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导读孩子常常一回家就大喊“我有好多作业要做啊!”,然后转头就去看电视了,等到快要睡觉了,才非常抓狂地赶作业。孩子一些看似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往往是因为不懂得如何选择:什么是“想要做的”,什么是“应该做的”。您的孩子善于选择吗?...
孩子常常一回家就大喊“我有好多作业要做啊!”,然后转头就去看电视了,等到快要睡觉了,才非常抓狂地赶作业。孩子一些看似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往往是因为不懂得如何选择:什么是“想要做的”,什么是“应该做的”。
您的孩子善于选择吗?请看下列描述,选出最符合孩子的情况:
A.孩子常常不断地提出要求。孩子“想要”的事情很多,而且常常满足了一个要求以后,很快就会有另一个要求。有时候还会同时提出好几个“我想要”,并且让家长马上满足他的要求。
B.孩子缺乏“时间有限”的观念。孩子常常说“我再玩一会就做作业了”、“我再睡一会就起床了”,常常拖到最后一刻才做作业、在考试前再复习。
C.孩子比较依赖家长去做选择。孩子常常问家长“我现在要做什么?”,当家长不在身边的时候,就会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甚至也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D.孩子能合理地选择。孩子会优先做好“应该要”做的事情,但也会有“想要”做的事情,并能从中选择1、2件最感兴趣的事情做。即使家长不在身边,孩子也能较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与学习。
心理学认为,“应该要”通常是理性的选择,“想要”则更多是情感的选择。孩子要善于选择,就要懂得理性地思考,并培养较好的自控能力。
1.让孩子明白“选择成本”。
孩子有很多想要的东西,但常常只看到“收益”,看不到“成本”,导致孩子不断地提出要求。“选择成本”是一个经济学术语,简单地说,就是选择一样东西,就会以另外的东西作为代价。
问题对策:在孩子提出“想要”的时候,问问孩子“要得到这个,你将会付出什么”。比如,孩子说“我想要买游戏机”,那就问问孩子“妈妈只有两百块,你想要买游戏机,你会付出什么呢?”引导孩子明白,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买了游戏机,可能就不够钱买学习用品了。
使用误区:在孩子提要求的时候,只问孩子“意义”,不问孩子“成本”。孩子往往能从“我为什么想做这件事情”来说明“意义”。如果家长觉得只要“有意义”的事情,就应“不惜成本”,就很容易导致孩子觉得“我想要做的”就是“我应该做的”。
2.让孩子知道“时间有限”。
孩子常常说“我再玩一会就做作业了”、“我再睡一会就起床了”。缺乏“时间”是一个有限成本的概念,孩子就很容易在同一件事情上,花费过多的时间。
问题对策:引导孩子用“时间成本”去分辨,什么事情是“想要做的”,什么事情是“应该做的”。比如花一个小时看电视,就没有了一个小时看书的时间;花一个小时玩游戏,就没有了一个小时学习的时间。让孩子学会“有时间限度”地去做某一件事情。
使用误区:不能忽略了孩子“想要”的事情,把太多的时间放在“应该要”的事情上。比如规定孩子一个星期只有两个小时玩耍的时间,其余都要用来学习。这会让孩子产生厌恶的情绪,要注意在保证“应该要”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孩子“想要”的事情。
3.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选择。
家长有时候会简单地说“去做这个”、“不能做那个”。这看似在帮助孩子选择,但其实阻断了孩子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孩子并不能真正理解或者赞同这样的选择。
问题对策:给孩子说后果而不是结果。比如孩子在冬天出门的时候不想添衣,告诉孩子“如果不添衣,你可能会冻着”,而不是告诉孩子“你必须穿衣服,不然你会冻着”。让孩子自己选择,并学会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
使用误区:没有给孩子选择的空间。有些家长虽然采用“说后果”的方法,但当孩子思考后选择了不符合家长期望的答案时,家长表现出非常的不愉快,甚至责备孩子,导致孩子为此而改变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