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心理咨询专业机构 > 儿童心理咨询 >

幼儿心理健康需重视 心理卫生从娃娃抓起

来源:北京利方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  发布日期:2014-01-19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是容易被大人们忽视的问题,由于他们年龄较小,很多异常表现也被看作是合理的小孩子表现。专家分析,幼儿的很多心理问题与家长的不良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因素

1.家庭教育中教养方式不恰当

在有的家长看来,家长的任务是让幼儿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长对幼儿的衣食及身体保健舍得投资,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现代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识灌输,轻行为习惯培养;重饮食营养摄入,轻情感需要的满足;重成人包办代替,轻幼儿独立性培养。独生子女现象,造成对孩子溺爱非常普及。

2.以成人的视角看问题

有些事情对于孩子来讲是好事或无所谓的事,而有些家长看待这些事的角度却有问题。如看到老师让幼儿在幼儿园捡树叶而自己聊天,家长认为这样的活老师自己不参与,幼儿也不用干。家长从成人的角度认为这是对幼儿不公平,而幼儿自己认为这是集体活动,很有趣。这样家长的观点和孩子的感受完全相反,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或者长大以后就学会人际交往中斤斤计较,偷懒耍滑。

3.祖辈与保姆代养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父母忙于工作无法全身心照顾孩子,必然会请老人或保姆帮忙照看孩子。一方面祖辈和保姆的知识水平通常较父母要低,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看管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所以他们给孩子心理成长上的帮助远不如父母;另一方面祖辈和保姆为避免孩子受伤,总是限制孩子的活动,或吓唬孩子有危险,这也使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受到影响,比如运动能力差、不敢尝试新事物、胆小懦弱、夸大危险、依赖等。

幼儿心理健康标准

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像力丰富,善于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具体表现为:

1.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2.对人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

3.跌跤或受点轻伤都不哭,游戏输了不胡闹;

4.不惧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

5.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热爱劳动,爱惜物品;

6.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7.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具体、简单的评价,能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东西;

8.服从约束,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9.与大家在一起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别人的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能为小朋友取得成绩而高兴;

10.在新环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不过份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东西吃;

11.能自己到商店去买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能在车辆较多的马路旁的人行道上独自行走。

幼儿的心理特点

孩子的心灵是一个没有杂质的净地,没有谎言,没有欺骗,一切都直来直去,他们的行为都是基于想满足自己某种单纯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妈妈对他们的行为缺乏敏锐触觉,则可能引起不良的行为问题,如能小心参考下列四点,则有助于了解他们的心理。

心理学分析,每个孩子都有下列四种心理需要:

1.父母的爱护和关怀;

2.被接受、被尊重;

3.得到别人的赞赏;

4.在家里有地位。

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为表现,来取悦父母得到赞赏,从而满足其心理需要;但有些孩子不能做到此点。当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以不适当的行为作为补偿。

四种不适当行为

第一种:引起注意。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注意,才会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视。而当孩子不能从好的行为取得父母的注意,便会用不对的行为来达致目的。

第二种:争权力。像成年人一样,孩子觉得自己是重要的,需要得到别人尊重和接受。当孩子觉得父母用权力来支配自己,就会以反抗来表现自己的能力。父母愈是行使权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

第三种:报复。孩子在与父母争权力的过程中,往往是失败者;便转用报复的行为来刺伤父母的心。孩子觉得这样才令父母知道他的重要。

第四种:自暴自弃。当孩子觉得自己全无价值,就连对抗和报复的勇气也失去,则会透过表现无能来逃避别人对他的要求。

如何对待幼儿的小气行为?

1.以自我为中心造成的小气行为,家长不必担心,允许孩子有一个逐步改变的过程,等过了这一阶段,孩子的社会发展需求转强,他会要求同伴和团体接受他,自然开始有了借别人玩具玩或把玩具借给别人的欲念。家长应适时引导孩子去了解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帮助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束缚。

2.做孩子的楷模。邻里交往、同事往来时,家长应以自身无私的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这样才能在孩子面前有说服力。

3.树立正确的教子观。要教育孩子做到:

a.学习分享。这首先要从家庭中做起:家长不能过分溺爱子女,使其懂得好东西应该大家品尝,应具有尊敬长辈的美德。当家中来客人时,可有意识地让幼儿帮助“招待”客人,如拿糖果给大家吃或拿玩具请小客人玩等。其次,家长应多给孩子与同伴相处的机会,让他带着玩具和同伴交换着玩,增加其与同伴分享的经验。当孩子知道对方玩过以后会还给自己或是自己也有过玩他人玩具的体验时,自然会主动与他人分享并感到快乐的。

b.学习赠与。可常常鼓励孩子把旧时的物品(玩具、衣物等)捐出来,因为他长大了,不再需要了。让他亲自把东西赠与邻家的弟弟、妹妹或捐给孤儿院的孩子们,也可在节日里,让孩子向同伴赠送礼物,从中体会愉悦的感受。另外,家长应正确地给孩子以适当的鼓励。家长如能在孩子有好玩具、好东西而懂得分享时给予及时的肯定、赞许,则孩子将会努力使自己逐渐改掉小气的毛病。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

1.创设环境,培养幼儿的自信。

在创设这一环境侧重于心理环境,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理环境,应让幼儿能够感受到自由、宽松、和谐。如新入园的小朋友,有的不愿上幼儿园,对周围的人与事十分冷淡,常常沉默寡语。于是,我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特别是活动较被动的孩子,多让他们说话,称呼时也非常亲切;吃饭、入厕对他们多留心,多关注。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爱他们的,让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2.尊重幼儿,培养幼儿的自信。

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在与幼儿交往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处处要尊重幼儿,当幼儿觉得自己被别人尊重时,才能更好地树立起自信感。我在活动时经常征求幼儿的意见,询问幼儿。如:“我们这样做好不好,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对?”,简短的一句话,时常在于幼儿的活动中出现,让幼儿逐步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有价值的,对增强幼儿的自信很有帮助。

3.激励的评价语言,培养幼儿的自信。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特别是小孩子最爱听表扬的话,每当发现幼儿闪光点,我趁此机会大大表扬,对孩子进行肯定,让别的孩子知道真善美,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幼儿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未来性格的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基本上都可以从幼儿或童年时期找到根源。因此,家长们需要重视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意改善自身的教育方式。

  本文网址:http://www.lifang521.com/etxlzx/20140119400.html

   中国心理咨询网北京心理咨询 | 广州心理咨询 | 武汉心理咨询 | 杭州心理咨询 | 石家庄心理咨询 | 成都心理咨询 | 南京心理咨询 | 上海心理咨询 | 郑州心理咨询 | 西安心理咨询 | 济南心理咨询 | 深圳心理咨询 | 唐山心理咨询 | 名人心理 | 青少年性心理| EAP服务 | 育儿知识 | 心理测试 | 心灵鸡汤 | 在线心理咨询 | 心理问答 |
网站版权:心理工作室 京ICP备150383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