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导读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每年我都会接触到两类大学生来访者。壹类是大壹新生,因为学生会等社团组织的面试失败而郁郁寡欢;壹类是大肆毕业生,因为参加工作招聘落选而忿忿不平。在他们看来,自己的能力与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与肯定,壹方面有挫败的感觉,因此自卑,对自己产生怀疑;另壹方面又觉得不甘心、不公平,对组织方充满抱怨和愤怒。这些大学生之所以内心如此矛盾...
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每年我都会接触到两类大学生来访者。壹类是大壹新生,因为学生会等社团组织的面试失败而郁郁寡欢;壹类是大肆毕业生,因为参加工作招聘落选而忿忿不平。
在他们看来,自己的能力与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与肯定,壹方面有挫败的感觉,因此自卑,对自己产生怀疑;另壹方面又觉得不甘心、不公平,对组织方充满抱怨和愤怒。
这些大学生之所以内心如此矛盾,情感如此复杂,是因为他们非常看重自己的“位置”——当被自己的心仪的组织排斥在群体之外,他们觉得自己是无能的,同时又不想承认这种无能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壹边质疑自己,壹边揣测组织方淘汰自己的原因。
这让我联想到了我在写文章的时候,每篇文章从初稿到最后定稿,都会经历无数次的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壹开始往往内容是非常多的,随着修改会慢慢删减,从而力争变得精炼而简洁。
那些被删除的段落或字句,如果它们可以发言,估计会发出如同上述大学生壹般的感慨吧!它们真的是没有价值的吗?它们真的是壹无是处的吗?
其实不然,之所以将它们删除,只是限于我的个人偏好或听取了朋友的意见——有的从文章结构上看,这些段落或字句,略显重复;有的过于“个性化”,稍偏离了主题。然而,它们本身,其实也是有着自身的价值的。无论是进行重新组合还是单独存在。
下面,我将把我先前文章创作过程中删除掉的部分段落进行呈现,大家壹起来感受壹下这些文字。
我不禁想起了我的18岁前后的那段时光。站在17岁的尾巴,我曾经幻想过无数种特别的方式庆祝自己的18岁生日。18岁的生日,与内心深处的成人仪式,是捆绑在壹起的,神圣而充满意义。
然而,18岁生日前两天,我因为食物过敏而引起急性肠胃炎,不得不在家休养身体,度过了壹个极其平凡甚至是乏味的生日。没有蛋糕,没有庆祝,没有壹群人的狂欢与见证,有的只是遗憾、感伤与无奈。
当时我最好的朋友小风给我写了壹封信,信中写到“18岁的前壹天和后壹天,其实并没有区别”,我为此深深地感动。
我明白,所谓年龄的概念,无非是自己给自己设定的框架,最重要的是自己努力地将生命活得有意义有价值,而非纠缠于所谓的仪式耿耿于怀。18岁事与愿违的经历,反倒让我有了壹次深刻的成长。我想或许,这也是上苍的另壹种恩赐吧。
——文章《30岁的前壹天和后壹天并没有区别》修改过程中被删除的段落
我的朋友d是壹个年轻有为的“80后”,大学本科毕业不到叁年,已成为某保险公司的中高层干部。然而,由于身居要职,往往个人的决策会影响着下属团队的发展,巨大的工作压力让d时常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恐惧。有壹段时间,他经常下班开车到我住所的楼下,找我聊天,倾诉着工作上的种种压力与不如意。某壹天,d非常兴奋地告诉我,他在心理fm上听到刘同的壹篇文章《写给20岁的自己》,那壹刻,觉得“整个人都好了”。
“在20岁到30岁这十年间,我们都走过壹样的路。你觉得孤独就对了,那是让你认识自己的机会。你觉得不被理解就对了,那是让你认清朋友的机会。你觉得黑暗就对了,那样你才分辨得出什么是你的光芒。你觉得无助就对了,那样你才能明白谁是你成长中能扶你壹把的人。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谁的青春不迷茫?”
——刘同的文字,对d来讲,像是壹针“强心剂”,当他为自己的未来惆怅和彷徨时,有人告诉他“孤独”、“黑暗”、“无助”、“迷茫”都是青春里必须经历的阶段,d觉得自己心灵中巨大的空缺与黑暗在那壹瞬间被填满了光明与力量。后来,d把心理fm的这期节目下载下来,存放到汽车音乐里,反复地播放,尽管他也经历过壹些挫折与失败,正在经历着更大的压力与挑战,但是面对未来,他始终坦然与淡定,让我们无不为之钦佩与祝福。
——文章《没有走过弯路的青春是不完整的》修改过程中被删除的段落
最后说说我表姐告诉我的壹个聚会。我表姐是壹名小学教师,今年高考成绩公布后,她以前任教过的壹批学生到她家探望,同学们聚在壹起畅所欲言。表姐告诉我,其中有位男生笑着说:“我高考只考了不到200分,是这里面所有人里面最差的,不过没关系,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表姐说,她为这位男生的阳光的笑脸及这句话深深感动。他没有因此高考的“不好”而自暴自弃,相反他坦率地面对自己及周遭的世界。听到表姐的讲述后,我也为这位男生所感动,多少人穷极壹生,也未能做到这样的自我认识及接纳。
——文章《毕业周年同学聚会,去还是不去》修改过程中被删除的段落
我不知道当你读到上面的这些在创作过程中被删除的段落时,是什么样的感觉,如果你觉得它们的存在有些价值,哪怕是那么壹点点触动到你,我想这些文字都是有价值的。
你看,尽管它们被我这个残忍的“组织”淘汰掉了,但是它们独自存在是有价值的。此刻,它们以随机组合的形式,出现在这篇文章里,你同样察觉到了它们的价值,不是吗?
我想告诉那些在学生会面试中落选的大壹新生,还有在毕业招聘会上被刷下的大肆毕业生,你的价值,并不会因为外界组织的“删除”而丢失。当你是有价值的,那么脱离了组织,或者到了壹个新的组织,总会有属于你的舞台。最重要是你能够明确自己的优势所在,同时积极提升自我,“是金子总会发光”!
后记:文章到上面便戛然而止了。我的朋友看了大呼结尾过于单薄,反倒是中间嵌入的被删除的文段更具可读性。其实,生活不正也如此嘛,往往猜到开头,猜不到结尾。我想说,在对问题的分析上,中间嵌入的部分,本身就是壹条引线。当然,不管你在阅读过程中是否已经发现,这壹刻,它们的价值又再壹次彰显了,不是吗?带着关于“删除”的思考和体验,开始崭新的生活吧,相信你的生命,将在这壹刻开始,绽放出新的色彩与可能性!
作者:郑秋强,微信公众平台:psyzqq,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