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别担心,没有“一句话就能毁掉的孩子”

更新日期:2021-08-26 03:08:23  来源:www.lifang521.com

导读作者|胡慎之来源|胡慎之(ID:hushenzhixl)很多父母在育儿过程中,总是担惊受怕。害怕自己的某句话,或某个行为,就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但影响孩子的,并不是你单纯的一句话。你们之间的关系,才是决定和影响孩子的因素。不知道你听说过“原生家庭理论”没有?原生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成长环境,...


作者|胡慎之

来源|胡慎之(ID:hushenzhixl)

很多父母在育儿过程中,总是担惊受怕。害怕自己的某句话,或某个行为,就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但影响孩子的,并不是你单纯的一句话。你们之间的关系,才是决定和影响孩子的因素。

不知道你听说过“原生家庭理论”没有?

原生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成长环境,对我们的人生影响非常大。

可是同时,我发现一些公众号把原生家庭理论弄得过于“简单粗暴”,可能会导致一种过度解读的,或者说被滥用的现象:

《毁了孩子一生幸福,只因家长说了这句话》

《父母一个举动,竟让孩子一生自卑》

《你有多爱孩子,单看这一点就够了》

……

这些标题在我看来是比较偏激片面的,可是很不幸,它在很多焦虑的父母面前却特别奏效,以至于常常有些父母私信问我:

我之前说了一句什么什么的话,会不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啊?

其实如果一句话就能毁掉,只能说明那本身就是一段分崩离析的亲子关系。

育儿不可能因为简单的一句话或者一个举动就毁掉,如果可以的话,一定是长期下来的结果。

01

害怕一句话毁掉亲子关系,

因为你希望做一个“完美妈妈”

有些妈妈很害怕孩子恨自己。有一个妈妈曾经跟我说,她有时候控制不住对孩子大声责骂、打孩子,然后特别愧疚。

我问她愧疚的背后是什么,她说因为我伤害了孩子。我说你似乎有一些害怕在里面,她说她担心孩子会恨我。

我又问她你曾经恨过谁,最后她说我其实有恨过我妈妈,但是我不敢表达出来。在这里边,孩子的恨激发了她内心不愿去面对的,那份曾经对妈妈的恨意。

所以如果我们小时候没有被很好地照顾,我们会把抚养者(通常是妈妈)分裂为一个“好妈妈”和一个“坏妈妈”。

然后当我们一直都是被坏妈妈对待的时候,我们脑子里的那个好妈妈就会永远固着在那里,我们会很想去当一个这样的妈妈。

亲子关系从来都不是恒定不变的,除非你内心有一个完美的理想亲子关系。

而抱有这样理想化的人,更多的是一些小时候没有被很好对待的孩子做了妈妈以后,内心曾经创伤的体验就会被激发,我们会把自己的愿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好妈妈。

因此一句话一个举动能够毁掉的不是你的孩子,而是你内心那个理想的亲子关系。

与其说担心自己的一个行为伤害了孩子,其实是我们不希望自己“完美妈妈”的形象被破坏,或者我们害怕一些曾经的创伤被激发出来。

02

毁掉孩子的绝不是一句话

在家庭中,父母是负责给孩子提供一个成长的生态环境的。毁掉孩子的绝不是一句话一个行为,而是父母长期给他提供的一个成长的生态。

如果这个生态是良好的,哪怕父母惩罚了孩子,孩子也会知道爸爸妈妈是爱我的,然后也能够去表达自己。

也许孩子会想,父母这样说应该是有道理的,只是我可能现在还不懂。他会去思考,而不是直接用对抗的方式来对待父母。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一个焦虑的妈妈一定会养育出一个情绪障碍的孩子,或者一个缺席的父亲肯定对孩子造成深远的影响。

它并不是说一句话或者一个行为,而更多的是我们作为父母的心理健康程度。

有句话叫“养儿育己”,就是有些父母读了很多育儿的书,也知道很多方法,但是他做不到,原因是他的心理健康程度不足够,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就要返回来内观一下自己了。

03

什么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生态环境”?

