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导读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查自己的人格。”孩子的言谈举止,反映出来的正是家长在孩子眼中的形象,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想改变孩子,父母就要先改变自己。因为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言行及互动模式,所以...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查自己的人格。”孩子的言谈举止,反映出来的正是家长在孩子眼中的形象,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想改变孩子,父母就要先改变自己。
因为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言行及互动模式,所以身教重于言教早已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当我们一意孤行地要求孩子变成自己希望的那样时,为什么不反过来想一想,作为家长,我们自己需不需要改变?我们一直在规定孩子的行为,那我们自己的行为方式有没有问题呢?
心态决定结果。“都玩了2个小时了,还玩儿!整天就知道打游戏、玩手机、看电视,不学习,我看你这次考试能考几分!”
妈妈看到孩子玩游戏,要么责备、要么呵斥,结果孩子越来越沉溺。事实上,妈妈的粗暴干涉,强化了孩子玩游戏的意识。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妈妈更加苦恼。
正确的做法是,即使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玩游戏,妈妈也心平气和的提醒孩子,不发火、不大声指责,这种改变让孩子知道,即使在我最沉迷的时候妈妈也没有对我放任不理,也没有对我棍棒相加,她给予我的是理解,是尊重,我为了妈妈也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让她失望。可是如果妈妈还是像之前那样对我吼,那么即便她说的对,我也不想听。即便她用任何事情来说我,哪怕是我的前途,我依旧会跟她作对。
情绪决定关系。家庭教育,实际上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成长的过程。斯宾塞说过:“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他能照出你内心的一切。你快乐,他也快乐;你烦躁,他也烦躁;你暴戾,他也暴戾……”。有了这面镜子,父母们就有了改变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同时,父母的改变也能使孩子发生变化,教育就在无形中产生了效果。
“快点,我对你说了半天你为什么还不动?”、“你快点写,还这么磨蹭!”、“你怎么能这样跟别人讲话!”……如果我们总是把目光集中在孩子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盯着他们的“缺点”,不停地的提醒、批评、监督,我们等于告诉孩子:“你不行,如果没有我指导你,你什么也做不了。”家长这样的言行让孩子先没有了自信,同时也让孩子学会用同样的方法去指责、挑剔,从而破坏人际关系。
上天赋予每个孩子不同的禀赋和特质,使他们能够成为未来各个领域的有用之才,这一点却常常被许多父母所忽视。如果父母常常责骂孩子,就会使他们不能平静从容地学习从而扼杀了自己的天性。一个长期得不到友好、鼓励和正确训练的孩子,会在心里对父母产生憎恨和厌恶。“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
教育应该是平静而温和的,当一个孩子不快乐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呵斥和指责只会带给孩子负面的结果。孩子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会大大减弱,这时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来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办法。相反如果在孩子们平静或快乐的时候,学习任何东西都会比较容易。因此,要想教育好孩子,唯一的方法是把他们的情绪调节到平静、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开始学习。
做父母的一定要记住以下几点:
1、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时教育孩子,因为这时容易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2、不要在孩子情绪低落或刚刚哭闹之后开始教育和强迫他学什么。这样你常常会因为不好的教育效果,而误认为孩子天赋太差。
3、努力营造平静、快乐、积极的家庭气氛,让孩子有自我感和成就感。
4、努力做一个乐观、积极的人。一个积极的人看孩子时,更多的是看到他的优点,而一个焦虑、忧郁、不开心的人看到的更多是孩子的缺点。
“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就像一根细小的芦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是甘甜的蜜汁。”——赫伯特.斯宾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