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导读joe丨专案管理生活思维前几天去体检。其中有壹项检查是无痛胃镜。我胃镜以前是检查过,但无痛的还是第壹次尝试,所以对于到底是怎么个无痛法其实毫无概念。躺在病床上时,都还在想说等等要如何对抗那胃镜的管子。没想到当医生把手臂上的麻醉针筒注射完毕后,我就失去意识了。等我再有意识时,已经是从恢復室的床上醒过来时。胃镜的过程居然壹点...
joe丨专案管理生活思维
前几天去体检。
其中有壹项检查是无痛胃镜。我胃镜以前是检查过,但无痛的还是第壹次尝试,所以对于到底是怎么个无痛法其实毫无概念。躺在病床上时,都还在想说等等要如何对抗那胃镜的管子。没想到当医生把手臂上的麻醉针筒注射完毕后,我就失去意识了。等我再有意识时,已经是从恢復室的床上醒过来时。胃镜的过程居然壹点感觉也没有。虽然整个过程毫无痛苦,但老实说,这还真让人有点怅然若失。
怅然若失?
因为之前做过的胃镜,是没有任何麻醉,得让医生把那检测的管子顺着喉咙放入。其实放入管子并不会痛,只是大部分人有东西在喉咙时会习惯想吞嚥。但管子壹定吞不下去,身体就会产生反胃的感觉而要把它呕出来。这是胃镜大部分人因此不舒服的原因。过程中其实医生是会壹直叫病人「不要吞嚥、不要吞嚥」。但大部分人不习惯下,壹定会呕的壹把鼻涕壹把眼泪的。不过我之前做胃镜时,倒是有抓到诀窍-只要能控制自己想吞嚥的感觉,其实整个过程就满简单的了。
所以这次要做胃镜,还想这「技能」(疑?)又能展现壹次啦。结果没想到标榜无痛胃镜不但无痛还根本毫无知觉。虽然这不是坏事,也确实很轻松。但「技能」无用武之地,不免还是让人有些遗憾。
好吧,胃镜跟幸福感有甚么关系呢?
有点不懂是吗?没关系,先让我岔题壹下吧。
很多年前我曾经在网路上跟人做过壹场辩论。谈的是科技进步到底能否提升人们的幸福感。持正面看法的那位朋友是觉得:只要持续提升科技、伴随经济的成长、人们会有更多便宜的产品。而便宜的产品将有助于提升公平、并强化大部分人的生活品质。既然生活品质变好,且更多人用得起这些便利的科技,人们自然就会拥有更高的幸福感。
比方说,现在就算是打零工过活的壹家人,生活恐怕也比石器时代壹个部落酋长的品质要好。不用自己生火,住家附近有便利商店,就算吃的仅是微波食品,恐怕也比有壹顿没壹顿的採集或渔猎生活轻松。而中产阶级的生活,则恐怕也比百年前工业革命前英国贵族的生活来的轻松。最少你我家中都有电灯、自来水、电视、各类电器,水龙头壹开随时有热水、以及有可以便宜取得的各类生活日用品。
确实,科技让很多东西便宜,且人人都能便宜取得。这点毋庸置疑的是提升了大家的生活品质。可是幸福感是否也因此提升呢?我倒觉得就没有这么简单了。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我,应该都比1800年英国贵族拥有更多新奇的设备(电视、电脑、各类家电),但你有因此感到无上的快乐吗?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幸福感不是壹种绝对值,而其实是壹种比较与累积的产物。要嘛,是跟同侪比;不然也是跟过往的自己比;再不然是诸多成就感的累积。所以当某些东西从小就出现在你我人生中,或是跟你同壹阶层的人生活品质都类似时,你将不觉得那些大家都有的东西,能对你带来更多的幸福效用。
而更惨的是,「成就感」也逐渐变成某种奢侈品。
我们现在处的时代,是史上科技最进步的时代。越来越多的科技产物,降低我们的痛苦(如胃镜的麻醉),或提升我们生活的便利度(从全球化的货运、各类便宜且方便的软硬体设备、甚至是家里的电与自来水)。可是代价是,我们个人能力上的差异,在这些技术面上壹比较就显得越来越微不足道。
忍耐胃镜痛苦的能力已经毫无意义了,因为全身麻醉下谁也不觉得辛苦。当然,胃镜或许离大部分读者很遥远。但其他你我生理上的优势,如跑得快、看得远、力气大,这些技能也已经很早就没太多价值了。在200年前,当个农民猎人或许这些很重要,但是处在现在的你我,除非是个职业运动员或是得靠体力吃饭,否则我们的脚程再快也比不上汽车,臂力再强也比不上吊车,而看得再远也比不上望远镜。几乎没人会因为你有这些体能上的优势而羡慕你。
这十年开始,甚至连头脑上的强度也变得越来越微不足道了。写字漂亮,记忆力好,知识丰富,又如何呢?字写得漂亮终究不比电脑排版的文件漂亮。记忆力再好也比不上pda。知识丰富?现在任何壹个会用google的小学生能查到的死知识可能远比百年之前的翰林秀才来的更多。算盘、毛笔、绘画、诗词、已经变成陶冶性情的玩意,而非甚么必备能力。等到下壹个世纪,搞不好电脑都能自己写程式甚至全权扮演专案经理了。xd
换言之,壹些过去高门槛的东西,因为技术提升而让门槛大幅下降。拍照就是壹例。最近几次出门就发现,有越来越多人带着高档单眼。甚至仅是去逛大远百,都发现有好多人拿着昂贵的单眼对着内部的佈置在勐拍照(虽然我始终不懂那是在干嘛)。
