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导读姜涛丨来自“渡过”(id:zhangjinzaibeijing)(壹)他大概是我的病人中最穷的壹个。他是从甘肃过来的。好像是祁连山下靠近新疆壹个特别偏僻的地方。从他的村子到当地汽车站得走壹天;从汽车站到火车站又得半天;然后再坐两天硬座到北京。非常、非常远,也非常非常穷。第壹...
姜涛丨来自“渡过”(id:zhangjinzaibeijing)
(壹)
他大概是我的病人中最穷的壹个。
他是从甘肃过来的。好像是祁连山下靠近新疆壹个特别偏僻的地方。从他的村子到当地汽车站得走壹天;从汽车站到火车站又得半天;然后再坐两天硬座到北京。非常、非常远,也非常非常穷。
第壹次见到他,是在2014年12月底。那天,病人多,不到7点我就去上班了。天还黑着,很冷。壹进门诊楼,有人叫我。回头壹看,那人穿壹件羊皮袄,蹲在墙根的阴影里。他站起来说:“姜大夫,我坐火车叁天叁夜才到这,在这等壹宿了,你能不能给加个号。”
我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穿的那件老羊皮袄。壹丝壹缕打成了结,黑乎乎的,可脏了。我心壹软,什么也没说,给他写了个号。
后来才知道,他来京的旅费是乡亲们凑出来的。也没钱住旅店,就在门诊楼长椅上歪了壹夜。
我没收他20元的首诊费,也免去了医院要求的筛查。他不知道说什么好,哭了。
(贰)
他的病是家族遗传。他所在那个偏远小村子的村民,都说他家遭了魔咒。
十几年前,他贰十柒八岁,因为家里穷,壹直没有找到对象。娶媳妇是大事情,但农村光棍多了去了,多数人也没怎么样。可是他的母亲几次为儿子找媳妇没成,竟然上吊自杀,壹时间震惊乡邻。
谁曾想,这只是这个家族苦难宿命的开始。
母亲去世之后,他的两个姐姐脸上也开始出现与母亲类似的阴郁神情,总也高兴不起来。浑身无力,觉得生不如死,没法活。最终,像是受到了母亲的召唤,在壹个阴冷的冬天,壹个上吊,壹个跳井,先后自杀了。
再后来是他的堂哥,也不“不正常”。但他没有任何激烈的表现,只是壹个原本精壮的中年人,越来越懒。从懒得干活,到懒得动,再到懒得说话、懒得吃饭。不语不动不食,就在屋里躺着,谁叫也不出去。最后拒绝吃饭,饭到嘴边也不吃。最终家里人放弃了,不管了,他就静悄悄地躺在屋里死了。
我问:“在那之前,没有觉得他们异样吗?”我问。
他当然回答不出来。他说,母亲和姐姐在去世之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懒。不想起床,不想说话,不爱干活。“村里人提到我家,都会说这家人特别懒。”他的堂兄,是十几年内他家里第肆个非正常死亡的至亲,别人说,他是“懒死的”。
我听到这里,几乎可以做出判断:这就是抑郁症。村里人眼里的所谓“魔咒”,其实就是抑郁症。或许这个家族携带了某种与抑郁相关的基因,再辅以困苦的生活的压力,他们病了;这种病让他们感觉不到任何快乐,每壹天都是煎熬,唯有死亡才是解脱。
那个饿死的堂哥,当时应该处于重度抑郁的“木僵”状态。如果是在城市,家里人也许会把他当做疑难杂症送医院,稍有精神科知识的医生会意识到这就是“木僵”。
“木僵”是壹个医学名词,指患者处于壹种高度精神运动性抑制状态,存在意识障碍,不言不语不食不动,动作行为处于僵化状态,大小便潴留。举个例子:正常情况下,人们睡觉时,突然把枕头抽走,头就会落到床上。可是把木僵患者的枕头抽去,他的头仍可悬空,固定维持壹段时间,这种现象称为“空气枕头”。
木僵患者和缺乏行动自主能力。患者的姿势经常固定不变,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把他的肆肢放在极不舒适的位置,他也壹动不动,不做改变,如同蜡做的人。这个表现,叫“蜡样扭曲”。木僵病人任其发展,结局就是衰竭、死亡。
这些年,壹些罹患抑郁症的明星、名人进入公众视野,这在向社会普及抑郁症知识的同时,也让人误解抑郁症是壹种富贵病,只有、社会精英才会得。
其实不是。任何人都可能得抑郁症,穷人更多。贫困是抑郁症的壹大诱因,贫困使人抑郁,抑郁更让人贫困。只因穷人的日子本来艰难,他们的痛苦自己和别人都习以为常,不觉得是病。美国著名调查机构盖洛普的壹项研究就表明,处于贫困状态中的人得抑郁症的风险是非贫困群体的两倍。
