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导读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杭州则一心理的心理咨询师张宁,欢迎大家来收听焦虑系列讲座,今天我要讲的是第二讲——焦虑症状。在这一讲里,我将向大家介绍三类最常见的焦虑障碍:第1类是广泛性焦虑障碍,第2类是焦虑的惊恐发作障碍,第3类是强迫症。焦虑障碍离我们究竟有多近?据2019年12月底...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杭州则一心理的心理咨询师张宁,欢迎大家来收听焦虑系列讲座,今天我要讲的是第二讲——焦虑症状。
在这一讲里,我将向大家介绍三类最常见的焦虑障碍:
第1类是广泛性焦虑障碍,
第2类是焦虑的惊恐发作障碍,
第3类是强迫症。
焦虑障碍离我们究竟有多近?
据2019年12月底,中国精神卫生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有5%左右的人患有各种形式的焦虑障碍。我国的人口是近14亿,这也就意味着有近7000万人患有各种各样的焦虑病,在这七千万人当中,只有5.9%的人被给予了相应的治疗,94.1%的人被漏诊了。
那么这些人去了哪里呢?
可能有一部分人去了睡眠中心,因为他觉得自己睡不好;还有一部分人去了肠胃科,因为长期的压力,让他觉得自己的肠胃系统变得紊乱了;还有一部分人可能去了中医推拿的地方,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身体变差了,感到非常的无力,浑身都出现了一些症状。
我们可以看到,在焦虑出现的时候,我们可能更多的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忽略了自己的情绪问题,所以我们举办这个讲座也是希望,大家可以去重视,通过这个讲座,更多的去了解焦虑,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
首先我们来说说,我们在生活中最常遇到的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它在各种焦虑障碍中也是比例最高的。它的症状以飘忽不定的焦虑为特征。
怎么样叫做飘忽不定?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今天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处理了很多很多的文件,然后我心里觉得非常的烦,非常乱,但是你让我说出哪一件事情是特别烦特别乱的,我又讲不出。我总觉得自己的烦恼就像一个飘忽不定的、浮萍一样的,一直困在我的心里,这就是广泛性焦虑普遍存在的一个状态。
如果从临床来说,处于广泛性焦虑中的人至少会有以下6项表现中的三样:
1.我会感觉到坐立不安、非常的紧张。
2.我感觉非常容易疲劳。
3.我在做事情的时候,我觉得我的思想很难集中,或者突然间,一下子变得空白。
4.我变得非常容易生气,变得易激惹。
5.我会不自觉的就会感到肌肉的紧张。
6.我睡眠出现了问题,我很难入睡,或者容易很快惊醒。
如果这六种现象中你占了三样,同时感到自己很难去控制自己的焦虑感,那我们就会说,你可能处在广泛性焦虑这个状态中,但是如果你要把它评定为广泛焦虑症,那你是至少持续六个月以上的时间处在这个状态中。
广泛性焦虑,如果从心理动力来说,它是因为我们的本能冲动和自我之间形成了一个难以调和的冲突而产生的。当我们这种冲突产生的时候,我们不自觉的会产生一种保护机制,保护着我不去崩溃,但是当这种保护机制失去效用的时候,那我的症状就出现了。
这样讲比较抽象,我来举个例子。
比如说,有一天我起床迟了,我非常着急的就赶去上班,马上我就要迟到了,刚好我在路口的时候,红灯亮了——
这个时候,我的本能是:“我要赶紧冲过去,因为我可能只有两分钟的时间了,我再不冲过去就要迟到了!”我的本能是非常着急的,然后这个红灯一直在那边没有变,我被迫停在斑马线上,于是我的内心非常的焦虑。但是我的自我告诉我:“如果你冲过去那你就违反了交通规则,你不能动你还得乖乖的呆在那里!”
