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旅行绝不会把你变成一个更有趣强奸老师的人!

更新日期:2021-09-03 00:15:06  来源:www.lifang521.com

导读这帮嬉皮正在享受他们的假期作者:亨利·魏斯梅尔陈子超几年前,我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碰上了壹对加拿大夫妇。据说他们壹辈子都“在路上”,而且在哪儿都能“碰见生命中的惊喜”。比如他们到冰川国家公园的时候,正赶上莫雷诺冰...

这帮嬉皮正在享受他们的假期

作者:亨利·魏斯梅尔

陈子超

几年前,我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碰上了壹对加拿大夫妇。据说他们壹辈子都“在路上”,而且在哪儿都能“碰见生命中的惊喜”。比如他们到冰川国家公园的时候,正赶上莫雷诺冰川上的冰桥崩塌,这可是几十年才能壹遇的场面;然后在瓦尔德斯半岛时,又见证了壹队虎鲸为了猎杀小海狮,而搁浅在壹片岛礁上——就在两个星期前,我在同样的地方足足傻站了陆个小时,居然连他妈壹片鱼翅都没看到。为什么这对男女能有如此惊人的好运气?

“我们的运气确实挺牛逼的,”这哥们儿耸耸肩对我慢吞吞地炫耀道。就这样,他把我的所有的怀疑和推测,都用如此简单而暗含玄机的陈述句式给解决了。

最近我又想起了这对走南闯北的享乐主义夫妇,因为他们现在有了个新名字:旅行家(或者“行者”、“探索者”......管他们叫什么都行)。在全世界青年旅社的床上,都躺着壹些分享自己生命如何“就是壹次旅程”的家伙,而他们差不多都是壹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随意地靠在床头,皮肤黝黑、骨瘦而健硕的肆肢从休闲运动跨栏背心里伸出来,下面穿着壹条跟麻袋壹样宽松的休闲裤,上面还印着条龙;两脚壹边搓泥,壹边冲在座的所有人吹嘘起他的旅程。

壹般情况下,他已经辞职俩月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在海滩上裸舞,用当地出产的粮食酒灌下他壹天都不能停的减肥药。或许这场狂欢还会在长达壹周的每日宿醉中达到高潮,然后他又开始在莫名的失落中给自己许下什么戒酒的毒誓;不过过不了多久,这毒誓也会随着酒精被吐出来。他去过的目的地,无壹例外都是“美如天堂”的;他接触的当地人,毫无疑问都是“热情似火”的。而这壹切的旅行经验,都会因为他对东南亚社会方方面面洞察入微的超凡理解力,而变成神话般的远征传奇。

就这样,你面前的这个人突然变成了刚从忽必烈帐篷里回来的马可波罗,没完没了地写着博客,没完没了地发着照片。你看着他在社交媒体上显现出来的非凡智慧,感觉获益匪浅,发现自己这辈子真他妈白活了。

在这个所有人都是旅行家的时代,旅游已经迅速成长为壹项最“民主”的产业,比普世价值可通用多了。伍十年以前,当你爷爷奶奶来好不容易攒够钱出去玩壹趟的时候,旅行还是壹项跟灵魂有关的活动,经验丰富的旅行者通常还都有着传奇的个人经历。直到婴儿潮的壹代长大后,出国旅游突然成了家常便饭,90后们随之变成了跃跃欲试的新壹代驴友;再加上“空档年”的盛行(gapyear),更是让人在成为上大学的小屁孩和敲键盘的中产上班狗之间这段时间,开始纷纷削尖脑袋挤上飞机,开始到处乱跑。

埃及随处可见假装自己在旅行的旅行家们

常识表明,旅行能让人变得更为有趣,而且会是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越来越广泛的国际好奇心、越来越失控的过度解读、以及无法逃脱的高科技影响面前,旅游本身已开始不可避免地失去了使我们感到惊叹的能力。

充斥着愚蠢信息的互联网,组成了谁也逃不出去的无形迷宫。想想吧,你随便抬头就能看见天空飘来几个字:你只能活壹次(网上最流行的标签之壹#yolo,代表“youonlyliveonce”),而句话正是加剧这壹现象的黑手。随便走进壹家旅馆的酒吧,你会看到超过壹半的人正窝在自己的数码世界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平板电脑的lcd屏发出的光线,照亮着壹张张面无表情的脸;他们围成壹圈坐着,谁也不说话,注意力全放在他们刚刚“逃离”出来的老家;他们在点评网站上浏览着别人的评价,给自己选择待会儿该去哪家餐厅吃饭。这种将整个世界缩减汇编的互联网暴政,已经从根本上扼杀了我们自主探知这个世界的能力。

现在又他妈有了googleglass,这帮丢人的自恋癖们更是会壹边到处闲逛,壹边通过与眼镜交流而获取旅行信息:“好了,google,继续往前走,给我忽略掉任何来自陌生人的善意与热心,把我需要的所有信息都放在我这两颗充满敌意与偏见的傻逼大眼球前面来。”

就这样,在这么壹个公开、平等、快节奏的世界中,我们开始用“做功课”来接触未知领域,而不是花时间去真正体会和理解来自异域的文化。人们似乎越来越倾向于快速旅行的方式,在手机上标注好所有“不能错过”的景点,然后便忙着开始这种基于最低限度了解的“到此壹游”。

真的,我绝不是在危言耸听。当你坐上壹辆穿越坦桑尼亚内陆的卡车,车上坐的全是跟你壹样种族、来自同壹个国家的游客,你们的卡车只能按规定线路行驶,只在会出现的动物的固定地点停留,然后回到便捷精致的酒店里吃饭睡觉,买壹些从款式到价格都为你们而准备的皮革制品——这壹切,显然无法给你对后殖民非洲夸夸其谈的资本,但你还是这么做了。

也许,我只是说也许,我之前碰见的那两对加拿大夫妇,其实是在充满电气化的安大略湖边炮制出了他们的阿根廷之旅,或者只是把他们出席过的某场无聊的酒会加工成了海明威小说里的样子。更有可能的是,他们的故事已经让朋友和家人感到厌烦透顶——闭着眼睛你就知道他们将要向你娓娓道来的内容:当地的美味牛排、廉价可卡因、要了命的腹泻、以及这壹切究竟有多他妈的“牛逼”。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对别人夸夸其谈自己牛逼经历的厌烦,很有可能是出于嫉妒——说真的,你在过去半年都沉浸于没完没了的破逼工作和逃避现实的自撸酗酒,怎么可能喜欢听别人在世界另壹头享乐狂欢的胡逼经历呢?但反过来说,任何觉得自己故事有价值与别人分享的旅行者,其实也完全处于某种唯我论的自私主义妄想之中。

我们所忽略的事情是:真正的旅行并不仅仅是壹种“经历”,而应该是在于你如何去感受未知。我们很多人进行旅行,其实是为了给自己积累“财富”(不管是故事、照片、还是什么他妈人生经历),而忘记了全身心地体会这陌生的环境,也忘记了享受那些料想不到的惊喜。我们已经成为了消费旅行的壹代人:好像如果没有了数码单反,马丘比丘的雾色黎明根本就不复存在了壹样。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