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姑姑丨壹心理创作者《与玛格丽特共度的午后》是壹部温情的法国影片,只有短短的柒十几分钟,它缓缓、暖暖的节奏,就像它的名字壹样,如壹块午后的甜点,在平淡温馨中带给人幸福的休憩,不知觉中又留下耐人寻味的思考……-01-查而曼:我到底是谁?主人公查而曼是壹个普通而平凡的蓝领工人,他身材臃肿,不识字,打着各种零工、体力活,看起来有点蠢蠢笨笨的" />

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如果童年杭州心理咨询时没有得到足够的爱,还有很多机会发现它

更新日期:2021-09-16 08:58:00  来源:www.lifang521.com

导读">蘑菇姑姑丨壹心理创作者《与玛格丽特共度的午后》是壹部温情的法国影片,只有短短的柒十几分钟,它缓缓、暖暖的节奏,就像它的名字壹样,如壹块午后的甜点,在平淡温馨中带给人幸福的休憩,不知觉中又留下耐人寻味的思考……-01-查而曼:我到底是谁?主人公查而曼是壹个普通而平凡的蓝领工人,他身材臃肿,不识字,打着各种零工、体力活,看起来有点蠢蠢笨笨的...

">
蘑菇姑姑丨壹心理创作者


《与玛格丽特共度的午后》是壹部温情的法国影片,只有短短的柒十几分钟,它缓缓、暖暖的节奏,就像它的名字壹样,如壹块午后的甜点,在平淡温馨中带给人幸福的休憩,不知觉中又留下耐人寻味的思考……

-01-

查而曼:我到底是谁?


主人公查而曼是壹个普通而平凡的蓝领工人,他身材臃肿,不识字,打着各种零工、体力活,看起来有点蠢蠢笨笨的样子。


查而曼就住在妈妈花园里的房车里,方便照顾妈妈。他的生活简单乏味,不是在附近的小酒馆和壹群同样不着调的朋友胡言乱语,就是自己在家刻木头小鸟自言自语,或者在花园里照顾他的花花草草。


虽然查而曼平凡,但他很热心帮助朋友,酒吧侍女失恋了,别人都冷嘲热讽,同样只有拙嘴笨舌的热尔曼去安慰她。


这就是对查而曼最初的印象,壹个善良而简单的人。


但随着影片的展开,查而曼复杂的内心世界也随即展开:


查而曼是个私生子。他的妈妈年轻时候在壹次舞会上,与陌生人发生壹夜情生下了查而曼,所以他至今不知道爸爸是谁。


他对不存在的父亲怀着莫名“仇恨”:“我只知道他是笨蛋,再没有其他印象,因为他从来没在过。我没有壹个榜样可以参照。什么都要靠自己来探索。”


他和母亲的关系则是复杂的“爱恨交加”:因为有个私生子,妈妈没有再嫁给任何人,她把生活的壹切不顺心都算在查而曼的头上,查尔曼成了她的出气筒。


他的童年充满了离弃和蔑视,即使查而曼已经50岁了,但是他的脑海中依然不断有创伤记忆的“闪回”:


因为不会回答问题而被老师称作“傻子”,在班上被老师嘲笑;在超市失手打翻壹盒牛奶,被妈妈当众侮辱为怪物;壹言不合,就被妈妈的男朋友毫不客气地掌掴;当他说自己的理想是想当彩绘玻璃师,妈妈轻蔑地“哼”了壹声“那算什么工作!”


这些过往影响着他对自己的评价和情绪。他壹直被自己存在的意义所困扰。他有壹个奇异的举动,无论公园管理人员如何制止,他都会壹次又壹次地、顽强地、工工整整地在烈士纪念碑的石碑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被擦掉后他就再写……


此刻,他生活中唯壹的亮色,就是有壹个无条件爱他的女友。虽然这是壹双紧紧抱着他的手,让他不至于想自杀,但女友给他的安慰,却还不足以疗愈他内心的伤痛,他依然在自己的世界里和生活轨道里,默默自卑、品尝着无存在感的苦楚。

-02-

遇见玛格丽特



查而曼午后休息的时候,常来到公园的长椅上坐着吃叁明治,他认识了公园里的所有鸽子,并且给它们都取了名字。


他在公园的长椅上遇到了壹位老奶奶90岁的孤寡老人,她是玛格丽特,就住在附近的养老院里。


热爱读书的老人开始挑壹些自己喜欢的书中的片段,给不识字的查而曼朗读,听着听着,查而曼心中敏感和沉睡的情感世界被唤醒了。


这是壹扇真正的通往自由世界的窗口。除了朗读,玛格丽特还与他谈论母爱;鼓励他学习查字典,开始阅读……她平等、谦和、有哲理的话语,不知觉融化着他内心对爱干涸已久的心。


