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导读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一种在心理学上常见的现象,意思是人会不自觉地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的结果往往会印证预言的发生;另外也指外界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对...
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一种在心理学上常见的现象,意思是人会不自觉地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的结果往往会印证预言的发生;另外也指外界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期望行事。众所周知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是一种自证预言。
生活中的很多事例都可以用自证预言来解释。以求职为例,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很有可能会被将要面试的公司录取,他在行动上就会积极地进行准备,从简历到服装到面试流程都会精心筹划,最后被录取的可能性也就更大。相反,如果一个人对新职位并没有多少把握,他觉得自己无论做多少努力也没用,很有可能消极应对,敷衍了事,最后也大概率因为表现不佳而被刷掉。事情过后,他可能还会对自己说:“我早知道会这样!”
自证预言在儿童身上的效用更加明显,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儿童本身的认知不完善,他们主要通过外界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如果周围人都告诉一个孩子他很优秀,可以把某件事做得很好,这个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很棒,也更有信心更投入地去做,积极的行为往往会带来积极的结果。
二是因为儿童比较在乎周围人的评价。当大人对他抱有很高的期待,孩子为了满足大人的期待也会努力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因为他不想让别人失望。当孩子做得好,会收获到好评,这些好评也会让他更加坚信自己的能力。
对于家长来说,可以充分利用“自证预言”效应来促使孩子做出更好的行为,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取得进步。
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把这些发现经常说给孩子听。“妈妈发现你很勤快,每次玩过之后都把玩具摆放整齐”,“爸爸发现你写字时坐得很端正,眼睛和作业本的距离刚刚好”,“我们看你每天都会坚持练习跳绳,你一定可以跳得越来越好”,这些话只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家长都可以多多说给他们听。孩子意识到自己有某些优点,会更加乐意展示自己,也更能坚持某些行为。
家长还要学会巧用“自证预言”帮助孩子面对挫折。自证预言可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也可能会打击孩子,当他们表现不好的时候就会显现出来。以考试为例,如果孩子的成绩不理想,周围的人再因此批评他,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很糟糕,甚至不愿意做出努力。不努力的结果会再次导致成绩不理想,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一种自证预言。但是,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一种。
在类似的事情上,发明家爱迪生的母亲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爱迪生7岁时患了猩红热,病了很长时间,造成耳聋。他8岁上小学,可是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老师就认为他是低能儿劝他退学。回到家之后爱迪生很难过,母亲对他说:“老师说你是差等生,你感觉到羞耻对吗?但是母亲不以为然,我在老师面前发过誓了:学校认为你是低能儿,无法教育,我会在家里好好地教育你,无论如何要使你成为世界上第一等人物。”
似乎是为了印证母亲的预言,爱迪生在母亲的指导下如饥似渴地坚持学习,无论冬夏。母亲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爱迪生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带动下,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一目十行,过目成诵。8岁时,他读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和狄更斯的著作和许多重要的历史书籍。到9岁时,他能迅速读懂难度较大的书,如帕克写的《自然与实验哲学》。后来,他更是创造了无数发明,造福人类。
爱迪生的事迹充分证明了自证预言的效力。
但是,父母在运用这个效应时不能盲目,要考虑到孩子本身的能力和兴趣,给孩子制定的目标要合理,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心理压力。否则,当孩子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时,可能会陷入自我怀疑和放弃,这就背离我们的初衷了。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文章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