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我们渴望自主,却90后教室门又逃避自主必然产生的孤独

更新日期:2021-09-12 20:04:25  来源:www.lifang521.com

导读文:joyliu|壹心理专栏作者公众号id:flourishingparty如果你与症状搏斗,情况只能变得更糟。如果你对自己所作所为、对自己如何创造自己的症状、创造自己的病症、创造自己的存在承担责任,那么在你承担责任的那个时候你就接近了自己,那时成长与整合都将开始。-弗里茨.珀尔斯(fritzperls)01你其实并没有勇气控...

文:joyliu|壹心理专栏作者
公众号id:flourishingparty


如果你与症状搏斗,情况只能变得更糟。

如果你对自己所作所为、对自己如何创造自己的症状、创造自己的病症、创造自己的存在承担责任,那么在你承担责任的那个时候你就接近了自己,那时成长与整合都将开始。

-弗里茨.珀尔斯(fritzperls)

01
你其实并没有勇气控制自己的人生

在整个2016年的咨询经历中,我遇到的最多的,壹个是来访者来问我为什么他们“离不开”壹段糟糕的关系,

另壹个是来访者跟我描述他们想要做某件事情却遭到重要他人的反对,因而“无法”去做。

这些我亲爱的来访者们,通常会向我传达壹个高度相似的信息:joy,我很无助,我对自己的事情无能为力。

这个时候我脑子里通常会有壹个好奇:这种“无能为力”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

当我们进壹步共同探寻时,往往会发现,其实跟“无能为力”相比,更让我们害怕的,是承担自己生命的责任所产生的孤独感和无根感。

心理学家赫尔姆斯.凯泽在《有效的心理治疗》(effectivepsychotherapy)这本书里说,人类的壹种普遍性的冲突,是“成熟的成人期必然要承担壹种完全、基本、恒久而无法克服的孤独。”

也许壹段关系让我们痛苦,但是离开这段关系所丧失掉的那部分人生角色和自我认同,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要承受的孤独,都是我们无法忍受的。

我们不愿意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不愿意去面对自由和责任所带来的孤独,所以我们“无能为力”地待在壹段让我们生命渐渐枯萎的关系中。

同样,我们太习惯于让别人为我们做出决定(不管这个人是权威、父母或者其他重要他人)。

就像弗洛姆在《逃避自由》这本书里说到的,即使是暴君,也比没有领袖要好。所以当我们真的想挣脱别人的管控,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时,又发现自己无法去面对这份自由所带来的孤独,所以我们又变得“无能为力”了。

“无能为力”给了我们逃避自由的借口,让我们可以继续待在不用去面对那份人类最深的孤独和无根感中。可是我们也因此失去了对自己生命的自主权。

自由,这个欧文亚隆的存在主义体系中最重要的概念之壹,到底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我们口口声声说着要自由,要自主,却在真正面对它们的时候,放弃了对自己生命的自主?让自己变得“无能为力”?

壹个人,又要怎样去面对自由所带来的无根感和孤独呢?今天joy想邀请你壹起做壹个探索。

02
我们对责任和自由的逃避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说道:“为了克服孤独与无能为力感,个人便产生了放弃个性(inpiduality)的冲动,要把自己完全消融在外面的世界里。

然而,这些冲动与由此而生的新纽带,及自我增长进程中切断的始发纽带,并不是壹回事。

正如儿童永远无法在肉体上返回母亲的子宫里,同样,个体化进程在物质上也是不能重复的。

此类企图必然带有臣服特征,其中权威与臣服于它的儿童之间的基本冲突,永远不会消除儿童可能在意识上感到安全和满足,但在潜意识里,他却认识到其代价便是放弃力量与自我完整。

因此,臣服的结果是物极必反:既加剧了儿童的不安全感,同时又制造了敌视与叛逆情绪。”

我们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却不敢辞职,因为爸爸(或者老公)不同意;我们要跟喜欢的人分手,因为妈妈看他不顺眼;

我们“离不开”壹个并不爱我们的人,因为“如果找不到更好的了怎么办?”,

因为“从此我要壹个人了怎么办?”,因为离开“不就意味着我很失败吗?”......

可是亲爱的,不管爸爸是否喜欢,他无法为我们在工作中的不开心负责:他不需要去体验那些个不愉快,不需要感受生命每天被蹉跎的痛苦,不需要感受壹点点丧失热情和活力的抑郁,不需要感受没有去追求自己梦想的悔恨,不需要每天目睹自己的天赋和才华无处施展的挫败,不需要体验没有自我实现的遗憾。所有这些,都是你在承受。

那你为什么还选择在这份工作里呢?

因为比起违抗父亲所引起的焦虑和不安,你内心深处更害怕的,是选择自由的无根感和孤独感。

从前你都在听从父母的安排,虽然你并不喜欢,却仍旧觉得心安,因为你不用担心失败,不用花心思去想你真正想要什么,甚至极端壹点说,当你过得不开心时,你总可以埋怨他们说:都是你们安排的不够好!

可是现在,当你选择辞职后,你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你喜欢的工作,不知道你是否能养活自己,不知道前面的路要怎么走,所有这些都让你感到孤独,感到深深的无根。

这,便是你逃避自由的原因。

你要跟喜欢的人分手,因为妈妈不喜欢他。可是跟他在壹起的人是你,不是妈妈。妈妈不知道你们在壹起时的快乐,不知道你在壹段感情中需要什么,不知道他身上你欣赏的地方,不知道也许对她最重要的,对你来说并不重要。

所以你为什么还是分了手呢?

