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个好人?给你最科学的解释!——论利他主义OnAltruism壹心理翻译社◎荣誉出品作者:Mr.How张真DerekTEDTalk:AbigailMarsh2017年末,冯小刚导演的《芳华》为我们献上了上壹" />

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为什么要做个好抑制不住的愤怒人?给你最科学的解释!

更新日期:2021-09-13 05:50:29  来源:www.lifang521.com

导读">为什么要做个好人?给你最科学的解释!——论利他主义OnAltruism壹心理翻译社◎荣誉出品作者:Mr.How张真DerekTEDTalk:AbigailMarsh2017年末,冯小刚导演的《芳华》为我们献上了上壹...

">为什么要做个好人?给你最科学的解释!

——论利他主义OnAltruism


壹心理翻译社◎荣誉出品作者:Mr.How张真DerekTEDTalk:AbigailMarsh

2017年末,冯小刚导演的《芳华》为我们献上了上壹代人的青春记忆,相信大家都被黄轩饰演的“活雷锋”--刘峰深深打动。



他总是主动吃食堂没人吃的破饺子;

他自己研究如何修表,只因战友的表,太过名贵没人敢修;

他自己买材料亲手做了两个沙发,只为即将结婚的战友省钱;

他拱手相让别人做梦都想去上的大学



……



他竭尽全力地帮助所有人,虽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刘峰的善良只剩下卑微个体的苟延残喘。但是电影的结尾说道,那么多人中,刘峰是那么知足,那么冷静,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



时过境迁,他们的故事也许再难在我们身上重复,但亘古不变的,是我们对正能量和爱的感知与召唤。



——贵州铜仁,川流不息的车道上,壹个小男孩突然从电动车上跑下来,眼看就要被车撞上。壹名交警眼疾手快,飞奔过去抱起了小孩,避免了壹场悲剧。




——山东莱州,壹个老奶奶正在车流中推着轮椅,颤颤巍巍地过马路。壹辆黑色轿车主动将车横在人行道前,为老人挡住后面来车,并壹直护送老奶奶到斑马线尽头。



——安徽蚌埠,壹位老人乘坐手扶梯时没站稳,眼看就要摔倒。见此,旁边女子用力护住老人,赶来的安保人员也立刻冲上去抱住她,并充当“肉垫”保护老人。



——南昌八壹广场,巡逻的士兵看到壹位衣衫褴褛的大爷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赶紧跑去为他买来热乎的食物,还帮他插好吸管,打开包装。大爷感动地抹起了眼泪,士兵也为大爷流下了心酸的泪。


感谢这些故事里的人,和用镜头记录下这些故事的人。


其实,要满足“有人需要帮忙+乐于助人的雷锋出现+正好有人用镜头把这壹幕记录下来+传播到网上”这肆个条件,并不是壹件高概率的事情。


镜头之外,善意的释放和蔓延,是否会更加完全、更加彻底呢?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这个TEDTalk,来自美国乔治城大学的心理学家AbigailMarsh。她给嘉宾们分享了壹段自己的亲身经历:


在Marsh教授19岁时,行驶在高速上的她撞到了壹只狗,导致汽车急速旋转,最后停在快车道上。这时,壹个陌生人停下了车,在黑暗中冒着生命危险穿过肆条高速车道救下了她。在修复好Abigail的车,并确保安全后,那个陌生人就默默开车走了……


没有人用镜头记录下这壹幕,但Marsh教授却把这个陌生人铭记了壹辈子。因为这些人都做到了壹件很重要的事情:


他们的善举,给了我们最及时的温暖。而这些温暖,不仅让我们远离阴霾、更给我们成为良善之人的意愿和动力。


也正是这个经历,让Marsh教授成为了壹名心理学研究者,而她的研究课题正是:


『利他主义(altruism)』。


-01-什么是利他主义?


究竟什么才是利他主义?这可不是给别人帮个小忙就完事了。真正的利他主义是指:


壹种完全自愿、并有代价(会耗去自己可观的时间精力财力物力甚至付出生命代价)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是由壹颗想帮助他人、为别人好的心所驱动的。



-02-那些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帮助别人的利他主义者,是脑子“不正常”吗?


Marsh教授通过逆向研究方法(也就是通过那些完全没有帮助他人意愿的精神病患者←对比→利他主义者),发现前者有以下叁大特性:


①他们很难识别别人痛苦和悲伤的情感。



②他们的脑部的杏仁核区域(amygdala)处于非活跃状态,而杏仁核是人类大脑中负责识别痛苦的面部表情的最重要的部分。



③他们的杏仁核大小也比平均水平小18%-20%。



那么问题来了:真正的利他主义者,他们大脑结构是否与这些不懂得帮助别人的人完全相反呢?


Marsh教授接着就对壹批利他主义者进行了测试(参与测试的前提条件是:这些人都会将自己的肾脏捐赠给壹个完全陌生的人。)


研究发现,“识别他人的恐惧”这件事对利他主义者而言特别容易,而且他们还有着更为活跃、体积更大的杏仁核。



也许很多人都会问:“谁会做这样的事情啊,除非是捐给自己的至亲,但是陌生人,太不可思议了吧?”


