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导读论:不做穷人家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先说说“不做穷人家孩子”,高二学生家祎留下“遗书”,称要在7天内“脱离”,离家出走。“我死后,请不要再去烦其他人了,我的死只和我个人有关…下辈子不做穷人家的孩子。”简单的来看是孩子想成为富家孩子,那么富家子弟能得到什么呢,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房有车有存款嘛,那么为什么一个学生也变得这么攀比这么势利...
论:不做穷人家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先说说“不做穷人家孩子”,高二学生家祎留下“遗书”,称要在7天内“脱离”,离家出走。“我死后,请不要再去烦其他人了,我的死只和我个人有关…下辈子不做穷人家的孩子。”简单的来看是孩子想成为富家孩子,那么富家子弟能得到什么呢,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房有车有存款嘛,那么为什么一个学生也变得这么攀比这么势利呢?他的死就只和自己个人有关吗,难道没有中国式父母教育的问题?
现在我们就讨论一下中国式父母教育下“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到大,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宿敌,叫做“别人家的孩子”。我们虽然从来没有见过他,但是常常听说他,因为我们的父母总是将他挂在嘴边。这个孩子不玩游戏,不聊QQ,只喜欢学习,每次考试都拿年级第一,他乖巧懂事,会帮父母做家务,零用钱用得特别少…别人家的孩子简直无所不能、无处不在!
俗话说“孩子总是自己的好”,但是这句流传至今的俗话如今变得未必正确了,现在的情况是,在很多家长眼里,孩子总是别人的好。“别人家的孩子”被家长们频频搬出来教育孩子,折射出的是家长们越来越功利化的攀比式教育心态。
父母们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数落自己孩子,归其根本是希望用这种方式来激励孩子“见贤思齐”,可是他们也许不会想到这种激励孩子的方式,不仅难以真正起到激励作用,而且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长期生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中的儿童,会变得越来越没有信心,逐渐失去自我,做任何事情都会畏畏缩缩。
所以不管是孩子们口中的“不做穷人家孩子”还是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我想说的是各自都可以给一个目标,但是这个目标是用来让各自奋斗的,而不是像唐僧念经一样整天做梦都是被催着被逼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