作为父母,你要在意的不是哪一句话,或者哪一个举动,而是去思考一下这4个问题:

1.你有没有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无爱的环境?

所谓无爱的环境,就是你只爱自己,而孩子只是你的附属品,或者你生孩子的部分原因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利益。

就像现在络上看到一些极端的例子,比如有个幼儿在打吊针,因为影响了妈妈看手机,妈妈就把他打了一顿。

还有一个妈妈为了逼自己的丈夫回家,拍了个用手掐住孩子脖子的视频,这些都是无爱的表现,妈妈的心里对这个孩子并没有爱。

2.你是否把孩子当成使用的工具?

把孩子工具化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养儿防老。

还有一些父母,会希望孩子非常听话乖巧,能满足自己所有的东西,或者希望孩子完成自己的心愿,这是把孩子成人化的表现,也是把孩子当成工具。

3.你是否给了孩子正确的教育?

有时候我们认为正确的教育,并不一定适用于孩子。有些父母常跟孩子说你应该做什么,但没有问他需要什么,这是比较机械化的教育,而正确的教育并不是如此的。

4.你是否只看到头脑中的孩子?

你是否允许孩子本来那个真实的样子?很多家长不自觉地拿别人家的孩子来跟自己孩子比,其实已经是一种不接纳了。

在那一刻,你并没有看到自己孩子身上的特质,以及他的感受,甚至于你可能会选择无视这些,因为孩子真实的样子跟你的期望不一样,而这种挫败感恰恰是你不愿意去面对的。

无法做到这些东西的父母,也将无力给孩子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04

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一段良好的亲子关系,决定于三个维度:态度、模式、和价值观。

1.你对待亲子关系的态度

你跟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有些人可能把孩子看成是一个伤害我的人,或者给我制造麻烦的人,这样他就会很容易对孩子不耐心、生气。

有的人把孩子看成是生命中间的一个礼物,一个给我提供价值和好的体验的人,他就对待孩子的态度就会比较有耐心和包容。

2.你对待亲子关系的模式

所谓亲子关系的模式,就是你是把孩子看成是你的合作伙伴,还是你的下属?你对待亲子关系的模式,决定了你和孩子之间关系的走向。

比如一个妈妈下班回家,看到孩子满脸笑容地扑向自己,然后身后满地是玩具,她会觉得孩子玩得很开心,然后我所有的烦恼都好像没有了。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在外面受了一些挫折,然后回家看到孩子扑向自己,身后满地玩具,他会有一种失控愤怒的感觉,就会开始斥责自己的孩子。

3.你对待亲子关系的价值观

对于你来说,养孩子这件事情的价值是什么?

有些父母可能因为某种利益而生孩子,或者生孩子是为了以后老了有个依靠,这是一种价值观。

还有一种价值观,是把孩子看作是有自己生命力的个体,然后为他提供更多的滋养和支持,去成为自己。

在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下面,塑造的亲子关系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些妈妈给自己孩子讲睡前故事的时候,充满温情陪伴,哪怕孩子有更多的问题,她也可以去耐心解答;有些妈妈则把它看成是一件我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孩子有疑问,妈妈就会指责你怎么这么多问题,你烦不烦。

总的来说,影响你孩子的不是某句话或者某个行为,而是你们之间整体的亲子关系。

就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希望各位父母看完文章,对育儿这件事,不用再那么谨小慎微、战战兢兢了吧?我们要做的是成为学习型父母,剩下的,交给孩子。

作者|胡慎之(ID:hushenzhixl)。胡慎之,知名亲子关系专家,向日葵心理创始人,向日葵爸爸。《胡慎之:幸福家庭必修课》在喜马拉雅热销中。新书《陪孩子度过生命第一个三年》、《父母的教养,孩子的成长》京东当当热销中。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