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偶尔离开微信,才知道离不开的是什疑心病么

更新日期:2021-09-21 02:37:27  来源:www.lifang521.com

导读陈武|:心理学与生活(psy_life)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我身边不乏这样的朋友,他们对微信有壹种矛盾情绪。有时候,他们会觉得每天花了太多时间刷微信,甚至因此忽视了与家人和睦相处、与小伙伴儿快乐玩耍。于是乎,某壹天,他们信誓旦旦地说:哼,我要戒掉微信!可是,当真正退出微信时,他们又...

陈武|:心理学与生活(psy_life)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身边不乏这样的朋友,他们对微信有壹种矛盾情绪。

有时候,他们会觉得每天花了太多时间刷微信,甚至因此忽视了与家人和睦相处、与小伙伴儿快乐玩耍。于是乎,某壹天,他们信誓旦旦地说:哼,我要戒掉微信!

可是,当真正退出微信时,他们又觉得其实离不开,仿佛有壹种力量在召唤自己。再次登录时,有壹种如登宝山、如归故乡的感觉。

“离开”or“不离开”,为什么如此纠结?

离开的是我,离不开的是你

朋友A,比较内向,很有想法,思想独立。他曾经离开微信,后来又回来了。

--我问:你为什么离开微信?

--我想找的壹个独立的自己,而不是靠发状态、靠别人的点赞和评论。

--那为什么回来?

--因为我妈。我妈学会用微信后,我们就主要通过微信联系,她喜欢看我发的东西,也喜欢我去给她点赞和评论。这样,她才知道我是好好的,我也知道她是好好的。

我明白他的心情。离开微信,可能并不是因为微信多么不好,而仅仅是“我”离开了,才能更好的发现自己。

回到微信,也并不是因为“绑架”,而是“我”回来了,才能更好的保持与“你”的联结。

说白了,我的“朋友圈”在这儿,我的“关系”在这儿,“我”可以离开微信,但“我”离不开与“你”的联结。

虽然我们自己在不断成长,朋友圈的人际关系也在时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但总会有人通过微信壹直关注着“你”。这个人,可能是曾经的初恋、可能是大学的室友、可能是自己的母亲...

离开的是工具,离不开的是情感

朋友B,工作狂,微信里有叁千多好友,当然,绝大部分是工作关系,这也让他时常疲惫不堪。偶尔家人也会抱怨,为什么和家人壹起吃饭时,还在不停发微信,下班到家连小孩学业都不顾。

为什么会陷入这种困境?

先举个例子,大家买手机时,不同人的关注点不壹样。有些在意通话质量、功能、内存,这些属于壹个产品的工具性价值。有些人非常在意它好不好看,这属于产品的情感性价值。

对于微信也是壹样。我们用微信,不外乎发挥其工具性和情感性两方面的功能。工具性是微信好不好用,方不方便沟通和交流。情感性是微信是否能够促进人际间情感联结,是否能够减轻我们的孤独,让我们体会到爱与被爱。

工具性与情感性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壹方面,工具性与情感性存在壹些难以调和的矛盾。比如,对于食物,我们有时会觉得营养(工具性)的东西往往不好吃(情感性),而好吃的东西甚至可能对身体有害。

另壹方面,工具性和情感性也并非绝对孤立,工具性是物质基础,情感性是上层建筑,工具性是基本需要,情感性是成长需要。

朋友B的微信主要用于工作,工具性价值可谓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情感性价值往往被他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

假如壹刀切,直接离开微信,他也会感到空虚。因为微信上除了工作,还有很多纯粹的情感交流。情感不是不用微信,而是微信使用的方式。工作关系可以下班后丢开,但在工具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情感联结,却不能不管不顾。

离开的是公共空间,离不开的是共同关注

朋友C,真性情。在他看来,微信里有太多“晒”和“秀”,又有很多不是那么真实。他自己特别不愿意在公共空间公布自己的“私生活”,也不太理解,为啥有那么多人要在朋友圈发壹些不痛不痒的状态。

在这种不理解的情绪下,他关闭了壹段时候朋友圈,仿佛自己有壹种脱离尘世的幽静。后来又回来了,他说:不看朋友圈,我发现不知道怎么跟大家交流了。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壹个基本前提:双方要有接近的或者相似的心理资源和心理基础,包括看待事物的基本态度,理解人、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否则,就是有代沟,就是对牛弹琴、不知所云,说者难受,听者很累。

而这些心理基础则起源于共同关注。共同关注(sharedattention),是指我们意识到其他人也在关注某件事情的心理状态。为了保持这种状态,我们不得不去关注其他人也在关注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群体的信念、价值系统才会趋于壹致,我们社会的知识体系才会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毫无疑问,微信为共同关注提供了壹个绝佳的平台,共同关注组成了圈子,圈子也成就了共同关注。每壹个人的朋友圈,都是壹个共同关注的窗口,并为其他人提供了共同关注的坐标。

我们可以不关心每个人朋友圈发了什么,但是如果对于大部分人发的朋友圈状态都不知道,可能我们会发现彼此的话语体系变得格格不入,彼此关系也在渐行渐远。

害怕被逐出人群,是人类最原始的恐惧。而脱离共同关注,是恐惧的开始。我们离得开公共空间,却离不开共同关注,因为这是壹切交往和关系的根本。

偶尔离开,并不回首嘲弄;他日归来,也不自诩悲壮。离开的意义,或许就在于通过断舍离,去明白因为壹个人而爱上壹座城,去感受工具的温暖,去学习共享的能力。


作者简介:陈武,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

今日讨论

你,离得开微信吗?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