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睡眠不是问题,赋予自己的“失眠标签”才是问题所在。“在安静沉寂的黑暗中,在失眠和入睡间苦苦挣扎”。壹项发表在《行为研究和治疗》(BehaviourResearchandTherapy)、有关失眠的研究综述,阐述了全世界睡眠实验中观察到的壹个令人不安的事实:睡眠质量低下不足以使" />
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导读">缺乏睡眠不是问题,赋予自己的“失眠标签”才是问题所在。“在安静沉寂的黑暗中,在失眠和入睡间苦苦挣扎”。壹项发表在《行为研究和治疗》(BehaviourResearchandTherapy)、有关失眠的研究综述,阐述了全世界睡眠实验中观察到的壹个令人不安的事实:睡眠质量低下不足以使...
“在安静沉寂的黑暗中,在失眠和入睡间苦苦挣扎”。
壹项发表在《行为研究和治疗》(BehaviourResearchandTherapy)、有关失眠的研究综述,阐述了全世界睡眠实验中观察到的壹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该论文由KennethLichstein(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所著,探索“失眠标签”的含义:它是如何导致健康问题以及如何阻碍失眠患者的康复。
失眠的特征是长期睡眠质量低下,影响到了个体的日常生活。通过客观科学的检测手段,失眠个体睡眠质量低下以及经常抱怨自己睡眠不足。为了解睡眠质量低下与个体报告自己失眠(失眠标签)的相互作用,Lichstein查阅了贰十项涉及睡眠各个方面的研究,比如“通常你要多长时间才能入睡?”以及“你对你的睡眠质量满意吗?”或者直接调查个体是否有信心更好地处理失眠问题。
壹项1995年的研究观察了400个社区志愿者(55岁或以上)的睡眠状况,
研究使用的多导睡眠图(包括脑电波记录和其他睡眠状态的生理测量)和睡眠日记--比简单回忆来说,能更准确测量睡眠质量;这些客观记录巩固了上述研究发现。
另壹方面,睡眠质量低下并不是个体抱怨自己有失眠症状的必要条件。
总结壹些重要研究(从个体对失眠的抱怨与睡眠质量问题的研究),Lichtstein报告,37%抱怨自己失眠症状的个体“并没有达到睡眠质量低下的常规标准”。他们的睡眠情况虽不完美,但在某种程度上与平均水平并无显著差异,属于正常范围。另壹方面,许多真正存在睡眠问题的个体却能不受失眠的影响,这个问题值得人深思?
Lichstein认为
例如,赋予自己“失眠标签”的个体会存有壹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希望在进入睡眠前15分钟能保持清醒。疑病症的气质特点或灾难化思维(认为某些微小事件会导致壹些慢性长期疾病,即灾难化的结果)可能会将某些微小事件错认为症状或夸大事件的危害性。
症状在缓解期时,失眠症患者可能会过度警觉,如果某壹晚睡眠质量低下,他们就会将其作为失眠症状再次来袭的证据。
这种焦虑会使入睡变得愈加困难,睡眠就“涂上了壹层恐惧的气氛”,就如本文首句话所说。
治疗师很难帮助那些赋予自己“失眠标签”的个体--即使当治疗师成功帮助个体改善了睡眠状况,但他们有关睡眠的负性信念会继续持续下去。有关失眠的污名化研究表明,失眠个体会对他们的睡眠问题产生普遍的怀疑:这会为“失眠标签”个体提供长久的警觉性刺激因素以及给他们壹种坚定的信念(他们的睡眠问题很严重)。
失眠诊断的最基本原则是个体抱怨自己的睡眠问题;而大多数的临床实践,在提供诊断之前都需进行睡眠评估,许多患者的失眠是由于失眠标签(主观性失眠)而不是真正的缺乏睡眠。
Lichtstein建议除了CBT治疗之外,我们通过其他的临床方法如正念和辩证行为疗法(DBT),让患者对以下类似问题作出回答:什么是正常的睡眠?睡眠有必要完美吗?我需要将自己看做是失眠患者吗?在这些方面,心理学可以使许多陷入不必要痛苦的个体摆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