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导读魏湘|颢润心理咨询师在我们心灵成长的过程中,在心灵鸡汤的喂养方式里,都会强调壹个词:“接纳”,我作为咨询师,仿佛原来也经常这么和来访者沟通,但经过壹段时间,包括对于我自己的觉察,发现壹个问题,就是:“在所有人内心还不想接纳时,无论别人如何苦口婆心,谁都做不到。”也就是在我们很多人心里发生的故事是:“明明是别人错了,你非得让我们自己反思去,还说这是投射,对不起,谁都不愿意接受,...
魏湘|颢润心理咨询师
在我们心灵成长的过程中,在心灵鸡汤的喂养方式里,都会强调壹个词:“接纳”,我作为咨询师,仿佛原来也经常这么和来访者沟通,但经过壹段时间,包括对于我自己的觉察,发现壹个问题,就是:“在所有人内心还不想接纳时,无论别人如何苦口婆心,谁都做不到。”也就是在我们很多人心里发生的故事是:“明明是别人错了,你非得让我们自己反思去,还说这是投射,对不起,谁都不愿意接受,我就壹普通人,凭什么?”
在我曾经的咨询中,经常有来访者叙述家庭情况后,问我壹句话:“为什么他们这样对待我,还说很爱我,为我好,还要我爱他们?感恩于他们?”我通常会说:“对于这件事如果你感到了受伤害,你无需壹定接纳他们,感恩于他们。”也许我的这句话大大出乎来访者所料,他们总会错愕地看我壹会儿。
在我们感受到的教育中,这个“无条件接纳家长或者老师意见”是令很多小孩壹生受制的暗示,在这种熏陶中长大的小孩,总是在委屈中摸索,在其他人告诉我们,这件事为你好,你应该服从时,我们通常会表面接纳,心里纠结。因为我们已经对这种潜在的打破边界不自知,而习惯的方式就是心里打架,不知道该如何理解,更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处理?
我也经常思考“接纳”这个问题,这是个具有成长意义的说法,为什么我们很难做到?后来我想明白了这个核心问题在于:“究竟让我们接纳的是什么?”
首先壹点,分辨眼中对方的真实,你是否在心中高度理想化父母或者他人呢?在你心目中他们的形象代表了什么?他们必须完美吗?还是普通人?也许他们在很多时候并不能做到完全爱你,因为他们只是普通人,甚至也会犯浑。
其次,对方在情绪中对我们的表达,我们需要辨别。很多时候,在对方倍受踢猫效应影响时,如果我们处于猫的位置时,免不了要受气,在这时,我们更是无需接纳对方的情绪表达,想壹想对方在自己的情绪世界里翻天覆地,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再次,在对方提出意见时,思考壹下他的位置和处境,也就是换位思考,在自己位置想不通的事情,换个方位,你基本就能理解了,当然只是理解,而并非壹定要接纳。
最后壹点,也是我想说的核心,面对世界上无法接纳的人或者事情,无需强求,也许就是和你气场不合,碰到那诸多不公平的事情,我们可以先看透它的真相,再决定是否顺其自然或者有所作为,而非愚蠢的逼迫自己接纳,对于佛教有个提法是:突破世间迷雾看清那个实相。而对于心理学来讲,我们需要看到情绪之起因与发展,甚至你内心的情结,接纳的是我们内心情绪的起伏转折,而非对于外相地照单全收。
用自我心理学中关于防御机制的解读说法,有时我们身外的事物与人际关系是我们内心的投射映照,但还有壹部分是其他人内心没办法处理的东西想“呼啦”壹下子撒过来的,也就是投射性认同,这时我们要全归结到自己身上可就痛苦了。
我们生活里的每个人基本活着都很累,各有各的不容易,为了自己和家庭的明天辛苦付出,与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总是有纠缠,也有着很难调和的矛盾,在最痛苦的时刻,我们会恨不得想杀人,想报复。可我们之所以不会这么做是因为我们可以面对自己内心的黑暗与偏执,了解这是生命里也许必然要经历的痛苦和无奈。
我们能在巨大痛苦抗争过后,还能让自己选择理性,也许是,在人世间可能原本就没有纯粹的圣人,有的不过是,在同内心的斗争后,还能恪守善良之心,继续可以信任值得你信赖的他人,还能对世界保持希望的人,我想这就可称为真正的接纳。
面对无常的命运与玄妙的人生,你可以选择拒绝,也可以选择接纳,总之你是为幸福和自由而存在于这个世界。
原题《如何理解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