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明月|壹心理创作者本文首发于心理公开课子曾经曰过:“在or不在,Thatisthequestion.”(哪个子曰的?)微信中有叁种朋友:点赞之交,评论之交,赞也不点之交。风和日丽的壹天,平常壹个点赞之交淡如水的同学,忽然发来壹句“在吗?”看着这熟悉而又疏离的对话框,我顿时文思泉涌浮想联翩.........“有朋自远方来,非奸即盗。”“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有朋自远方来,鞭" />
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导读">翟明月|壹心理创作者本文首发于心理公开课子曾经曰过:“在or不在,Thatisthequestion.”(哪个子曰的?)微信中有叁种朋友:点赞之交,评论之交,赞也不点之交。风和日丽的壹天,平常壹个点赞之交淡如水的同学,忽然发来壹句“在吗?”看着这熟悉而又疏离的对话框,我顿时文思泉涌浮想联翩.........“有朋自远方来,非奸即盗。”“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有朋自远方来,鞭...
翟明月|壹心理创作者本文首发于心理公开课
子曾经曰过:“在or不在,Thatisthequestion.”
(哪个子曰的?)
微信中有叁种朋友:点赞之交,评论之交,赞也不点之交。
风和日丽的壹天,平常壹个点赞之交淡如水的同学,忽然发来壹句“在吗?”
看着这熟悉而又疏离的对话框,我顿时文思泉涌浮想联翩.........
“有朋自远方来,非奸即盗。”
“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
“有朋自远方来,鞭数十,驱之别院。”……
我怀着莫名其妙不明所以不知所措的心情,谨慎回复他“在”。
“我有壹个朋友,他最近有些情感问题,心情不好,压力很大。你是学心理咨询的,能跟你聊聊么?”
“你第壹句说什么?”
“在吗?”
“不在。”
这个故事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别问在吗?赶紧说事。
你说的什么事决定了我在不在。
-02-又是风和日丽的壹天,平常壹个赞也不点之交的朋友,忽然发来壹句:
“在吗?”
我看着这个疏离又尴尬的对话框,迅速地脑补出各种可能出现的尬聊场景,心慌意乱惊慌失措地开始漫长的心理建设之路,终于英勇地回复他:
“在。”
12h后他回复我:“我想问你个事。”
24h后我看到消息:“什么事?”
36h后他问:“你前几天开会时涂的口红是什么色号?我女朋友快过生日了……”
48h后我无奈地回复他:“斩男色。”
本来很小的壹件事,拖了两天才解决完。
这个事情表达的主旨大意是:别问在吗?赶紧说事,大家都挺忙的,给女朋友买口红要提高效率啊!老铁!
事情后续:
“斩男色是什么意思,要杀了我们吗?”
“对,顾名思义,如果壹个妹子涂了斩男色的口号亲了你壹下,那你柒天之内就会中毒而死。”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知道我今天涂的口红是什么颜色吗?”
“什么颜色?”
“斩前男友色。”
“你们女人太狠了……”
-03-还是风和日丽的壹天,月末的我要揭不开锅了,决定向家庭财政机关申请点活动经费。
“妈,在吗?”
“要多少钱?”
“爸,在吗?”
“已转。”
我嘴上说着不要,潜意识却很诚实地心花怒放花千树,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不是故事,这是纪实文学好吗!
在线交流提高了沟通效率,但有两个汉字壹直在拖后腿,就是“在吗”。
“有话直说,并且说重点”已经成为当今网络社交的壹种优秀道德品质。
相关部门的相关研究表明,有话不说就像有屁不放,有害身心健康,不利于人际关系和谐,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对于那些只说壹句“在吗?”,不说什么事的人,我也很为难啊!!!
回复“不在”的话,万壹是来给我还钱的呢?万壹是要请我吃饭呢?万壹是来给我表白的呢?岂不是要错过脱贫和脱单的机会?
回复“在”的话,万壹是来找我帮什么不愿意帮的忙呢?万壹他要结婚了找我随份子钱呢?万壹找我借钱呢?毕竟我很怂又不好意思拒绝他们……
我们之所以看见“在吗”两个字会糟心,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会即将发生什么事。这种失去对环境的掌握感会让我们暂时远离心理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是指人们习惯的壹些心理模式,是你感到熟悉、驾轻就熟时的心理状态,如果人们的行为超出了这些模式,就会感到不安全、焦虑,甚至恐惧。
所以你不说什么事,我怎么知道我在不在,我也很惆怅啊……
综上所述,有事找人的话,建议打完招呼赶紧说事儿,这样对方就能明白你的来意,并能快速给你回复。
这样聊天才是让人感到舒服的正确打开方式。
打招呼的话,不止“在吗?”壹种方式。表情包作为中华民族广大劳动人民智慧与艺术的结晶,在社交中发挥了无与伦比不可替代的伟大作用。“在吗表情包”可以化解各种尴尬开场。
好了,你们可以开始盗图了~
.........
.........
你在吗?
.........
不在!!!!!!!!!!!!
作者简介:翟明月,心理学研究生在读,壹个被心理学耽误的段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