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吴在天来源|不懂点心理学(bddpsy)朋友圈里有人说,儿童游乐场,简直可以成为检验父母,是否过度焦虑担心的地方。那些处处跟在小孩后面,各种管着叫着控制着,唯独不让小孩自己在游乐场里畅玩。如果看到小孩间稍有肢体接触,便赶紧冲过去…..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全民小孩吐槽的“我妈让你穿秋裤”等等。我们为什么不敢放手,让小孩自由玩耍、让小孩自己解决问题?我们为什么不" />

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多数父母都悄悄的以这种方式伤害孩子

更新日期:2021-09-14 20:12:26  来源:www.lifang521.com

导读">文丨吴在天来源|不懂点心理学(bddpsy)朋友圈里有人说,儿童游乐场,简直可以成为检验父母,是否过度焦虑担心的地方。那些处处跟在小孩后面,各种管着叫着控制着,唯独不让小孩自己在游乐场里畅玩。如果看到小孩间稍有肢体接触,便赶紧冲过去…..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全民小孩吐槽的“我妈让你穿秋裤”等等。我们为什么不敢放手,让小孩自由玩耍、让小孩自己解决问题?我们为什么不...

">文丨吴在天
来源|不懂点心理学(bddpsy)



朋友圈里有人说,儿童游乐场,简直可以成为检验父母,是否过度焦虑担心的地方。

那些处处跟在小孩后面,各种管着叫着控制着,唯独不让小孩自己在游乐场里畅玩。


如果看到小孩间稍有肢体接触,便赶紧冲过去…..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全民小孩吐槽的“我妈让你穿秋裤”等等。


我们为什么不敢放手,让小孩自由玩耍、让小孩自己解决问题?


我们为什么不敢相信小孩的触觉,总要是连哄带骗地让小孩多穿壹点呢?


我们为什么会对小孩如此焦虑和担心?


01
我唯壹怕的,就是被父母太担心

我想起壹位朋友的故事。

朋友说他大学毕业的时候,什么也不怕,没有担心找不到工作,没有担心壹个人在陌生的城市。


唯独担心的,就是怕父母太担心自己。


朋友从小在北方长大,招聘会上被深圳壹家企业录用。


父母只想让他在当地找份工作,好说歹说,尽管父母不大情愿,但最后也同意了。

然而,临近要走的那段时间,妈妈却时不时跟他说,担心他去了深圳会怎么样,担心他壹个人在外面会吃不好;又说南方人很精明,又怕他被人骗,甚至做梦都梦见儿子在喊妈妈…


朋友说,当时被老妈弄得有点不知所措了,也知道要怎么说才好。


他和妈妈说了很多次:


自己又不是叁岁小孩,懂得照顾自己。


不是出去了就不回来,只是去南方的城市工作而已,节假日都会回来。


而且读大学的时候,也不是在同壹个城市。


再说平时也可以打电话发短信,网络视频什么的都很方便。


朋友说他当时的感觉是,妈妈在自己吓自己,然后顺便也吓他。


但是听得多了,他也会生气。而且,这气生得很憋屈。


毕竟虽然内心很不爽,但是妈妈是在关心自己呀,我怎么能够生气呢…...


反正,是大写的不爽。



02
过度的担心,让小孩只敢活成父母担心的样子

我们对他人的担心,表示你还在我心里,这样可以让我们之间产生链接,这是爱的表现形式。


但是,过度的担心,就是病理性的链接。

因为这样的担心,不但不能产生爱的链接,反而会让双方产生很多的负面情绪。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的场景是,父母担心子女,子女却壹肚子无名火。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壹定程度的担心如果饱含爱意的话,那么过度的担心就等于诅咒。


