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儿童心理 > 正文
导读当你向陌生人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你会精神紧张吗?当你和老师、上司等人对话时,你会不由自主地语无伦次吗?你是否常常给自己贴上“社恐”的标签,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痛苦的状态。本书将挖掘社交焦虑产生的根本原因,帮你从内而外地告别“社恐”。我们要相信:是的,我们值得更好的人生!书中分享了25个情况,有的状况越多,你的社交焦虑就会越严重;有的状况越少,你就会越接近于淡定。我有5项,相对还算不焦虑...
当你向陌生人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你会精神紧张吗?当你和老师、上司等人对话时,你会不由自主地语无伦次吗?你是否常常给自己贴上“社恐”的标签,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痛苦的状态。
本书将挖掘社交焦虑产生的根本原因,帮你从内而外地告别“社恐”。我们要相信:是的,我们值得更好的人生!
书中分享了25个情况,有的状况越多,你的社交焦虑就会越严重;有的状况越少,你就会越接近于淡定。我有5项,相对还算不焦虑,一起来看看你吧。
1.必须和有权威的人,比如说老师和老板对话的时候,我就会感到紧张;
2.和别人进行眼神接触对我来说有困难;
3.必须谈论自己或者自己的感受时我会紧张;
4.我发现很难和同事融洽相处;
5.和别人单独相处时我会紧张;
6.我担心表达自己的观点会让自己显得很愚蠢;
7.到店里退货让我感到焦虑;
8.我发现自己很难对别人的观点提出异议;
9.我总是担心自己在社交场合不知道该说什么;
10.我和不熟悉的人交往时会很紧张;
11.我总觉得自己在和他人沟通时会说一些令人尴尬的话;
12.在一群人中我会担心被忽视;
13.我不确定是否要和一个仅仅算得上认识的人打招呼;
14.如果别人能听到我打电话,我就会不自在;
15.在公众场所吃饭或喝酒我会感到尴尬或焦虑;
16.在公众面前表演、演奏或演讲让我感到焦虑;
17.当别人看着我做事时我会感到不自在;
18.打电话、发邮件或发短信给不太熟悉的人时我会焦虑;
19.在课堂上或会议上发言时有困难;
20.上公共厕所让我感到焦虑和害羞;
21.我很难与吸引我的人自如地交谈;
22.考试让我焦虑;
23.我在主持聚会或活动时会感到压力、会焦虑;
24.我发现自己很难拒绝推销员或律师;
25.我不喜欢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其实即使焦虑状态多,也不要过度担心,让自己放松下来。是有方法可以克服的,而且社交焦虑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带来好处,比如:集体和谐,因为在意他人的想法。会带来个人安全感,因为更在意自己的形象。更容易体谅别人的感受。
克服社交焦虑,首先心态上做到三点:替换,拥抱,善意。
替换:可以把内在评判搁置,第二天再思考。不要莫名其妙的焦虑,看清事情,具象化,明确是什么让你焦虑?问一句:谁有意见?她会怎么说?说了后会怎么样?看清自己,在哪里看低自己,问问自己:当我做什么事(感到焦虑的社交场合)时,很明显我的焦虑状态(内在评判指出我的问题)。
拥抱:拥抱焦虑,自我同情,换位思考,保持正念,回归当下,不要杞人忧天。自我友善,自我肯定,把难题当作一次机会,保持成长型思维,终身成长的心态。
善意:相信人性是共通的,善意是互相的,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你也怎么样对待别,假如他是为你好,会是怎样?假如你是爱他的,你会怎样?
有了心态调解后,如何落实到行动中呢?该如何做能克服社交焦虑呢?
1.角色扮演,承担责任。
2.坚持一下,突破自己。
3.强大内心,接纳允许。
4.找到问题,刻意练习。
角色扮演,承担责任:给结构化安排,给自己一个角色,代表的不是自己,而且他人,心中有他人就会不焦虑。有利他之心,就会更从容。不要逃避自己的责任。
坚持一下,突然自己:聚会前期不知道该做什么,坚持一下,挑战自己,突破自己去交流,逐渐达到放松的状态。如果逃避不交流,直接由焦虑到放松,就会让自己喜欢逃避,而更焦虑。
强大内心,接纳允许:害怕会让自己错失了很多机会,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的好多了。接纳他人的拒绝和批评,让自己心理更强大。
找到问题,刻意练习:问问自己我的挑战(如果不焦虑,我会做什么)是什么?。我想放弃的安全行为是什么?直面你的恐惧,找到你的安全行为,然后通过一次一次的暴露,一次一次的练习来改变它,这就是最有效的行动。
避免焦虑,要避免以下6个陷阱:
第一个就是“我必须时刻监控自己和自己的焦虑”。聚焦在做事上,感受心流的状态。
第二个陷阱就是“我的感觉就是我的模样”,觉得自己不好。要自我肯定。
第三个陷阱是“人们都会评判我”。其实他人不会在意。
第四个就是“我们必须表现得完美”。没有完美的,要敢于平庸。
第五个陷阱就是“我的社交能力极差”。不给自己贴标签。
第六个就是“喝酒能让我放松”。喝酒不能解决问题。
“格兰特研究”的观察:
良好的关系,让人更快乐,更健康,更长寿。
与他人的链接很重要,保持善良,温暖,与人为善,敞开心扉。
聚会中主动承担,给自己个角色,做信息披露,扩大公开象限,及时赞美他人。
孙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