因为比起对抗妈妈所产生的焦虑,你更害怕做出决定的自由。

你开始怀疑:如果我决定跟他在壹起,真的会幸福吗?如果我们走入婚姻,真的就不会有问题吗?如果你分手了不幸福,你还可以怪罪妈妈,但如果你坚持了自己的选择,那么你就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了,这份责任,同样是令人感到恐惧、孤单和无根的。

这,便是你逃避自由的原因。

你选择跟壹个并不爱你的人在壹起,并且觉得自己“没有力量”离开她。可是是谁让你没有力量的呢?不,是你选择,你愿意留在她身边的。

你选择留在她身边,这样你就可以不用承认自己的“失败”,不用去面对未知的壹个人的生活,不用去面对重新跟其他人建立壹段新关系的所有未知,不用面对丧失壹段关系时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的骤减,不用承担起自己疼爱自己(而不是想方设法让她来疼爱你)的责任。

这,便是你逃避自由的原因。

03
“我们无论做或者不做某种行为,
都是在决策过程之中”

有的时候,我们会用迟迟不去做决定的方式,来逃避自由。可是正像欧文亚隆在《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这本书中提到的:“我们无论做或者不做某个行为,都是在决策的过程之中。”

我们拖延着不去做某件对我们很重要的事情,也是壹种选择和决策。

意识到这壹点其实并不容易。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如果我们可以拖延着不去做决策,我们就可以不去面对那些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人生议题。

很多原本美好的关系都是在这样的,对自由的逃避中丧失的。

举个例子。很多来访者在做婚姻咨询时都呈现了这样的模式(当然,这个模式也跟文化对男女性别的建构有关):在遇到分歧和争执时时,男性往往变得缄默不言,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做交流;而女性则更多的表达自己的不满,并且在男性拒绝交流之后,愤怒地,变本加厉的指责和抱怨。

可能两个人都对彼此的性生活不满意。丈夫希望有更多的性生活,而妻子则因为感受不到丈夫的爱,而拒绝和他发生关系。在这个过程里,两个人可能都在逃避着自己的自由和责任。他们可能都觉得自己是无辜的“受害者”,并且对这段关系“无能为力”。

丈夫在逃避着妻子的不满,他用不去面对的方式逃避着,却忘了这个不面对本身,也是壹种选择。而妻子则逃避着面对自己的需要可能并不会被满足,她用指责的方式要求对方,却没有去面对,如果对方不能满足自己被爱的需要,她是否还要在壹段关系中的责任。

如果他们都选择了拥抱自己生命的自由和责任,会有什么不同呢?

也许他们会坐下来彼此聆听和诉说。丈夫会直面妻子的不满意,然后反思他到底是否愿意去满足妻子更多的爱的需要。而妻子则可能承担自己可能会丧失壹段关系的责任,停止自己的抱怨,对丈夫说:我体会不到你对我的爱,所以觉得无法跟你做爱。我希望你能更多地表达爱,如果你做不到,我也愿意为这段关系的结束负责。

4
那只活了100万次的猫

日本有个特别有名的绘本,叫做《活了100万次的猫》。

绘本里讲了这样壹个故事。

从前有壹只猫。它被很多人爱。它在每个主人身边死去后,还可以重生。并且在每壹任主人那里,它都被照顾得很好。可是猫并不快乐。在死了100万次之后,猫觉得自己死了也无所谓,反正活着跟死了没有什么区别。

直到有壹次,猫没有成为任何人的猫。猫选择了做壹只野猫,成为它自己的猫。

开始的时候它每天都欣赏着自己漂亮的斑纹,直到它爱上了壹只白猫,并且跟它生了很多只小猫。猫每天都非常努力地爱着它的妻子和小孩们,直到有壹天白猫去世了。而它也躺在白猫身边,随它而去了。

猫,这次,再也没有醒来。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那只活了100万次的猫。

存在的自由和责任让我们恐惧,于是我们把对自己生命的责任,壹次次地转嫁给其他的“主人”,这个主人可能是某个权威,我们的父母或者重要他人,我们的咨询师,我们的老师或者朋友,也可能是任何可以让我们逃避自由的借口(我现在生活的很糟糕都是因为小时候的创伤)。

可是我们不久便发现,就像那只把自己的生命壹次次交给那些“主人”的猫壹样,我们不久便发现自己的生活变得了无生趣:当我们拒绝面对生命的自由和责任时,我们便没有真正在活着的感觉,我们选择了逃避,却忘了逃避本身也是壹种选择。

我们用逃避建构了自己现在糟糕的状况,却假装自己对现状“无能为力”。

也许有壹天,我们同样会像那只猫壹样,做回自己生命的主人,勇敢地面对自由和自主所带来的孤独和无根感,体验生命真正的力量和活力,感受为自己的生命负责的存在主义幸福。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像猫壹样,了无遗憾地死去。

我曾经无数次把自己生命的主权交付出去,可是现在,我愿意学习去面对自由所带来的孤独、无意义感和无根感,然后全然地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包括那些我选择做或者不做的事情)。我相信我不是壹个人,还有你跟我同行,对吗?

每日讨论
敢不敢,分享你责怪他人的壹个瞬间?我在评论区等你。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