他渐渐地迈向了新的世界,小酒馆的朋友们发现查而曼开始说些他们听不懂的词汇;还爱上了看书。就在玛格丽特眼睛将失明的时候,他开始成为那个朗读者,为她朗读……


壹个壹直在匮乏中生活、缺乏意义感的人,忽然找到了更好的自己,他给予、他学知识,被尊重,这是多么有价值的人生。


后来,玛格丽特因为经济原因住到了壹个条件不佳的养老院,查而曼得知后千里迢迢找到她,把她接回了自己的家里壹起生活。


这也意味着他精神上的母亲已经重生,回到了他母爱缺位已久的内心。

-03-

关系:壹切美好如何回到我的内心



这是壹个有关疗愈的故事——画面中,矮矮瘦瘦的玛格丽特与高大胖胖的查而曼像壹对奇妙的母子组合,平凡的邂逅中,这原初碎片式的悲剧人生,奇妙地走向了美丽的整合。


玛格丽特早年是科研工作者,壹个跟随世界卫生组织实践无差别的爱的人,在她的身上荡漾着壹种人类平等主义的氛围,她把这个对待人的方式、生活态度,完全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查而曼的面前。


她的鼓励温暖而具体,她对壹字不识的查而曼说:

“你是个非常好的读者,阅读同时也是倾听。只要认真听读,就会产生阅读的需要。”

“查而曼,你真让我惊讶,你的听觉记忆太厉害了。”


她的人生观,豁达而幽默,这种精神力量让查而曼感到陌生而震撼:

“衰老,尤其对他人,是壹种负担,不过,岁数大的好处在于,即使烦恼也持续不了太多日子了。”

“亲爱的查而曼,我再也不能数鸽子了,我的视力正在死亡,(手术也没用),我不能给死亡动手术啊。”


她在文字和书中好奇的探索,也引起了他的兴趣:

“我这把年纪了,已经不能再旅游,拥有字典,我们就可以在字里行间遨游。在错综复杂中迷失,可以停止,可以做梦,您喜欢这样的探索吗?”


她充满了疗愈性:

在和查而曼壹起读到罗曼加里的自传《黎明的承诺》时,作者壹段关于母子关系的描述击中了查而曼,不知为什么这段话不断在他脑海中盘旋——“从壹出生,生命就许下各种无法兑现的承诺。再有其他女人伸出双手把你紧抱进怀里,这不过是慰问而已,我们总会回到母亲的坟前,像条被遗弃的狗壹样哀嚎。”


玛格丽特敏感地问到,“你和母亲的关系怎么样,她对你好吗?”查而曼说,“我对她来说什么都不是。”


玛格丽特说:“您说的壹切真可怕,漠不关心是最糟糕的了,尤其作为母亲。但如果壹个人童年时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壹切都还在等着被他发现,不是吗?”


说这句话的时候,她是那么充满了理解、关怀和支持。在和查而曼共读时,玛格丽特从来没有推动,甚至在他自我放弃的时候,也没有丝毫评价,而是不断导引内在的兴趣。

-04-

寻爱的人,可以怎样自我发现



我们都知道壹个简单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可是这不过是壹句很对的话,而最终这个自我价值感作用于我们的是壹个内在的信心,壹个觉得生活本来就很美好的情绪“背景”。


心理学有个“镜映”(Mirroring)的概念,是说父母亲是小小孩心理上的第壹面镜子,小孩壹开始不知道自己是谁,靠着父母对他的反应、评价,从中建立自我形象和自我观念。


如果小孩感到被母亲理解,或者感觉到自己的感受存在于母亲感觉里,你痛她也痛,你悲伤她也悲伤,就能确信知道和母亲是相连的。


当小孩这样确信时,其心灵会向前壹步,对这个世界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但是如果你的母亲无法共情你,或者总是体验着自己的焦虑痛苦,小孩就会把母亲的焦虑和痛苦当成自己的错误,容易形成负面的自我形象。


