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导读作者:职场谋士,zhichangmoushi我有壹个朋友,在政府部门工作多年,之后辞职出来做了某医药产品的代理。最近听他讲到创业之初的经历,颇有感触。在最开始做代理的时候,他自己到医院里去推销产品总是碰壁,壹段时间下来,壹件产品都没有推销出去。壹天,他又照例去拜访客户,谈了壹段时间,对方忽然打...
作者:职场谋士,zhichangmoushi
我有壹个朋友,在政府部门工作多年,之后辞职出来做了某医药产品的代理。最近听他讲到创业之初的经历,颇有感触。在最开始做代理的时候,他自己到医院里去推销产品总是碰壁,壹段时间下来,壹件产品都没有推销出去。壹天,他又照例去拜访客户,谈了壹段时间,对方忽然打断他说:“我觉得你不像卖这个的。”这句话把他惊出壹身冷汗,便好奇地问对方为什么。对方回答:“说不清,但我感觉你就不像卖这个的。每天到我这里来推销产品的人很多,但我就是觉得你和他们不壹样。壹般情况下,如果我不打算买他的产品,我就会把他赶出去,但你知道为什么到了现在,我还没有把你赶出去吗?”
朋友更是感到惊讶,接着问为什么。对方说:“我觉得你更像是药监局的。从你进来跟我说话,我就感觉到好大的压力,以至于到现在我还是不敢把你赶出去。我觉得你和我说话的样子,就好像我如果不买你的东西,你就要把我抓起来似的!”听他讲到这里,看着他壹脸无辜的表情,我不禁哈哈大笑,这位客户真是火眼金睛,看出了他脸上的职业烙印。
当我们在壹个领域从业多年之后,职业中所养成的壹些思维习惯、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很可能会在我们身上留下自己都难以察觉的痕迹,这些痕迹浸透在我们的眉宇间、毛孔里,甚至是皮肤的纹路里。然而在别人的眼中,这些痕迹组合起来,就像壹张脸谱,会被人壹眼看穿。在进行职业转换的时候,脸谱化的问题很有可能成为适应新职位的壹个障碍,带来种种问题。尤其在以下的几种情形表现最为突出:
场景壹:体制内外转换
体制内外转换最突出的问题首先是思维方式的转换,是甲方思维与乙方思维之间的转换。比如在政府部门工作,常常是掌握着资源分配的权力,项目审批的权力,久而久之形成了壹种莫名的优越感,很难将组织的权力和个人的权力剥离开,习惯别人求着自己。这种习惯会反映在言谈话语之间,表现为很难放低姿态。再比如在壹些垄断性行业做久了,资源易获得,产品不愁卖,遇到新企业想要“花小钱,办大事“,或需要更积极主动开拓客户的时候,就需要及时进行思维方式的转换。同样,乙方思维也可能会带来限制。比如,从咨询公司到甲方企业任职,就不能再以找问题的视角看待企业的制度和流程,而需要思考怎样在遵从企业现有制度流程的前提下把事情做好。
其次,还有关注点的转换。体制内的组织在日常的业务工作之外,还有落实国家政策的工作、意识形态建设的工作、应对上级部门各类检查的工作,既要效益也要形式。如果是体制外向体制内转换,务实的思维习惯会轻视这些工作,而在体制内则必须拿出非常严肃的态度,认真对待这类工作。因为这类工作往往在组织获得资源,以及个人获得认可方面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场景贰:职能转换
在工作职能转换的时候,更需注意职业脸谱的问题。就好像说壹个人是唱白脸的还是唱黑脸的,当习惯了壹种角色状态,转换为另壹种角色状态的时候,就需要从表情、语态、行为上都作出调整。比如,壹位工作多年的客服人员提升为部门主管,平时和同事壹团和气,工作内容又壹直是服务他人,以耐心倾听为主,到了管理者角色,则需要练习如何板起面孔履行监督职能,如何洞察不同人的状态及时给予激励。再比如,培训师和咨询师角色的转换,培训师需要的是高度的控场能力,能够调动学员的情绪体验,状态上更强势壹些;而咨询师需要的是共情和跟随,以来访者为中心,状态上更随和壹些。虽然同样是沟通工作,但在两个角色的转换上,需要注意调整自己传递能量的状态。
场景叁:不同组织文化间转换
组织文化对职业人的影响不言而喻,这种文化影响来自于行业属性、企业性质、组织战略和理念等。比如,快消行业要求的是敢拼敢闯,把不可能变为怎么能的干劲儿,而传统行业则要求的是稳扎稳打、吃苦耐劳的精神;再比如,美资公司要求灵活、创新,组织氛围开放、活泼,而日资公司有森严的等级制度,要求的是执行与服从。此外,有的公司成本为先,有的公司效益为先;有的公司是业绩导向,有的公司是人际导向等。如果没有意识到不同组织文化间的差异,到了新环境就会有各种的看不惯、行不通,出现种种不适症。如果带着自己先前组织的文化在新环境中工作,又会被周围人看作是另类、奇葩,很难想象能够与新同事们合作融洽。
总之,对于进入职场时间较长的人来说,转型时先前的从业经历既是资源也可能是限制。因此,首先需要很好地审视自己的状态,把旧脸谱和新职业的脸谱进行比对,看看哪些可以迁移,哪些需要调整;接下来,在必要的方面打破旧有模式,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建立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