这时候我就产生了一个冲突,如果这个冲突我可以hold住的话,我可以用理智告诉自己,“我得等在那里”。但是如果今天我迟到的话,老板就要炒我鱿鱼,那我可能就承受不了这样的一个冲突,这时候我就有可能出现一些,背脊发凉、感到头晕,这样的身体症状。这些症状出现的时候,可能我就处于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这样一个状态。
有时候我们经常会被这样的一个状态所困扰,而且我们在困扰的时候我并不自知。
我在临床上曾经接待过一个病人,他的症状非常奇怪:后背感到瘙痒。因为他这个瘙痒的情况很厉害,时不时就要出现,至于他没有办法好好的工作。
他到各个医院去检查,检查他的心肺功能,检查他的皮肤,检查他的激素水平都没有问题,最后,他带着很沮丧的心情跑到了心理诊所。
我们在聊的时候,一开始我们也并没有意识到,他的这个身体的问题好像和他的焦虑症状有关系,但是后来慢慢随着咨询的进行,他开始聊到他去年在做一个非常大的一个事业,他在自主创业的时候遭遇了失败。他本身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经理人,在那次创业失败中他损失了600万,他的合伙人和他一起,也损失了300多万。
这样的一个事情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创伤,但是呢,他平时是一个非常理智的、行动力非常强的人,所以他很少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在工作中,他将处理情绪和处理事件分开了。
这就好像我们在第1节课讲过的,当我们情绪有一个信号出来的时候,我们的一个脑回路是把这个信号送到了情感感应的位置,还是送到了处理事件的位置。
很显然他的习惯是送到处理事件的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他就把自己的那个焦虑,恐慌,愤怒的一个情感给压抑下去了,然而他的身体是非常忠实的,所以他的背部出现瘙痒,还有身体的症状,来表达了他内心的情绪问题。
对于广泛性焦虑障碍,我们通常的治疗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通过药物治疗来调节神经的兴奋水平,第二种是通过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治疗,来缓解我们的情绪,也就是说在咨询室里通过和咨询师的聊天来真正的意识到,我们内心真实的需要,我们内心冲突的来源,让我们可以去面对我们的情绪,把它表达出来,从而达到缓解的效果。
下面我们来谈一下,焦虑障碍中的惊恐发作。
随着我们现在生活的节奏加快,压力的加重,惊恐发作的人群也在逐年上升。
没有接触过惊恐发作的人,可能不太了解清楚发作时的感觉,下面我就来读一段话,让大家体验一下,这是一个惊恐发作病人的真实写照。
“在我突然感到我不能呼吸顺畅的时候,我的恐慌就开始要发作了,随后,我开始感到晕眩,出汗并注意到心跳在加速。有时我会感到恶心,或者好像要窒息,我的手指有些麻,脚有些刺痛感,我感到奇怪,好像我并不真的去那里,好像我和现实隔离了。我开始想:我会失去控制,或者死去。——这令我极度恐惧。尽管,发作只持续了五分钟,但感觉就好像症状永远存在,而且我永远恢复不过来。”
以上就是惊恐发作时的一个真实状态。
这是非常突然、短暂但是极度恐惧的一种感受。基本上它会在10分钟以内达到顶峰,然后下降。在一次发作过后,病人会非常的恐慌,因为担心发作的后果,导致再次发作。
如果从生理现象来说,这和我们的去甲肾上腺素的过度激活有关;如果从心理来说呢,病人可能会对自己的身体有过分敏感、过分担忧的一个倾向,很多病人有对死亡的焦虑,并且他的周边可能真的经历过亲人离去或死亡的现象。
我们在临床当中会注意到,很多的来访者在焦虑发作之前,他的父母教养的一个过程,大部分都是缺乏温情的。而且父母在教养的过程中,大部分都会表现得比较严苛。
比如说我曾经有一个病人,他第一次来访的时候,是处于一个非常惊恐的、很难控制的一个状态。他总是担心自己得了什么绝症,一次次地往医院里面跑,在检查了所有症状都没用的情况下,他还是不能确信“我自己的身体是没有问题的”。
后来了解到,他在小学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离婚了之后,母亲因为照顾生意,很少去管教他。所以,他在童年的生活中一直到青少年,都是非常的缺少温情温暖的。这让他在无意识当中,在渴望中一种关怀,一种深度的关心,所以他用这种症状来表达他最关心的一个需求。
对于惊恐障碍的病人,因为他们的躯体症状非常的严重,所以我们在咨询当中或者在治疗当中,首先要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放松训练, 例如通过渐进式的放松,让他们的身体先恢复掌控感。在这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心理的探索,来了解惊恐发作的一个源头,来了解他/她童年可能遭受过的那些缺失和创伤。当病人可以真正的意识到,并且表达出他/她的那些丧失和痛苦的时候,发作的频率也就下降了。
还有一些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师,他们会通过做某些练习,稳定地引起以前类似惊恐的那些感觉。比如说,让因为过度换气而引起惊恐发作的患者快速地呼吸三分钟,或者让某些晕眩症状的人在轮椅上转了三分钟,让他们感受到类似惊恐发作的症状时,要求他们去体会这些症状事实上是安全的,然后运用已经学会的缓解技术来放松他们的身体,达到痊愈的目的。
下面我想要向大家介绍的是焦虑障碍是强迫症(OCD)。
强迫症是心理治疗中的顽疾,非常难以治愈,一般来说它分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两类特征。