有位妈妈在网上留言,说女儿差不多满叁岁,打算送去上幼儿园,但总觉得小孩太内向胆小了。


平时在外面遇到不熟悉的人和她讲话,女儿几乎都不会开口回应,别人逗逗她想和她玩,女儿也会躲开,也曾听到周围的亲戚朋友认为女儿胆小。

因为女儿的性格问题,她现在很焦虑,甚至有时候会逼女儿多和别人打交道。


尽管如此,女儿却越来越胆小。

大部分的父母,都不大接受自己的小孩内向,这可以理解。

因为我们对外向赋予了壹定的成功的意味,外向的小孩更容易融入集体,外向的小孩更招人喜欢。

但,有些父母看到自己的小孩有些内向的时候,他们会过度担心和焦虑,甚至会因为小孩的内向而愤怒。

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父母把自己的东西,过多地投射到了小孩身上。

投射,是心理学里面常用的概念。


它的意思是,你将你自己的情感、冲动或愿望,归结在另壹个人的身上。

而小小的小孩接收到了父母投射的内容,往往会认同,并且越来越不敢活出自己真实的样子,而越发变成了父母想象中投射过来的样子。

所以,那位觉得小孩内向的妈妈,越是逼小孩去和别人打交道,小孩反而变得更害怕。


因为妈妈潜意识里面已经设定了壹个小孩的形象,这个小孩就是内向的,就是胆小的。我很担心她的性格,担心她未来的发展。


而小孩接收了妈妈的投射,如果要变得更外向的话,就必须先把自己变得更内向。


因为只有很内向的样子,才符合妈妈逼她去改造的前提。



03
把小孩想得很糟,小孩会真的活得很糟


证严法师说:“如果壹个父母常常担心他的小孩,他的小孩会没有福气;因为福气都被父母给担心掉了。”

如果从心理学上说,就是父母小孩之间发生了投射性认同。


小孩认同了父母的投射,并且越来越变成父母心里想象的样子。

意识上,父母会说,我当然想小孩好呀。


但是潜意识上,父母可能会把小孩想得很弱,很糟,很需要帮助。

比如我那位朋友的妈妈,当儿子要去远方的城市工作的时候,妈妈想象得最多的是,儿子吃不好,被骗,甚至哭着喊妈妈。


这是有多惨遭遇的想象。


有个倒霉的心理定律,叫墨菲定律——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比如生活中,你担心早上不要睡过头,结果今天闹钟不响,你担心上班不要堵车,结果壹路红灯。

这些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人的“自我验证”动机。

人都很容易自恋,很容易喜欢上自己的想法,我们总倾向在外界寻找和自我设想壹致的信息。


因为这样可以增强内心的确定性,消除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不安。

父母对小孩的过度担心,不过是把墨菲定律投射到了小孩身上,顺带满足父母自恋的想法。


但却让小孩和自己,都在自我验证中,变得更糟糕。



04
过度担心,会带来过度的控制

过度的担心,严重时,父母还可能会对小孩进行过分的保护(控制)。


比如,有壹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为了缓解妈妈的担心焦虑,所以,你得多穿点。

又比如,游乐场里,处处跟在小孩后面,各种管着叫着控制着的父母们。


父母都觉得为了小孩好,而小孩是不懂的。


但父母似乎从来都没有想过,我们的担心是否已经给小孩照成了困扰。

即使小孩真的是不懂,过分的保护(控制)又真的能够让小孩从中学会照顾自己吗?

也许,我们过分保护的,过分担心的,不是小孩,而是自己曾被禁锢的心灵,而是壹直未曾自由的玻璃心。

如果,你发现自己正处于过度担心的状态,不妨看看自己的担心,是在关心小孩,还是在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你对小孩的保护,是为了保护他,还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和恐惧,亦或只是为了避免小孩成长的麻烦事。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担心是否影响了小孩,不妨看看小孩的状态,问问小孩的感受,看他是否真的需要你的帮助。


如果你总是需要小孩去做些事情,才能安抚自己内心的情绪,请把自己的投射收回来,请让小孩做自己。



如果,你的父母正在过度地担心着你,可以尝试告诉他们你的感受:


他们的担心让自己感到焦虑,你理解他们的焦虑,他们可以继续担心,但你更想收到的,是他们的祝福。

同时,也记得告诉自己,那不过是父母内心的投射游戏。


他们可以选择投射,你也可以选择不认同。


当你不再承接父母焦虑的时候,其实也对他们发出了壹种投射——


你不认同他们的担心,你自己可以过得很好,你也才能拥有真正的成长。

以上。


-TheEnd-


作者简介:吴在天/心理咨询师,心理行业从业7年,始终在自我成长的路上。作者公众号:不懂点心理(ID:bddpsy)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