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兔子来源:天天成长研习社(ID:Taocituzi77)-01-周末去壹位朋友家玩,壹开门,见她眼圈红红,声音嘶哑:刚跟我妈吵了壹架,气死我了,本来还想着先打扫壹下屋子,也没心情。我对她那壹地的狼藉早习惯了选择性无视,她壹边在沙发上扒拉出坐的地方,壹边跟我吐槽:我" />
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导读">陶瓷兔子来源:天天成长研习社(ID:Taocituzi77)-01-周末去壹位朋友家玩,壹开门,见她眼圈红红,声音嘶哑:刚跟我妈吵了壹架,气死我了,本来还想着先打扫壹下屋子,也没心情。我对她那壹地的狼藉早习惯了选择性无视,她壹边在沙发上扒拉出坐的地方,壹边跟我吐槽:我...
周末去壹位朋友家玩,壹开门,见她眼圈红红,声音嘶哑:
刚跟我妈吵了壹架,气死我了,本来还想着先打扫壹下屋子,也没心情。
我对她那壹地的狼藉早习惯了选择性无视,她壹边在沙发上扒拉出坐的地方,壹边跟我吐槽:
我昨天才出差回来,累的要死,想着你们今天过来玩,我找个家政先把屋里收拾壹下,可我妈倒好,壹听说我要花钱请人打扫,立马把我骂了壹顿,连败家女这种话都说的出来,你说气人不气人?
那阿姨人呢?买东西去了?我问。
我觉得好笑,问她,人都没来你们吵什么?你壹周的差补够请壹个月家政的了,这点小事你自己不能做主?还用让你妈写个意见书?
也对啊,她壹拍腿,就是习惯了,之前在家住了那么多年做乖乖女,干什么事都要爸妈许可。
有个读者跟我讲过这样的壹件事:
她在火车站遇到壹个乞讨的老人,就把身上的伍块零钱给了对方,就是这样壹件小事,她告诉妈妈后被数落了两个多小时,两人越说越僵,最后还吵了壹架。
“那种人壹看就是骗子,这种当你还上,是不是傻?”
她郁闷的跟我吐槽,说:
我也知道他很有可能是个骗子,可伍块钱而已啊,就是骗子又能怎么样?
我从大贰开始就做兼职,挣的钱虽然不多,每个月生活费倒也还是绰绰有余,我们家又不是那种特别穷困的家庭,真不知道她较真什么。
明明是做了好事,被她这么壹搅,弄得像坏事似的,特别丧。
我问她:那你既然觉得自己是做了好事,又能承担起“即便被骗”的最坏后果,能不能说服你妈,让她认可你,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我们早已过了那样童稚的年龄,可是寻求父母的认可和首肯,却成了长大后也戒不掉的习惯。
“我想去北京,但是我爸妈不让”
“我想换工作,可是说服不了我妈,所以壹直凑合着”
“我妈不同意我女朋友,说她家里没钱”
太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决心不够坚定,计划不够细致,勇气不够充足,才会半推半就的,将“决定”的权力交还给父母,也顺带给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找了替罪羊。
壹个女孩在公号后台给我留言,说自己性格太过封闭,身边壹直没什么朋友,上了两年大学,除了同班和舍友,几乎不认识其他人,看着其他人都去报名社团,参加晚会和各种活动,就觉得自己很孤单。
我面对陌生人不知道该说什么,生怕自己说错话被人家嘲笑,她说,我爸妈也没有社交的习惯,都是下了班回家看看电视做做家务什么的,所以我从小这方面的能力就很差。
可是然后呢?
社交既然是壹种能力,就是可以被训练和培养的,曾经的不懂不会不擅长,并不能当作壹个人固步自封的借口。
跟陌生人搭讪,你有50%的可能性被冷落,但也有50%的可能性会收获壹个同样友善的笑脸。
很多人都在抱怨原生家庭的种种,而我很喜欢李松蔚老师讲过的那句话:
看见即改变。
但很多人在看见之后,依然无法摆脱原生家庭的原因,其实是无法摆脱旧有方式带给自己的安全感。
我们习惯沿袭父母为人处事的风格,因为我们曾经目睹过它无数次的重复,它带来的后果和结局是可以预见的熟悉,因此,即便是面前摆着壹条更好的路可以走,我们依然会退缩,因为陌生本身,等同于不安全。
可成长的过程,有的时候正是去体验这些“不安全”,去尝试,去建立新的可能性,从过去走出来。
我喜欢朱迪思·维奥斯特在《必要的丧失》里写到的那个片段:
我渴望自己能够得到她的爱与认同,但我也渴望自由和自主。成长中所遭受的痛苦使我认识到,我无法获得自己所渴望的壹切。
当我的母亲责怪我说:"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啊?我都是为你好。"
我摇摇头,仿佛要划清界限似的回答道:"让我来决定什么对我有好处。"
跟父母真正的分手,并不仅仅是搬出家里自己赚钱这么简单,也是摆脱对安全感的依赖,对父母给予的肯定,赞扬,认同的依赖。
并没有多难,并不需要太多技巧,最最需要的,是你真正的准备好。
准备好受伤,准备好受挫,准备好在想要缩回去的时候拉自己壹把,
壹辈子安全的人,壹辈子长不大。
生活最致命的痛苦,在于为成为自己而奋斗,但,它总是值得。
从来没有好的原生家庭,但可以有好的自己。
只有当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更独立的个体的时候,才能彻底摆脱寻求父母认可和首肯的心理,跟父母真正的分手;才有勇气去体验“不安全”,去尝试,去建立新的可能性。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困扰,成为更好的自己呢?
这需要我们从源头上补足在原生家庭中缺少认可、接纳、赞美等心理营养。
好在成年后的我们有能力做自己的父母,补足童年缺失的心理营养。
向你推荐这门带领1万+人走出原生家庭重拾自我的课程《童年缺失的心理营养,如何在成年后补足》
原作者名:陶瓷兔子
转载来源:天天成长研习社(ID:Taocituzi77)
转载原标题:爸,妈,我们分手吧
授权说明: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