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这3件破坏专注力的事千万别做!否则孩子的成绩、人缘都上不去

更新日期:2021-08-23 06:58:24  来源:www.lifang521.com

导读“幼儿园老师总反应我家孩子坐不住,一会儿站起来一会扭来扭去,根本无法听讲。他是不是有多动症呢?”“我家女儿从小是奶奶带的,特别娇惯,每次玩儿玩具就是一大堆,但每样玩具都是三分钟的热度,挑来挑去,不能够专注地去玩一样。在幼儿园不能这样挑,她就抢别人的玩儿,没玩儿两下也就不玩了。这样注意力不集中,以后上学了可怎么办呢?有训练专注力的课程吗?”“孩子...

“幼儿园老师总反应我家孩子坐不住,一会儿站起来一会扭来扭去,根本无法听讲。他是不是有多动症呢?”

“我家女儿从小是奶奶带的,特别娇惯,每次玩儿玩具就是一大堆,但每样玩具都是三分钟的热度,挑来挑去,不能够专注地去玩一样。在幼儿园不能这样挑,她就抢别人的玩儿,没玩儿两下也就不玩了。这样注意力不集中,以后上学了可怎么办呢?有训练专注力的课程吗?”

“孩子上小学后除了体育成绩不错,其他都是一塌糊涂——一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听讲,总是做小动作。我们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都不管用。做作业只要不在他旁边看着,就会一会抠指甲,一会画画,总之没有办法专注到作业上。才一年级呀!这以后的学业该怎么办呀?”

……

专注力是孩子汲取知识、解决问题和形成认知的必要条件,而孩子专注力差却是很多父母心中的痛。想象一下,如果孩子做事不能集中精力,那么在十几年的学业生涯中,听讲、阅读、答题都会效率低下;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能够全面思考,思考方法会简单笼统没有创意;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没有耐心去倾听他人,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可见,专注力在孩子的成长中至关重要,解决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越早越好。

01

在亲子沟通中,有哪些破坏孩子专注力的事是需要家长杜绝的呢?

误区一:说得多,做得少

“你做错事要说对不起!这才是有礼貌的好孩子!”

“你不能随便要别人的吃的,知道吗?既不礼貌又不干净!”

“要懂得和小朋友分享,和别人分享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

这些话你是不是经常挂在嘴边呢?你自身又是否给孩子做出了榜样呢?很少!父母说得多,做得少会影响孩子做事的专注力,尤其是6岁以下的孩子,因为孩子都是通过体验形成认知和思想,知行合一。所以孩子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就是一种专注力的自我训练。而父母不断地指指点点,其实会分散孩子的专注力。

误区二:对孩子指手画脚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能够多陪伴孩子,但却往往忽视了陪伴的质量。当我们看到孩子在专心画画的时候,总是要忍不住问“你画得是什么呀?”、“要不要我画给你看看呀?”、“你画得好棒呀!”、“你这里不对,这一笔应该这样画!”……其实这时我们只要陪在一旁耐心地看孩子画就可以了,用欣赏和赞许的眼神平和地注视着孩子就足够了,不必过度参与其中。

误区三:长时间看电视

“什么?看电视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但我家孩子只有看电视时是最专注、最乖的啊?我们都是趁着这个时候喂饭、喂水果呢!”

对孩子看电视的问题,很多父母只认为是对眼睛不好,但其实对孩子专注力也会有影响。6岁之前经常看电视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都有明显的专注力差的表现。因为长时间看电视,会麻木孩子的大脑,每次看电视超过20分钟,孩子的大脑就会停止思考,所以经常长时间看电视会破坏儿童的专注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02

哪些做法又是可以帮到孩子提高专注力的呢?

高质量陪伴

这可不只是在增进亲子关系。孩子6岁之前,要保证每天有10-15分钟的“特别时光”——与妈妈或爸爸一起,做你们想做的事情,专注地完成并鼓励和赞许。这也是在帮助孩子提升注意力。

清除干扰

在该干什么的时间和地点,不要出现不相干的东西——餐桌上要避免放玩具、绘本等干扰孩子进食注意力的东西,吃饭时间不开电视、不放音乐,同样玩的地方也不允许出现食物。每件事都有各自的仪式感,当孩子能够感觉到不同活动的边界,就更容易专注地去做每一件事。

做运动

多带孩子做一些需要记忆动作顺序的运动,比方体操、舞蹈、武术等,有助于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避免贴标签

一般来说,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每次专注力能持续5分钟,中班最多10分钟,大班最多15分钟。如果你的孩子不在这个标准范围内也不必惊慌,孩子每个阶段的身心发育本来就存在差异。不要动不动就给孩子贴标签——“我家孩子多动!”、“我家孩子自控能力差”……即使老师找你告状,让你很没面子,也要尽量关注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定义孩子、否定孩子。

反省自己的育儿方式

你有没有给孩子太多的零食吃?有没有很敷衍孩子,只下命令却从不参与或指导呢?有没有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和欣赏呢?有没有动不动就抱怨、批评呢?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注意力不集中会给孩子的学业和人际交往带来诸多影响,而改变这个问题需要家长先反思自己在亲子沟通中的方式以及喂养的习惯。考虑孩子的感受,多一些引导和示范,少一些宣泄和责备,孩子才更乐意与你一起改变!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