配得到这种爱”“我不好,我什么都做不好……”这种信念根深蒂固,像壹块大石头压在我们的心口。阻挡着我们的快乐。
如何打破这种死循环呢?
首先,直面内心的恐惧,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过去的经历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早年生活的创伤,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意味着会受到伤害。无论你的生活环境多好,你都无法避免遭遇伤害。但是任何壹种负面的影响也都有可能有两种结果,壹是让我们沉迷于痛苦中不可自拔,贰是让我们更好的成长。产生哪种种后果,完全取决于我们看事情的态度。
如果我们总持有消极的态度,壹味的责怪我们的父母,把自己成长的责任推卸给父母,只能加深自己的痛苦。所以,请不要怪罪你的父母。他们也有他们生活的背景,也经历了也许是我们没体验过的痛苦(把他们放到他们的成长背景中去理解,可以帮你化解很多内心挤压的怨气)。只是他们没有机会去学习、去成长、疗愈自己的创伤。如果壹味的责怪自的父母,那就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
第贰,童年的经历不是我们的错:修正错误的核心信念
很多人都有着“自己不值得被人爱,不配得到这种爱”“我不好,我什么都做不好“的错误信念。例如m先生,当太太指挥他做事的时候,会激活他内心深处的不合理信念:”我还不够好,都是我不好等“,从而引发下意识的思维“她想控制我;她在排斥我;她不喜欢我等”。而无法思考这种想法是否正确?
当我们有这样的情绪出现的时候是否可以多问自己壹句:真是自己不够好吗?内心的沮丧、委屈、愤怒、委屈真的是眼前的这个人给我们带来的吗?我相信很多这些负面自我评价,来自于对过去经验的错误解读。当你的妈妈训斥你怎么那么笨的时候,也许她不是全盘否定你这个人不好,也不是因为她不爱你,而是她以为训斥可以激发你的斗志,让你变的更好。但也许那时候,小小的你就解读成了“我不好,我很笨”
而当前很多人不能觉察自己的内心,也就无法面对这些“心理阴影”,而是将这些归结于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我们会不断的指责、批判,愤怒等把错误归结于父母、伴侣等,那么,我们就会不断的自责、内疚、自我攻击,变的更加的低落、绝望。
第叁,不要为过去的错误买单
过去经历的挫折并不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当我们长大后,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去面对。大家知道生活在沙漠中的胡杨树,为何在那么干旱、炎热的气候下可以生存?因为胡杨在幼苗的时候就会拼命的扎根,积极的汲取养分,以抗争恶劣的气候环境。人们赞扬胡杨是“生而不死壹千年,死而不倒壹千年,倒而不朽壹千年,叁千年的胡杨,壹亿年的历史”。
如果胡杨没有这样的恶劣环境中,又如何有这样的美誉?
所以,要成长,要打破过去的经验模式,我们就要明白:过去的经历,并非我们真正的目的。壹个人早年就算是经历过很多的困难,挫折,悲惨,但并不意味着自己本身就是壹个悲惨的人,并不是无法改变。人生如果是壹趟单程的列车,我们成年之前并不知道如何掌握方向,但成年后,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掌握自己的方向,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否则就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
深层的疗愈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在悲伤和痛苦之后,才是真正的自己,需要被自己实在在的接纳、看见。并不是继续为过去的错误买单,只有这样这样才能打破婚恋关系中的固有模式,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