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导读学霸小何最近失眠了,起因是老感觉自己会考不好,也就是担心并未发生的成绩下滑,注意力变差了、心绪不宁了,进而开始厌弃学习、意志消沉。数据显示,在我国每100名社会人群中,类似小何这样的焦虑人士多达7.6人,无分年龄、性别。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揭牌成立全省首个失眠与焦虑...
学霸小何最近失眠了,起因是老感觉自己会考不好,也就是担心并未发生的成绩下滑,注意力变差了、心绪不宁了,进而开始厌弃学习、意志消沉。
数据显示,在我国每100名社会人群中,类似小何这样的焦虑人士多达7.6人,无分年龄、性别。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揭牌成立全省首个失眠与焦虑障碍诊疗中心,为失眠、焦虑障碍患者提供系统的综合诊疗服务,帮助他们轻松下来。
亚健康和轻性心理障碍是最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范长河教授介绍,自杀问题是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值得关注。同时应该注意到,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连续谱,从基本健康、亚健康、轻性障碍到严重障碍。自杀问题等位于连续谱的一端,而大多数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亚健康和轻性心理障碍,如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等心理障碍愈发像感冒一样普遍。最新研究资料显示,中国人群中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为7.6%,失眠障碍的患病率约为12%。文前提到的中学生小何(化名)是典型例子。
孩子学习拔尖,平时性格认真,追求完美,去年与好友相约一起考重点中学,在投入紧张复习的同时,很担心自己考不好而失约,经常想象自己没有考好,从而心神不安,一拿起复习资料脑子就不停联想。睡前由于想得太多,引发了失眠,每天休息都不好,最终导致在升学考试中发挥失常,只能就读于家附近的一所普通中学。当得知好友如约考上之后,小何心里十分难过,自觉不配与好友联系,开学后更是郁郁寡欢,不愿去学校,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
范长河表示,失眠和焦虑障碍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都是心理-社会-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大多具有神经质或高唤醒的神经素质特征,或具有性格急躁、认真细致、追求完美等心理特征。失眠和焦虑障碍产生后,都会存在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诱发失眠或焦虑反应的条件化现象。而且失眠和焦虑障碍经常相伴而行,共同存在,或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甚至诱发抑郁的发生。范长河认为,小何是典型失眠伴焦虑、最后诱发抑郁症状的案例。
失眠和焦虑障碍可以痊愈和不复发
实际上,小何已在两家医院的心理科进行治疗,但老是反复。后来他们找到省二医心理精神科范长河主任,经过系统诊疗,小何已回归阳光状态,投入到学校的学习生活中。
目前全省还没有综合性对失眠与焦虑障碍诊疗的诊疗中心。在这个失眠与焦虑障碍人群中,诊疗最大的难点就是吃药,很多病人怕吃药,稍微好一点就自发停药,导致病情反复。经常反复会加重病情。
那么怎样才能让失眠和焦虑障碍患者实现真正的痊愈和不复发呢?范长河表示,要治愈失眠和焦虑障碍,必须采用基于全面评估的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行为调整和训练等。同时,范长河强调,每一名患者在治疗手段的选择、组合、疗程及所占比重方面均是个体化的,但所有患者共同的目标都是消除症状,同时调整原有的神经素质和心理素质特征,以达到全面痊愈和降低复发几率。
为了给予该群体人员专业的诊疗和指导,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成立全省首个失眠与焦虑障碍诊疗中心。范长河介绍,该中心将为失眠、焦虑障碍患者提供系统的综合诊疗服务,通过“全面评估、个性方案、标本兼治”让患者最大限度地摆脱失眠与焦虑的困扰,帮助他们恢复之前的正常生活,实现真正的痊愈和不复发。
该中心配置有完全针对失眠和焦虑障碍的特殊治疗设备,诊疗模式亦有别于传统的模式,主要通过全面评估,结合失眠、焦虑障碍的疾病“共性”及患者在神经素质、心理素质及易感因素、诱发因素、维持因素等方面的“个性”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采用能真正消除失眠和焦虑障碍的核心特征的药物、物理治疗、行为治疗和心理治疗方案,让患者既消除症状、同时又改变易感的神经和心理素质,并予以巩固,以求达到全面痊愈和不复发的目标。
今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关注自杀预防。世卫组织与世界精神卫生联合会、国际预防自杀协会和全球精神卫生促进联盟合作发起“40秒行动”运动。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说:“自世卫组织第一份全球预防自杀报告发表五年来取得了进展,但每40秒钟仍有一人死于自杀。每一例死亡对于家人、朋友和同事来说都是一场悲剧。然而自杀是可以预防的。”由此呼吁大家参与“40秒行动”,促进大众对世界范围内自杀问题严峻性及每个人都能在预防自杀中起到一定作用的认识。
范长河表示,自杀的原因可能很多,但都是心理健康问题,通常是由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如果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从关注自己和身边人做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自杀预防,减少自杀的促进因素,充分发挥保护因素的作用,那么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自杀问题是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值得关注。同时应该注意到,心理健康问题的范围非常广泛,可重可轻,大多数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亚健康和轻性心理障碍。
轻性心理障碍包括人格障碍、轻性抑郁症、心理生理障碍(睡眠障碍、进食障碍、性功能障碍等)、应激相关(适应)障碍、焦虑障碍、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如疑病症、躯体形式障碍、分离和转换障碍等。防微杜渐、关注轻症,能预防和减少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真正提高全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冯朱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