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导读李维榕丨授权转载于十分心理(shifenxinli)好端端的壹个人,为什么会选择不说话?“选择性缄默症”(selectivemutism)是个有趣的症状。这也是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因为说话不说话,本来就是壹种选择,为何选择不说话,就是壹种病?这个男孩十伍岁,就是被诊断为“选择性缄黙症”。从小学开始,他就不开声...
李维榕丨授权转载于十分心理(shifenxinli)
好端端的壹个人,为什么会选择不说话?“选择性缄默症”(selectivemutism)是个有趣的症状。这也是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因为说话不说话,本来就是壹种选择,为何选择不说话,就是壹种病?
这个男孩十伍岁,就是被诊断为“选择性缄黙症”。从小学开始,他就不开声说话,老师拿他没有办法,只能让他用眼睛来表达,同意时眨壹下,不同意时眨两下。又叫同学去帮他,让他向同学低声耳语,然后由同学代他发言。这些办法在小学时还行得通,甚至让他看来很有独特个性。但是上了中学,壹个不肯说话的人就很难生存,因为很多学习都是小组活动,同学再也不肯与他共组,免得被他的奇怪行为拉低全组的分数。
转介这个家庭的社工感到十分气馁,他说:
“无论我怎样努力,以各种方法去启发他,换来的仍是壹个毫无表情的反应!”
原来他在家中也是壹样不爱说话,家的面积很小,他睡在厅中,自己用书籍堆成壹道墙,谁也不许碰。母亲不小心移动了,他就会大发脾气,闹个不休。父亲看不过眼,但是每次教子的经历,都是不欢而散,甚至被疑为虐儿。
这个家庭,牵涉了各种不同服务机构。每个人都想让这个青少年说话,但是千军万马,都无法让他开金口!
他们要求我们为这家庭作壹个评估,同时警告我说:“别想他会与你说话!”
其实要他说话,并不是我的目的,我只是好奇,这个少年可以长久地保持缄默,身旁必有很多代言人。
与这壹家叁口会面时,少年人固然不说话,父母也没有什么话说。父母亲只是零零落落地数落儿子:不听话,不回应,东西乱放,起居没有规律。焦点都放在小孩身上,好像问题完全属于小孩壹个人的。治疗师最怕碰到的情况,就是父母壹同向你投诉儿女的行为问题,让你无从着手。
因此我对他们说:
“小孩是家庭的产品,在谈小孩前,能否让我先了解你的家庭?”
母亲其实是个健谈的人,她坦白地告诉我们,自己在国内的农村长大,丈夫是媒人介绍的,相识半个月便谈婚嫁。来到香港,发觉壹切都与想象中不壹样。她说:“当时很不习惯香港的居住环境,像笼屋壹般!实在难受。”
加上这是丈夫的第贰次婚姻,还留下壹个几岁大的儿子让她照顾,壹结婚就做母亲,而且小孩对她十分抗拒,处处排斥她,可见这个过埠新娘有多为难。中港婚姻的悲哀,就是夫妻的结合,往往基于不同的需求,男人想要壹个家,女人向往壹个更好的天地,本来并无不妥,问题是,这种结合很容易造成壹种同床异梦。来港贰十多年,她还是保养得十分年轻。她承认,与儿子关系特别密切,与丈夫就无可奉告。谈起妻子的经历,丈夫没法接话,只好问她说:“你有不开心的地方吗?”没有等她回应,便代她答道:“她壹直都很快乐,没有不满意之处!”
对丈夫而言,他的最大苦恼是小孩不听话,只想有人为他把小孩修理好,他并不愿意去想妻子是否快乐。单凭这个小回合,就可以想象这对夫妇之间有着多大距离,反而是那个不说话的小孩,眼珠不停转动,紧紧地关注着父母的壹举壹动。
其实壹个人不说话,并不等于没有表达,眉目之间,他壹直是不断地回应着我们的谈话,只是不用语言而已。
我让少年人坐到我的身旁,对他说:“他们都说你不爱说话,你知道吗,不爱说话的人,耳朵特别大,你的耳朵大吗?”
他听话地坐到我旁边,让我像医生壹样检查他的耳朵。
我又说:“不用嘴巴的人,特别会用眼睛,你的眼睛流利吗?”
他的眼睛十分清朗,真的溜来溜去极为利落。
我又说:“你选择不说话,壹定有你的理由,听说你在家中用书本把自己包围起来,是想要保护自己的空间吗?”
他听不懂我的话,用眼睛示意叫我解释。
我说:“有时大人的世界过于复杂,小小孩就会把自己收藏起来,用尽办法与外面的世界划分界线。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他微微点头。
与壹个不用语言的人沟通,往往造成的效果就是他越不说话,你就越说话,而你越说话,他就越不说话。因此我必须记着不能比他更着急。但是在旁观看的母亲就按耐不住,几乎所有我问小孩的话,都被她抢着代答,她是小孩的声音,小孩的手脚。我叫小孩站起来让我看看他有多高,母亲的身体立即就移动起来。可见常年以来,母亲的满腔情怀,关注与渇望,都投注在小孩的身上。怪不得小孩壹方面依靠她,壹方面又控制她。
好在这是壹个明智的母亲,她知道长此下去,小孩就会成为“隐青”(*请留意文末对“隐青”的解释),只是她不知道,她自己也不知不觉成了“帮凶”。
我继续对小孩说:
“我知道你为什么不说话,因为壹直以来,很多人都代你说话。只是这办法在孩童时代还行得通,长大了就会困难重重,而且长期没有说话,想说也说不出来,因为已成习惯,你担心吗?”
他点头,努力发出壹些单字,我看这小孩长得唇红齿白,面上已经长胡子了,便忍不住开他玩笑:“你看,你已经长胡子了,谁帮你刮胡子,是妈妈吗?”
他们都笑起来,母亲也笑着自首:“他问我怎样刮胡子,我自己没有这个经验,只有凭想象去给他示范。”
我问:“怎么不去问爸爸?”
这才确认,父亲在家中好像完全没有角色。
我叫少年拿出纸笔,把“隐青”两个字写下来。他背着壹个大书包,却说没有笔,当然又是妈妈为他找笔。又说没有纸,这次母亲没有动,倒是父亲从衣袋里找出壹张纸头给他。
我见少年人的字体十分清秀,便说:“如果不想做‘隐青’,就写下你的决心吧!”
他真的写下“我不想做隐青!”
我示意他找父亲帮手,他带着纸条走到父亲跟前,父亲却说了壹大堆与话题无关的教训。我叹壹口气,对父亲说:“我相信你壹定很久没有与小孩谈话了,儿子找你帮他,你能否痛快地回应:好!我帮你!”
母亲这才加把口说:“与他说话是对牛弹琴!”
也许你现在明白,这少年为什么选择不说话。他周边有太多保护网让他不必开口,他的家庭关系也有太多难言之隐,虽说是选择性的缄黙,其实他别无选择!
*注:隐青,也称“隐蔽青年”(日语:引きこもり、ひきこもり、引き笼もり,英语:hikikomori,socialwithdrawal,有台湾译者戏称家里蹲废材或译为茧居族),是日本的文化依存症候群。指人于某种程度狭窄的生活空间之中不出社会的意思。具体来说,大部分的时间在自己的房间度过而不去学校与公司的状态,或是如同那样的人称呼为隐蔽青年。指壹些面对各种社会排斥而选择自我封闭,过着足不出户生活的青少年。(来自百度百科)
-end-
《李维榕:好端端的壹个少年,为什么选择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