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儿童心理 > 正文
导读孩子早恋问题是老师和家长的老大难问题,我们都担心孩子沉溺于恋情,从而耽误学习和发展,现实中这样的案例也不少。老实说,对于如何防止孩子早恋,我没有什么好的建议给家长,事实上,孩子早恋问题也没有什么有效的预防措施,因为这...
孩子早恋问题是老师和家长的老大难问题,我们都担心孩子沉溺于恋情,从而耽误学习和发展,现实中这样的案例也不少。
老实说,对于如何防止孩子早恋,我没有什么好的建议给家长,事实上,孩子早恋问题也没有什么有效的预防措施,因为这涉及到人的本能,我们剥夺不了本能的东西。
但是,如果孩子真的早恋了,家长千方百计地想要阻止孩子,这就需要和家长们商量商量办法了。
一般来说,对于中学生早恋,家长们会如临大敌,这和孩子对爱情的美好体验,形成了极端的对立。这也因此决定了这场斗争是如何地尖锐。
如果我们考察一下,会发现一个比较奇妙的现象,那些家长老师极力反对的恋情,反而维持得更久,但是,这些恋情的长久,却并非是因为相恋双方是彼此的最佳选择。最终的黯然分手(有的是婚后离异),甚至闹得不欢而散、反目成仇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这个现象值得家长们好好研究,现在,我想用我的理解和心理学知识,与家长们探讨一下。因为这个问题,对于家长们如何处理孩子早恋可是至关重要的。
有人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之所以爱得死去活来,就是与双方家庭的强烈反对有关。
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与林黛玉,这些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无不是与家庭的激烈反对相伴而生。当我们对于他们爱情的悲剧结局深表同情时(其实换作我们也大概率会反对),作为家长,也需要有所感悟。
我们再来看《影响力》这本经典力作中一个年轻的美国女孩的自述。
去年圣诞节我碰到一个27岁的男人,那时我19岁,其实他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我还是跟她约会了,大概是因为跟年纪较大的男人约会显得很有面子吧。
我本来对他没多大兴趣的,可我的家人纷纷对他的年纪表示反对,结果他们越是插手我的私生活,我就越爱他。虽然这段关系只持续了五个月,可我知道,要是我的爸妈没有说这说那的,我和他能维持一个月就算好的了。
这个女孩的表述的情况,我们能从身边现实中找到很多这样的案例。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发现,父母开始坚决反对的孩子的一段恋情,经过孩子不屈不挠的斗争,父母终于无奈同意了。
但是,被双方家人已经认可的这份感情,在不长的一段时间后,他们却自己宣告分手了。
有一个高中女生,毕业后和老师说了一个秘密。本来她对那个男生没有那种爱的感觉,就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和同是班干部的男生去为班级购物,巧了,他们成双入对的样子,被也去超市的父母发现了。
然后,父母在没有和班主任沟通的情况下(后来澄清了,但是晚了),认定了她在恋爱,就穷追猛打地反对。
这个女孩索性就和男生开始了一段恋情,等到高中毕业后,父母终于妥协了,说你们可以正式交往了。女孩却对父母说:“我根本不喜欢他,为什么要和他继续交往?我只是气不过你们那样对我而已”。
所以,青春期孩子的逆反,也会因为父母的反对,让孩子在一段感情中越陷越深,他们的逻辑是:你越是反对的,我越要去做。
其实,这里面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
发现孩子早恋后,父母因为对这个洪水猛兽的惧怕,肯定对孩子没有好脸色——声泪俱下地劝解,疾言厉色的恐吓,威逼要挟的伎俩,所有这一切,一下子向一个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倾泻过来,确实让孩子难以承受。
当一个孩子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因为父母的冷言冷语,让孩子体会不到家人的爱,可能也会助长孩子从恋人身上获取关爱的渴望。
还有另外一个角度,就是刚才所说的《影响力》这本书中提出的稀缺原理——从充足变为短缺,人们的反应会更为积极。
当父母过于激烈地反对孩子的恋情时,恋人之间的每一次接触都变得珍贵起来,因为他们要躲避父母的监控,还有老师的围剿。
因为在一起的时间的稀缺,让两个人格外珍惜,也会愈发得让爱的情感升温。同时,也应该看到,短暂的相聚,也不容易让双方暴露出各自的性格缺陷,双方的矛盾和冲突也会相应地减少,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敌人——父母和老师,这也让他们变得更加团结、一致对外。
外患在即,可能引起内乱的矛盾暂时被掩盖了下来。下面这个真实案例可以证明这一点。
有一个初中班主任,面对深陷早恋泥潭的本班的一对,实在没有办法了(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开除)。于是,这个很有想法的班主任反其道而行之,想了一招险棋——把两个相恋同学的座位调到一块,变成同桌,大大增加了他们在一起的机会。
结果如班主任所料,不久后,他们就申请调座位,长期粘在一起的两个人已经势同水火——他们分手了。班主任的欲擒故纵成功了。
这些案例,给家长什么样的启示呢?我不想多说,家长们可以自己体会。但是,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
无论孩子发生什么,早恋也好,打架也罢,成绩退步、厌学等等,无论怎样,家长都要永远记住,他们都是你的孩子,你都要真心爱他们。
有了“无条件的爱”这个基础,家长再做孩子什么思想工作,都会变得更容易些。还因为,一个在家里不缺爱的孩子(不是溺爱),不会偏离正确轨道太远,即使偶尔偏离,也会在父母之爱的阳光沐浴之下很快矫正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