强迫行为主要包括强迫性洗涤、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检查(有的人会反复的检查他门窗有没有关好),强迫性地整理,还有强迫性的仪式行为等等。
第二类是强迫性的思维,表现为我对将要发生的某些事情表现出了特别的担心,而且这种担心是过分的。但是我没有办法停止下来,会不停地穷思竭虑,感到非常痛苦。
这两者虽然有不同,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反复、持续地出现,并且我能够觉察到这一部分非我所愿的强迫行为,但是我没有办法去阻止它,所以我的内心非常痛苦。我虽然知道这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我又没有办法去摆脱。
1984年美国的一个资料显示,在美国,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是2.5%。而在中国,到2019年底,我们中国的强迫症的终身得病率是1%~2%之间,所以说可能有一小部分的强迫症病人是终身带病的。
从心理学的意义上来说,强迫症可能从我们的肛欲期(1~2岁)在排便训练的时候,以及在性的发育期(3~6岁)的时候,形成了一些冲突引起的。
从生理上面来说,它可能是和我们大脑的眶额叶区有关。眶额叶区产生了一些冲动,例如刚才说的在排便训练期的那些排泄、攻击,以及在性器期出现的那些性的冲动等,这些冲动传到了我们的大脑的尾状核。在正常情况下,尾状核是可以把这些冲动降下去并停止的,但在强迫症病人的脑海里面有些冲动过分强烈,并且没有办法关闭,就形成了不停的强迫行为或思维。
同时,强迫性的病人的求助也会非常少。一般他们都会在得了很多年的病以后,实在没有办法时,才会到医院来求助。这是由强迫症的特点所决定的——强迫性的病人总是会不自觉地去对抗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总是在这种对抗的一个反应当中去处理这些冲突。只有当那些对抗行为彻底失败,没有其他方法的时候,他/她才会求助于医院。这也是强迫症经常会被延迟治疗的一个原因。
强迫症的成因非常复杂,它和我们生理的特点、成长的环境,以及人格特征都有密切的关系。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它和我们内心的性的冲动,和我们的愤怒、内疚的情绪会有关系。
我有一个来访者,他从小的家庭环境比较贫困,所以当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入市重点的时候,他经常会将自己和周围的同学比较,感到非常自卑。有一个学期开学的时候,他不幸把头撞破了,于是他就被迫去剃了一个光头,他奶奶给他戴了一顶棉帽。当时还是天气比较热的时候,所以当他戴着棉帽在教室里出现的时候,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起来,觉得他很滑稽。在那一刻他感觉受到了羞辱,他非常的愤怒,但是又不敢表达出来,从此以后他的强迫症状就出现了,他会强迫性地去洗手,然后强迫性地去思考很多的问题。
当我们为强迫症患者工作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会去探究他/她内心的一些真实的想法和愿望,让他/她将内心无法言语化的情感表达出来。
当然仅仅这些也是不够的,因为强迫症非常难治,所以诞生出了很多的治疗方法,关于它的治疗大概会有三个趋势:
第一种是心理疗法。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我们要去探究他/她内心深层的一些冲动和需要的愿望,然后并且让患者去认识到,去面对真正的生活。并且,学会去容忍他/她所感受到的那些不确定,和那些让他/她焦虑、愤怒的事情。
第二种是认知行为疗法。其中的一个行为疗法,就是让来访者暴露在那个让他恐惧,然后让他焦虑的一个情境当中。比如说有一个来访者他非常害怕被细菌污染,那就让他去摸那些脏的东西,并且忍住不洗手。最终,让这个人对先前的那个刺激的反应降低。有时候我们还可以采用暴露的一些想象,去代替一些真实的行为,来访者在想象里面,逐渐战胜自己的强迫行为。
第3类是森田疗法,由日本一位医科大学教授森田正马创立。这个方式对OCD强迫症治疗的好转率还是挺高的。它的一个核心就是:“忍受痛苦,为所当为;忍受痛苦,有所不为;寻找痛苦,为所怕为。”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让患者对自己的强迫观念,采取愿意让它出现、让它存在的态度,然后,去忍受这样的一个痛苦,并且去克制自己的想要去做的这个念头。在克制的同时,也要去想一想“我应当做什么?我要继续去做。”
比如说,我现在要开始要读书了,那即便是忍受着痛苦我也要去读书;我现在要来办这个讲座,那即使我现在出现了一些强迫性的冲动(比如说洗手的冲动),也忍着不去做,转而专心地办这个讲座。在这样的情况下,慢慢让来访者去体验到,“我暂时可以去战胜这个强迫行为”,从而获得一些经验。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了三类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发作以及强迫症,和他们的相应的治疗方法。在接下来的第3讲里,我将继续为大家介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儿童焦虑障碍。如果你对心理方面的内容感兴趣,你可以继续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则一心理”,我是张宁,期待下次和您再见。
点击阅读往期文章:
焦虑的秘密,你知道多少?心理咨询师带你了解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