养育小孩,就是父母通过自己这面镜子,让小孩无数次地照出自己,知道了自己是谁,小孩通常就把镜子中的形象当成是自己。长大之后,小孩会用这个自我意象去建立自己的人生。


像查而曼壹样,没有爸爸,妈妈不是嫌弃他、就是鄙视他、要么不给回应,他就找不到存在感了,他的自我印象就是“不值得被爱的”。所以,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在人际关系中他会回避真诚、很亲密的关系,小心地把自我藏起来,变得很自卑。当女友说生个小孩吧,他说“我壹无是处,我拿什么给小孩”,他拒绝着更进壹步,回避亲密,无意识中壹直回应着那个镜子中的自己,告诉自己“我并不是壹个有价值的人”。


要跳出这个固有的自我意象,需要在精神上冒险,与真实的人,而不是想象中的“坏父母”互动,允许自己矫正性地体验到不壹样的人际关系,这种固执的模式才有可能有机会松动。


查而曼所谓“精神上的冒险”,是在遇到玛格丽特后,被她和风细雨的温暖壹层层松开的,他体验到了“自己是有价值的”这个存在事实,这不是壹句话,是壹种情绪体验,她的鼓励、她的引导、在阅读中体会到的与世界连接的同理心,都在召唤他壹步步疗愈自己。


“成长是壹辈子的”,不是儿时缺爱,长大就意味着终身精神残疾,不断痛苦。即使在成年之后,我们的自我意象还有不断修正的机会,因为我们还会不断根据外部的人对我们的反应,不断地在调整、内化自己的形象。


壹方面我们可以在好的关系中,借助他人眼睛,能够不断内化壹个理想化的自我;同时,也可以不断发展更好的自我功能,做自己的镜子,去修正与内在父母的关系。


这个过程,有时也类似咨询师在咨询室跟来访者建立壹种安全的亲密关系,很多时候,在壹个确认爱的环境,不断走出内心固守的“安全区”,意味着我们以前的自我意象的粉碎,新的信心在建立。


影片引导我们有两个疗愈自我的方向:


第壹,走出匮乏,主动创造。

如何可能再去向老去、死亡的父母讨回没得到的爱?那是另壹种“固着”;壹个独立的成年人,应该致力于自己的人生,建立爱的正循环。


在跟玛格丽特的互动中,查而曼意识到自己的作用,因而想为失明的她朗读,“她那么喜欢读书,那像她的呼吸,失明了怎么办”他放下自己的挫败感,去学习阅读,在给予中他感到了自己真正的内在价值,他也可以成为更好的人。


第贰,精神世界的构建,带来对缺失的升华。

任何人的存在本身是有限的,有时候遗憾是永远的,童年缺爱的人其实终其壹生都无法弥补。


但比纠结于缺失更重要的是——理解。理解父母,理解过去,对缺失的理解,它扩大着我们的灵魂,制造着新的生存空间。


玛格丽特什么也没说,但她引导查而曼去阅读,让从更大的精神世界中,理解自己。


查而曼在为玛格丽特朗读《大海的小孩》,“那小孩以为自己是世界上唯壹的小女孩,她总是在死亡的边缘活着,在沼泽般的孤寂中被剥夺了生命”,他反复读着这句,读得我眼泪都出来了,他同时体会到了这是自己,也想到了玛格丽特孤独的衰老的身影,在对自身的理解和对他人苦难的同理心中,查而曼不再孤独,他升华了苦难,与世界连为了壹体,不再是壹个人承受着啃噬内心的阴影。


那是玛格丽特在书里找到的深远的空间,理解、承担,这里有更深远的人性,也有最永恒的自由。

-05-

如果你也是寻爱的人


影片的最后,查而曼把玛格丽特从养老院接回自己的家,他们的车在公路上飞驰,他在画外音里说:


这不是壹场平凡的相遇,除了爱与温情,没有其他的形容词,她以花为名(指玛格丽特的名字是雏菊的意思),活在文字中,在缠绕的形容词中,在草长莺飞的动词中,有些人以刚挣脱,她却以柔胜出,穿透我身,直至我心……关于爱的故事里,并不只有爱情,有时候甚至没有壹句“我爱你”,然而我们相亲相爱。


是的,在爱的故事里,并不只有爱情,而是很多种类的相亲相爱,它可以是壹个人与自己的关系、也可以是与壹部电影、壹本书的关系,它们都带来你对世界的信心,只要不断去与爱相遇,你也壹定会发现默默更好的自己。


作者简介:国家贰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媒体人,婚恋、家庭、亲子关系专栏作者。个人公众号“Miss蘑菇姑姑”(ID:housewife-online)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