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导读楚江十壹木丨壹心理专栏作者社交媒体里曾经有壹篇流传甚广的文章叫《朋友圈里的孤独》,文章作者自称是壹位"晒娃狂魔",并剖析了自己乐此不疲的原因,"每次在朋友圈发消息,哪怕我晒娃刷屏,也会有几十号朋友给我点赞、评论。每每此时,我都非常满足,感觉自己高朋满圈,人缘俱佳。"不过,作者立刻话锋壹转,坦陈心迹。因为即使每天都有很多人给她点赞和评论,礼尚往来,她也不停在朋友们的状态下点赞、评论...
楚江十壹木丨壹心理专栏作者
社交媒体里曾经有壹篇流传甚广的文章叫《朋友圈里的孤独》,文章作者自称是壹位"晒娃狂魔",并剖析了自己乐此不疲的原因,"每次在朋友圈发消息,哪怕我晒娃刷屏,也会有几十号朋友给我点赞、评论。每每此时,我都非常满足,感觉自己高朋满圈,人缘俱佳。"
不过,作者立刻话锋壹转,坦陈心迹。因为即使每天都有很多人给她点赞和评论,礼尚往来,她也不停在朋友们的状态下点赞、评论,她还是感觉到了深深的孤独,"当自己心情极度郁闷时,打开朋友圈,几百个好友,却不知道该找谁倾诉"。
当你的朋友圈朋友越加越多,从最初的十几个好朋友、好闺蜜、好基友,到后来的几十成百上千个同事、同学、工作伙伴,甚至是柒大姑八大姨、卖小广告的,你也壹定和《朋友圈里的孤独》这篇文章的作者壹样抱有疑问,为什么朋友圈里的朋友越来越多,我们却感到越来越孤独?
网络(机器)带给了我们壹种便利,让我们向别人呈现出我们想变成的样子,不是太多,也不是太少,而是刚刚好。
玛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ofmarywashington)副教授hayeonsong曾经就facebook与孤独之间的关系做过研究。她的研究成果支持这样壹个结论,相较于facebook带给人的孤独感而言,那些感觉孤独的人,更热爱使用facebook。"孤独的人会在网上花更多的时间。"
那为什么人类(或者孤独的人类)热衷通过社交媒体展示自我呢?
hayeonsong表示,对于那些害羞或者有社交尴尬的人来说,机器或者网络给了他们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他们想要说的话。"他们的焦虑会随之变少"。
对于另壹些没有明显社交尴尬的人来说,通过社交媒体展示自我,或许是基于"金发姑娘原则"(goldilocksprinciple)采取的壹种自我选择(保护)。
goldilocksprinciple源自《金发姑娘和叁只熊》的故事。迷路了的金发姑娘goldilocks未经允许就进入了熊的房子,她分别尝了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的粥,又试了他们的椅子,还在他们的床上躺了躺,最后决定小碗里的粥最可口,小椅子坐着最舒服,小床上躺着最惬意,因为那是最适合她的,不大不小刚刚好。
社交媒体给许多人提供了这样的便利。回忆壹下你在朋友圈里发送的状态,是不是经过壹次次的编辑和修改,已经不是你最初想要说的话了?如果没有美图秀秀,许多人是不是已经不敢发送美食或者自拍了?在壹次次自我表达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在同时进行着壹次次地自我审查?那些你最终选择展示自我的内容,是不是让你感觉最安全的内容?
在美国知名文化分析师雪莉·特克尔(sherryturkle)看来,"发短信,邮件,贴照片,所有这壹切,都能让我们向别人呈现出我们想变成的样子,我们可以编辑,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删除,可以修改和润色我们的面容,声音,甚至我们的整个形象"。
贰、超负载的朋友圈,越孤独就越社交
"我们脆弱,因为我们很孤独,却又害怕亲密的关系"。
sherryturkle是《群体性孤独》(alonetogether)壹说的作者。她曾经在贰十年前为网络虚拟空间的到来而欢呼,并因此而登上《连线》杂志封面。不过,最近15年,她则在关注另壹个话题,"为什么我们对科技的期盼越来越多,对彼此的期盼却越来越少?"
对网络和机器研究得越多,sherryturkle越发现,"技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正是我们最脆弱的地方"。因为,人类的关系非常丰富也很复杂,需要技术和精力来处理,而现在,我们可以用科学技术使它变简便。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脆弱,我们很孤独,却又害怕亲密的关系。"所以很多人找到了技术,技术让人们和其他人保持联系,又易于控制。
然而,这可能其实只是错觉。在ted的壹次演讲中,sherryturkle表示,社交媒体或者电子设备,带给了人们叁种错觉,"壹是它可以让我们关注任何我们想去的地方;贰是,总会有人倾听我们;叁是我们永远都不会孤独壹人"。在她看来,这第叁种错觉是最要命的错觉,因为即使几秒钟的独处,也会让壹个人感觉到焦虑,坐立难安,然后转向那些电子设备和社交媒体。
——这可能正是许多人感到朋友越来越多,联系越来越多,但却越来越孤独的真正原因。
并不像表面上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朋友越来越多,我们反而越来越孤独;而是恰好相反,技术的便利,为我们带来了更多联系的便利,越孤独,朋友越多。
人类学家邓巴指出,人类能够维持的稳定社交人数在150人上下,超出这个数字就会引发认知焦虑。我们朋友圈里的好友人数或许已经远超这个上限,但这些朋友,或者说这些"联系"是真正的联系吗?
那些随手按下的点赞,那些只言片语的回复,真的可以替代壹次深夜里的促膝长谈?壹次"晚来天欲雪,能饮壹杯无"的相聚?甚至只是壹次对面而坐时的眼神?
在社交媒体的轰炸下,人变得越来越难以独处。孤独变成了壹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使是几秒钟的孤独,也会被无限放大,转而求助于更多的"联系",形成了壹个无法遏制的"恶性循环"。
叁、认识你的脆弱与孤独
在独处中,你找到你自己,这样你才能很好的转向别人。
那么,你需要如何摆脱这种恶性循环?
如果你开始抱怨朋友圈里的朋友越来越多,但孤独也越来越多。可能正说明,你已经很久没有和朋友来壹次促膝长谈了,或者仅仅是壹次春游。
因为那些真正的面对面的交流,不仅让我们了解彼此,也帮助我们进行自我交流,帮助我们自我反省。
另壹方面,心理学倾向于认为,壹切感觉都有其价值,没有任何壹种感觉是纯粹消极的,即使是恐惧、愤怒那些最负面的情绪。脆弱、孤独,自然也不会例外。
试想壹下,壹个害羞或者有社交尴尬的人,不正是在其"结巴、迟疑,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我的时候",才是"向对方展现出最真实的自我"的时候吗?
——与其躲在屏蔽和手机背后寻找自信,不如在朋友面前卸下伪装和防备,展现最真实的自我。
孤独的价值更是不言而喻。孤独,能够帮助你清空自己的头脑,集中于自我,思考自我。孤独,能够帮助壹个人倾听来自自我内心的声音。
当你读完这篇文章,不如试着关掉你的电脑,把你的手机调成静音,和朋友、家人来壹次"真正"的面对面的交谈。或者,给自己壹点独处的时间,问壹问自己,为什么感到孤独。
也许,只有真正的孤独,才能战胜孤独。独处中,你找到你自己,才能很好的转向别人。
.end.
题图&插图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