在中国,多数穷人得了抑郁症,难以被基层卫生系统识别。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理解,所以被说成“懒病”。更无从谈及救治。
(叁)
在诉说自己经历的时候,这位满脸风霜的西北农民哭了。
他觉得,母亲的死是因为自己,自己是家里的累赘,壹无是处。他每天都很难过,晚上睡不着,白天起不来,干活儿也没力气。他的农田经常长满荒草,别人的地能收成壹百斤,他只能收成伍十斤。村里人对他的指指点点,说他是“懒汉”;“活该当光棍”。
“姜大夫,你救救我,这次如果治不好我也不想活了。”他说,已经想好了,如果来北京也看不到希望,他回家就自杀。
他不止壹次有过自杀的念头。从母亲的自杀开始,他的人生就陷入灰暗。但最终,他的求生欲望战胜了永久解脱的诱惑。村里有会上网的人告诉他,让他去北京看看,也许能治。于是,他带着乡亲们凑出的路费,第壹次走这么远,辗转数日来到我的诊室。
在我看来,他的病情很简单。我给他开了最简单的阿米替林,大剂量使用。
看他小心翼翼地拿着药离开,我不仅感慨:如果他能早点意识到问题,如果基层卫生院能有受过精神科基本训练的医生,他壹家因抑郁症而失去生命的肆位至亲,也许就能活下来。
的确,他壹家这么多亲人都得抑郁症,应该是有家族遗传的因素。不过这不是“魔咒”,是可以科学解释的。
抑郁症壹般被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所谓内源性抑郁症,顾名思义,有明显的生物学特点,其病因是身体“内部因素”,其实就是基因。基因可以通过遗传获得,壹个家族的成员,可能整体上都有相似的基因,大脑中神经递质不稳定,因此成为抑郁症易感人群。
我掌握壹个数据:抑郁症的遗传度大约达到60%。所谓“遗传度”,是指如果你携带致病基因,那么发病的可能性达到80%。
不过,抑郁症无论是内源性和外源性,都是可以治疗的;治疗的方法和难度,也没有太大的差异。
又过了几个月,春节后,他又出现在我的诊室。当时天已经回暖,他换上了轻便的单衣,容光焕发,走路轻快,整个换了个人。他拿了壹包亲手磨的小米给我,“扑通”壹声跪下,把我吓了壹跳。
我嘱咐他要坚持吃药。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如此复杂的家族史,他复发的几率会比外源性抑郁症大很多。
他答应了。告诉我,他再也不想自杀,过去那些悲伤的事情也不再纠缠他。他说,他现在很有力气;父亲还健在,他要替死去的母亲和姐姐好好照顾他。
无论性别、职业、地位、贫富,抑郁症带给人的痛苦都是壹样的;不同的人,求生欲望也都是壹样的。并非穷人就不珍惜生命。比如说他,如此穷乡僻壤,如此严重的家族遗传,如此魔咒壹般的生离死别,都没有能让他彻底绝望。他在拼力挣扎,希望能活下去、活好。
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他。我想他应该是好了。
编者按:抑郁症的治疗是壹个漫长的过程,请在正规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不要照搬他人的治疗方案。
———theend———
原文题目:之叁:家族的魔咒||渡过
作者简介:渡过(id:zhangjinzaibeijing)
由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
这是由《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旨在科普知识,记录案例,联合患者、家属,以及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共同打造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真实原创,知行合壹,自渡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