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导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协助孩子培养更多有益的兴趣。如阅读、听音乐、运动、学习人际交往……切忌让孩子对网络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寒假是青少年网瘾频发期,随着假期即将来临,许多家长不免开始担心孩子被“网瘾”网住,影响正常的学习,更影响心理健康。“网瘾”让好学生变成问题少年小江原本在省城的一所重点中学就读,初中前两年一直是实验班的好学生,初三学期开始因为上网成瘾而陷入网络游戏里...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协助孩子培养更多有益的兴趣。如阅读、听音乐、运动、学习人际交往……切忌让孩子对网络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
寒假是青少年网瘾频发期,随着假期即将来临,许多家长不免开始担心孩子被“网瘾”网住,影响正常的学习,更影响心理健康。
“网瘾”让好学生变成问题少年
小江原本在省城的一所重点中学就读,初中前两年一直是实验班的好学生,初三学期开始因为上网成瘾而陷入网络游戏里难以自拔,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在今年中考前夕被伤心的父母送往外地的网瘾治疗中心戒除“网瘾”。
李键上初一时阳光、健康、学习好,还担任了班长,学会上网后逐渐成瘾,并且有了早恋的女友,再没有心思安心学习。当过兵的父亲气极而怒,屡次打骂也没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相反严管之下的李键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在一次和父亲发生激烈的冲突后,用榔头锤杀了生养他的爸爸妈妈。当太原刑警到大同抓捕李键时,他依旧安然地坐在网吧里上网。
据媒体报道,2013年,西安邮电学院劝退336名学生;徐州工程学院对115名学生作退学处理,156人作留级处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均是因为迷恋网络,导致学业荒废,多门功课都亮了红灯。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在青少年网民中,网络成瘾者占了1/10。长期关注和研究青少年犯罪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对工读学校调查发现,在青少年犯罪的各类案件中,有六七成的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是因为沉迷网络。他认为网络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网瘾”满足了不健康的心理需求
上网成瘾一般是出于某种需求,可以细分成网聊、网游、网色三类不同的需求。网聊的原因可以归结到缺乏伙伴和精神层面的需求(关爱支持);网游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伙伴缺失、自信心和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追寻快乐逃避压力,以及青少年对于游戏快乐的需求;网色的原因和青少年的生理需求有关,包括对于性的神秘感的探究和对于性的懵懂。
“网瘾”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社会能力都会产生很强的负面影响。在生理方面,长时间上网,可能出现视力下降、睡眠节律紊乱、倦怠、头痛、头晕、食欲不振、易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必然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在心理方面,则可能出现自卑、交流能力下降产生社交障碍、性格内向、不能和家人进行沟通甚至于对抗。在社会能力方面,很多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不懂得珍惜生命都是因为沉迷网络。
“网瘾”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目前,国际上把上网成瘾称作是“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IAD。由于我国网民的整体低龄化,导致了大部分的网民的心智都还不健全,青少年由于特殊的人格特征和心理需求,容易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而中国家庭传统的教育方式如溺爱、控制、忽视、专制,使得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时缺乏心理学知识,在生活上无限溺爱,在学业上极端控制,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很大的反差,极易将孩子推向虚幻的网络世界以寻求满足感,从而形成“网瘾”。
网络成瘾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巨大的隐患,对网络使用表现出一种慢性的、周期性的、无法自拔、无力控制的着迷状态。“网瘾”患者常常表现为自我封闭、情感淡漠、人际交往能力显著下降、意志力薄弱、严重依赖虚拟世界、厌恶现实世界,并程度不同地存在抑郁、强迫、偏执等不良心理状态,严重的“网瘾”青少年更是丧失了学习、生活的社会能力。
“网瘾”问题虽然出现在未成年人身上,但根子却与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分不开。戒除“网瘾”没有灵丹妙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起责任。
当心孩子被“网瘾”一网打尽
“网瘾”之祸已为众人所知,而“网瘾”之患却未必能引起众人足够的重视。正如一位接受采访的学生家长所言:“省委书记张宝顺针对山西日报《20多家网吧包围太原幼师》一文做出‘强调采取得力措施,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批示后,太原市闻风而动,开展了大规模的网吧整治专项行动。可网吧环境的整治不能只依靠一人一时,而需要有更多的人积极行动,更需要长期的社会关注。”
其实,在假期里一下也不让孩子上网是不现实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孩子上网?
首先,不要一味制止孩子上网,应该帮助孩子搞清楚上网的目的是什么,学会利用网络工具来学习,引导孩子正确合理地使用互联网。选择游戏软件时,可以跟孩子一起商量选择那些既有趣又健康的游戏软件,家长还可以尝试与孩子一起玩游戏,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倘若家长一见孩子上网就制止,反而容易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促使孩子想方设法地接触网络,或偷偷地去网吧等,容易使其沉迷网络而难以自拔。
其次,与孩子达成共识,共同制定一份协议。约定孩子上网的内容、时间等,在假期里可以适度延时等。协议制定好后,孩子要严格遵守承诺,家长则需巧妙监督。孩子做得好,家长可以适度奖励。
此外,家长尤其需要多加关注孩子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帮助孩子培养更多有益的兴趣。比如阅读、听音乐、运动、旅游、学习人际交往等,别让孩子对网络产生强烈地依赖心理,从而真正享受到网络的快乐,学会健康的上网。
寒假,是孩子们修养调整的时期,大人们有义务帮助他们度过一个快乐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