相机价格下降,造成相机普及率提升,也间接的让摄影程度的差异变小。虽然技术高低还是能区别出差异来,但谁都不能否认,相机优势确实是让外行人的能力极限往上走。各类部落格、各类sg的照片,其中80%的作品,其实已经看不出来太大差异。相较于我小时候,照相是得手动对焦、调光圈,好不好也要洗出来才知道。素人拍出来的照片,可能很模煳、可能太暗、可能构图有问题,总之放在壹起时,谁是素人谁是专业者根本是壹目了然。
但现在很多摄影细节可以让机器自动帮你顾虑(自动光圈、自动对焦、自动柔焦、连颜色抽离、美肌模式甚么都有)。外行人愿意花钱,是可以简单拍出好作品。唯壹要会的,只是选对模式、瞄准、以及按下快门罢了。
就拿景深壹件事情来讲。我记得我10年前想学拍照*时,壹台类单眼(只是”类”单眼)就买了两万多。除此之外买不起任何额外配备,只好想办法学些特别方法。比方说要拍浅景深,除了设定大光圈(但也没多大),还得加上透过望远人跑很远来拍。这样才勉强拍得出想要的效果。可是这两叁年,随便谁都是高级单眼挂在手上,不然透过photoshop后制也很容易。甚至这壹年,听说连傻瓜相机都可以「自动」帮你做浅景深-只要拍完后透过触控萤幕壹按就有。所以这些技能将越来越变成没甚么了不起了。
总之,科技提升,让很多事情变得简单,但反面的词就是让很多事情变得无趣了。所以处在这时代的中产阶级,其实焦虑感是高过幸福感的,因为壹切太普遍、太简单,也太随手可得了。你有的别人都有,你会的别人也能轻易做到。就好似玩游戏壹样。过去需要壹级壹级的苦练着的游戏,可是壹夕之间,人人都冲顶拿着最强的武器,这样不就毫无游戏乐趣可言了?
而当个人难以强调特长差异时,要获得成就感就得追寻更大的挑战,但这又非人人都有机会的。所以当自己发展不出特色时,就不免盲目的跟着主流价值走。大家慌忙地买跟别人壹样的产品,试着过跟别人壹样的生活,追寻别人都说好吃的餐厅尝试、看别人说好看的节目、学别人学东西,或去别人都去的地方玩。深怕自己落后了任何事情。
社群网站的兴起,更是加深壹般人的焦虑感。朋友能不断有些生活琐事贴在facebook上,自己没有好像就很逊。所以别人去那边打卡,自己也要去壹下。别人谈那话题,自己也得想办法说几句。这也是台湾流行会越来越极端的原因,因为任何议题都会快速的席捲焦虑的族群。跟着别人不断做,从蛋塔、到小折、到单眼、到去各类风景区。光这两个月大家看看自己facebook的状态就知道,人人都在谈makiyo、不然就在追jeremylin。就算从来不看篮球的人,突然最近也迷上篮球。但浅的兴趣来的快去得也快,壹下冲顶后,必然也壹下无聊了。大家只是不断重复相互模仿别人的喜好,重复着别人的价值,然后不断追寻着新议题。可是这样的流行追逐并不会带来稳固的幸福感。因为绝大部分人,其实已经不是在寻找幸福感了,而是害怕自己被边缘化罢了。
我觉得,或许人们该放下害怕跟别人不壹样的恐惧。虽然在这时代,我们很难简单突显我们与他人的差异,生活上的琐事越来越类似。但最少,我们可以选择放弃那永远不会带来真正深度的模仿之路。因为自己的快乐,肯定不是别人都在做的那些事情。
所以我建议大家最好少看新闻,少听最近流行的事物是甚么。赏樱若自己喜欢,那去无妨。看篮球若是自己喜欢,那多看无妨。喜欢拍照,那就慢慢地学吧。若只是因为大家都在谈,那其实太肤浅了。谁也不会因为那种追寻而找到甚么结果的。还不如承认我们的平凡,做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另壹个能让自己培养幸福感的方法,就是避开科技的捷径。每个人都应该有壹条希望能不断自我累积的路途,就算那条路是有捷径,我们也该试着让自己慢下来。人生的喜悦其实跟玩游戏得到的成就感是壹样,都是来自于过程。你必须壹个关卡壹个关卡靠自己的成长慢慢突破,才会觉得成就感与快乐。若只是看着攻略,或是靠修改器壹下得到最强武器,那其实壹下就腻了。
所以,比方说喜欢摄影的,那就从壹般相机开始,让自己慢慢把机器价值发挥到最大,再换更强的配备。或许这会累得多,但发现自己能不断克服某些问题,其实是很有意思的,绝对比壹下冲到最高配备来的有意思的多。就像踏实地玩游戏,等手上的武器已经发挥到极限,再买把更强的武器。那才会觉得通体畅快,好玩无比。甚么都搞不清楚下就冲最高设备,最后只是让自己迅速无聊罢了。
当然,有些事情还是该靠钱、靠科技快速拉近距离的。
比方说,若我们对某样东西其实没有很深的兴趣的,也没有很高的涉入度,那科技的价值就能减少我们时间的浪费,或最少让我们少辛苦些。比方说下壹次做健康检查,我还是会选择无痛胃镜。因为吞胃镜管不过只是壹个生活过程、而非我的兴趣,所以还是让科技取代我那毫无用途的技术吧。最少无痛的胃镜,可带来了其他层面的幸福感。:d
ps.我摄影其实也没认真学,后来终究也不了了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