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对儿童的语言暴力就如同引爆一颗定时炸弹

更新日期:2021-09-12 04:26:57  来源:www.lifang521.com

导读前言最近看了一个关于语言暴力的短片,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片子讲述了六个真实的少年犯的故事,他们共同的经历是都在童年遭受过语言暴力,这些语言最终变成了犯罪凶器。长久以来,很多人意识不到语言也能成为暴力,因为它不留痕迹,但伤害却更持久。有人形象地比喻——对儿童的语言暴力就如同引爆一颗定时炸弹,它只会在行凶者离开现场足够久之后才...

前言最近看了一个关于语言暴力的短片,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片子讲述了六个真实的少年犯的故事,他们共同的经历是都在童年遭受过语言暴力,这些语言最终变成了犯罪凶器。

长久以来,很多人意识不到语言也能成为暴力,因为它不留痕迹,但伤害却更持久。有人形象地比喻——对儿童的语言暴力就如同引爆一颗定时炸弹,它只会在行凶者离开现场足够久之后才会爆炸。

《语言暴力会造成多大影响》曾以为语言暴力离我们很遥远,那些问题家庭父母说的话都不堪入耳,充满血腥暴力,但是看了片子发现其实它就在每天的生活中。

“你怎么这么笨?又把饭撒了一身!”

“说了多少次了,怎么还是记不住!”

“别哭了!再哭我不理你了!”

这样的话是不是似曾相识?这样的话一句两句确实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反反复复,不分场合的出现,就变成了暴力!孩子的自信心,社交能力,还有性格无疑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有时就是家长一句无心的话,在孩子心里就投射下深深的阴影,久久挥之不去,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关于尿床的故事

有个叫林莹莹的北京姑娘,小时候跟父母住在一个有很多邻居的四合院里。父母都是老师,为人谦和,但是对孩子的管教比较严格,认为“严是爱,松是害”。

一天,已经上小学的莹莹竟然尿床了,她既紧张又害羞。妈妈当时很生气,站在院子里边收拾被褥边当着邻居埋怨“这么大个姑娘还尿炕,人家2岁的小孩都比她强!”

如今,已经36岁的林莹莹还能记起当时的感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邻居都在院子里听我妈嚷嚷,还有小伙伴在笑我,我就像被扒光了衣服站在那里,没有一点尊严......”

更糟的是,成年后的莹莹一直有失禁的问题,看了很多医生也不见好转,为此她一直无法结婚,很长一段时间她和她的父母都认为这是生理问题。

直到看了心理医生,才知道这个问题很大程度是精神上的,与她小时候的承受巨大压力有直接关系,她说这辈子也无法原谅妈妈......

为什么会产生语言暴力

其实,每个妈妈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当妈真不是个轻松的差事,照顾孩子身心疲惫,还要应对来自工作的压力、婆媳矛盾、夫妻冷战......我们不是“圣母”,负面情绪积累太多就会爆发,难免忍不住跟孩子大吼大叫。

仔细想想,宝宝吃饭吃得满身都是,我们心情好就觉得好呆萌啊,心情差就火冒三丈。

跟孩子发脾气口无遮拦的根本原因更多是我们自己负面情绪爆棚,宝宝的行为只是导火索而已。

为什么我们很少跟别人乱发脾气,只跟孩子过不去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自觉的对孩子执行了双重标准。

你把孩子当做孩子了吗?

我们对待孩子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游走于两个极端——做事时,把他当成大人一样去要求;犯错了,又像对待孩子一样直白甚至粗暴的批评。很多人都不知不觉中做着双标党。

常听人说“你都四岁了为什么不让着弟弟呢”(四岁他也是孩子呀),孩子手滑摔了杯子,又被教训“你怎么那么不小心啊”,大人也会犯的错,为何如此苛求孩子呢?

其实孩子就是孩子,每个阶段的行为都应该被尊重和理解。他也许不想分享,但并不是我们眼中的“自私”。常说要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其实视线的交流还在其次,关键是我们的内心有没有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他的世界,把孩子真的当成孩子。忍不住想责备孩子时,先对自己说“嗨,这不就是孩子嘛!”

控制怒火是远离伤害最好的方法

1、排解自己的情绪

心情不美丽的时候,干脆远离孩子,避免孩子成为炮灰。“宝贝,妈妈最近工作压力有点大,心情不太好,但是跟你没有关系,可以让我安静一会儿吗?”这样做,既免于冲突,又为孩子示范了正确处理情绪的方式。

如果有人带娃,妈妈还可以出门散步、***,或约闺蜜吐吐槽。心情美美的回家时,发现宝宝还是那个可爱的小天使。

2、认同孩子可以犯错

孩子就是孩子,有很多行为他们自己都控制不了,真不是故意跟我们对着干。接受孩子会犯错的事实,反而可以心平气和地去帮助他们成长。

想一想吧,我们总能为自己的拖沓、懒散找借口,为什么不多包容一下孩子的磨蹭、不乖呢?

3、允许孩子表达情绪

同理,我们被领导骂还要大哭一场,孩子怎么就不许哭呢?孩子是“没心没肺”了一点,但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哭的时候给他一个拥抱,帮他明确表达出来“我知道你很难过,你想出去玩,但是现在到睡觉的时间了”,鼓励他表达情绪“你想哭就哭吧,妈妈陪着你”。这样做,让孩子清晰地知道情绪来自哪里,才不会无休止大哭大闹。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