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进步的内驱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但如果心理压力过大,就容易引起神经的抑制,产生厌学的情绪。过高的心理压力已经成为影响很多同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缓解学生过高的心理压力显得非常必要。下面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谈谈如何缓解学生过高的心理压力。
一、让学生了解自己,准确定位,调整心态、合理期望,从而减少压力。
一个人的自我定位水平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动机、行为目标与学生现实能力之间的差距作用与人的心理就形成学生的内在心理压力。自我定位的过程,即对自己身体心理情绪意志、兴趣爱好、思维创造和发展潜力及在此基础上所作的反应、调整。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冷静、客观、现实、理性地分析自身所具备的素质和发展潜能,引导他们科学、准确定位,从而减小由于自我定位不准确而造成的内在的心理压力。一方面让学生不要妄自菲薄,定位过低,要大胆肯定自己,追求美好理想目标,另一方面防止学生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定位过高,给自己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势必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调整不好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恰当的期望值,有利于学生不断自我超越;不当的期望值,会使学生丧失追求的动力甚至使学生误入歧途。
许多同学考入重点中学后,没有意识到自己竞争环境的变化,始终认为自己还是像初中时候一样的佼佼者,在学习中多次的失败,让他们失去了自己,期望变成了心中的负担。教师应引导他们调整心态以及合理期望。一方面,要确保期望内容和方向的合理性,要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和发展观,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多层次的,人才的造就是多途径的,人才的评价标准是多维度的。另一方面,期望的“值”必须适度,让学生树立“可望也可即”的期望目标,努力减小外来压力。
二、让学生重过程、轻结果,分散、减少压力。
在教育教学中,许多同学重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当结果不理想时,往往给自己增大了压力。教师要协助学生把理想目标具体化、阶段化。把每天的事做好,把每一个知识点掌握好,把每一种能力锻炼好。这样,理想的结果也就水到渠成了。轻结果并不是结果不重要,相反,而是为了取得更满意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每一次学习,每一次锻炼,每一次成功,都分解一定的压力,使压力分散在学习的各过程和阶段中,从而使压力得到缓冲。把压力作用于过程中,可以使学习高效,促进学生自身稳健地发展;把压力放在结果上,只能于事无补,甚至毫无意义地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
三、让学生坚定信心,体验成功,变压力为动力。
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成功的心理体验最容易激发他们的奋进情绪,哪怕是在成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小小胜利,都会成为他们前进的巨大推动力。
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要“打着灯笼找优点”,并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以灵活多变而自然的方式回应其成功的情感反应。例如,在批改作业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写出批语:让学生坚定信心,看到成功并不是离自己太远。
其次,教师要多提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每当学生实现一个目标或有进步时,教师都要采取一定的形式予以肯定或表扬。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这样,学生不仅从中得到锻炼,而且还可以从成功中体验到愉快和满足,激发其进取心。
最后,要及时强化成功心理的积极作用,把成功前(过程)的压力及时转化成向新的更高目标奋斗的动力,形成连锁作用,从而使压力变为人生的动力。
本文网址:http://www.lifang521.com/qsnxlzx/201601202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