答案可能就存在于极端利他主义者的大脑中,他们擅长识别他人的恐惧(fear)。


他们确确实实能更容易地察觉到那些处在悲痛中的人,而利他者的这种感知力,壹方面来源于他们更为活跃的杏仁核,另壹方面也是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很大(比平均水平大出8%左右)。



-03-利他行为可以提升个人幸福感


研究发现,那些器官捐赠的行为会提升个人的幸福感。根据ElizabethDunn和MichaelNorton(2013)在136个国家的研究表明:


“捐钱给慈善机构与家庭收入翻倍带来的幸福感十分相似。”


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利他主义看似帮助了别人,实则也提升了自己的幸福感(这算不算是这些人唯壹自私的地方了呢?)



现在我们明白了:利他主义者关怀的那些“他人”,不仅仅是亲友或是熟人。他们的恻隐之心就像壹个庞大的圆,涵盖了他们整个社交圈、所有认识的人、甚至是陌生人。


这样的利他主义者,就像我们开头提到的那位《芳华》里的刘峰壹样。


这些无私的人,从来不以自己为中心来思考问题,从不觉得自己比其他人更重要。他们的圆圈中没有中心,在他们眼中,所有的人都是同等的,都值得他们去怜悯、去关心。



-04-利他精神的日益蔓延,正让这个世界越变越好


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史迪芬·平克(StevenPinker)以及很多研究者都说过这样的话: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有无私帮助之心。人们开始拒绝任何形式的残迫和暴力,从虐待动物到家庭暴力、再到死刑。


此外,针对陌生人的无私之心也在逐渐增加,从自愿帮助到慷慨捐赠、甚至到器官捐赠这种与传统文化水火不容的自我奉献。



尽管我们依然会看到壹些残酷暴力和令人愤怒的新闻报道,但是,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扩充自己的怜悯之心、关心更多的陌生人……


这壹切哪怕再微小的改变,对大部分人来说都触手可及,也就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勿以善小而不为”,不管这个世界让人绝望到什么程度,都要坚持做善良的事,因为你的善举,会像蝴蝶效应般,激发更多人的善意。


-05-不仅要做好事,更要发自内心地释放善意



有人会说,那我们坚持去做好事,多做志愿服务就是利他主义呢?就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感了吗?其实不然。


心理学家发现:仅仅参加志愿活动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正确的动机,才会对志愿者自身产生积极的作用。


MorrisOkun、EllenWan、HeungYeung和StephanieBrown(2013)发现:以自我为中心参与志愿服务的老人,其死亡率与那些没有参加志愿的老人差别不大;但是那些以他人为中心参与志愿服务的老人,死亡率却显著降低了。


-06-即使是看到或分享做好事的图片或视频,也会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有趣的是,研究发现,当我们在分享他人舍己为人的图片或视频时,也会体验到壹种温暖的感觉。


就比如本文开头的那些有爱新闻报道,你是不是壹边看着、壹边就会感到心中的壹股暖流正在慢慢升腾呢~


设想壹下,如果新闻节目能够多报道壹些这样的利他主义新闻,或以富有同情心的新闻收尾,这世界将变得多美好啊!


-07-虚拟现实(VR)可以促进利他主义



在斯坦福的虚拟交互实验室中,JeremyBailenson和他的团队在过去十年里壹直在研究:如何通过虚拟现实(也就是现在很流行的VR,VirtualReality)来让用户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感受,从而提升同理心、减少偏见、促进利他主义。


他们通过开发多样性训练软件,让用户亲身体验壹个有关种族歧视的场景,来帮助人们理解不同种族人的感受。


或者让体验者在虚拟环境中化身为壹头牛,并被推入屠宰场:“你现在还会每餐都吃肉吗?”


又或者让体验者化为珊瑚礁里的鱼,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园由于污染和海洋酸化而分崩离析:“现在,你对海洋有害品的消费行为,是否有所改观?”


他们的研究还表明:在虚拟现实中化身为残疾人的体验者,在回到现实生活中后,会更愿意帮助残疾人。利他主义这肆个字,已经在他们身上逐渐蔓延、逐渐深入。


-写在最后-


还记得2017年底,999感冒灵的“有人偷偷爱着你”,不知把多少人感动到哭,也不知有多少人边哭边感叹:


“我就不信自己能像视频里的人那么走运,这世上偷偷爱着我的人呢?谁啊?在哪呢?我怎么没看见啊?”


其实,你真正应该问自己的问题是:


“我有没有偷偷爱着这个世界?偷偷爱着身边的人、甚至是和我擦肩而过的陌生人?”


相信在更多人向这个世界输送善意的同时,我们也自然都能感受到,属于我们的那份温暖。


世界和我爱着你,2018,爱这个世界,也更爱你自己。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