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导读每个孩子从降生开始,都需要有人无条件地爱他们,至少在一开始需要有一位不带评判、全心爱他的父母或照顾者。如果没有,就等于缺少了一面映照出他本来样子的镜子,那他就无从认识自己真正的身份。如果镜子是批判的、负面的、消极的,那他映照出来的就是相应的形象。如果...
每个孩子从降生开始,都需要有人无条件地爱他们,至少在一开始需要有一位不带评判、全心爱他的父母或照顾者。
如果没有,就等于缺少了一面映照出他本来样子的镜子,那他就无从认识自己真正的身份。
如果镜子是批判的、负面的、消极的,那他映照出来的就是相应的形象。如果镜子是温暖的、阳光的、积极的、鼓励的,那他映照出来的也是相应的形象。
每个人在变成“我”之前,都会是个“我们”,我们需要一面映照出一切的镜子,来反射出本身的各个部分,我们必须清楚自己的分量,知道自己是值得重视的,我们的每一部分都是可亲而可以被接纳的。
我们也需要知道,照顾我们的人(比如父母)对我们的爱是可以倚靠的,这是健康自恋的需要,也就是说,是自尊发展的开始。如果没有这些,那种“我存在”“我有价值”的感觉就会受损,换句话说,基础的自尊就无法建立。
像这样被剥夺了自恋需求的儿童在成人以后,会对爱、关注产生无尽的渴望,永远没有满足,这种强烈的需求会使他的成年人际关系遭到破坏,因为他不论得到多少爱,都会觉得不够。
这主要的原因是这种需求属于孩子式的需求,而孩子是需要父母的,孩子的这种需要是天生的,不是个人偏好,道理很简单,没有父母,孩子无法存活,根源是“存在”的问题。
换句话说,这个成人,虽然身体长大了,而内心一直都是一个孩子的状态,他会在成人的世界里找爱、找关注,而周围都是成人,都不是他的父母,这样,冲突就出现了:比如,一个成年女性,由于早年没有得到父母相应的爱和关注,就会在婚姻中,丈夫的身上找这些需要在父母身上得到的爱和关注,而丈夫显然很难给予满足。
为什么呢?因为妻子和丈夫的关系,应该是成人式的、性爱的、互相独立而有时适度依赖的,简单地说,夫妻关系和母婴关系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丈夫没有办法担当这个女人的父母角色,于是,婚姻就出问题了。
这样的婚姻关系一般会在双方父母和周围众多“好心人”的劝告下:“生个孩子吧,都忙起来就没有那么多矛盾了,有了孩子就有了粘合剂了”,于是,下一代就这样降生了,换句话说,一个自己都没有长大的孩子生了一个孩子,这是多么可怕的现实!
于是,这个由妻子升格为妈妈的女人,把原来在父母身上、丈夫身上都没有满足的爱和关注的需求又一次放在了孩子身上……这个孩子的又将重复妈妈走过的道路。
这种错位的需求,就这样通过代际之间的传递,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