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导读暑期去泰国旅游,同行有五、六个小朋友,其中两个最小的7、8岁的年纪,正是淘气爱闹的时候。当地的泰国导游很健谈,每次大家坐上大巴车,就开始介绍泰国的风土人情、热销特产,一般从上车讲到下车,一口气不带歇的。和国...
暑期去泰国旅游,同行有五、六个小朋友,其中两个最小的7、8岁的年纪,正是淘气爱闹的时候。当地的泰国导游很健谈,每次大家坐上大巴车,就开始介绍泰国的风土人情、热销特产,一般从上车讲到下车,一口气不带歇的。和国内导游不同,泰国导游一讲话,就要求车上保持绝对安静,大家都不能说话,认真听他讲。大人能够坚持,小孩做不到这么久时间不说话。尤其两个7、8岁的小男孩,小脑袋凑一起玩玩具玩得不亦乐乎,更是忍不住发出声响。每当这时,泰国导游就不高兴了,“你们两个小朋友如果要讲,那我就不讲了!”父母觉得不好意思,屡次提醒小朋友不要说话,周围团友也帮着劝说,但效果不佳。最后,只得把两个小朋友隔离开,不让他们坐在一起了。两位小朋友只得乖乖地坐着,或玩手机游戏,或发呆了。泰国导游定下这条“上车不能说话”的规矩时,有没有考虑到小朋友活泼好动的个性和集中注意时间的短暂呢?7-10岁的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5-20分钟,超过这段时间,儿童的注意力就要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了。泰国导游这么做,无疑没有考虑小孩的年龄特点,把小孩当成大人对待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父母在教育小孩的过程中,总会给孩子制订很多需要遵守的规矩。我们做父母的在定规矩时,有没有站在小孩的角度,考虑小孩的心理年龄特点呢?笔者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儿子完成幼儿园布置的作业,每天要练习一页数字。他在做作业的时候,老是不专心,写几个数字,就跑走玩一会儿,做妈妈的在旁边看着闹心,就给他定了一条“规矩”:30分钟内必须完成一页作业。我在边上监督,顺便不时抓牢他的小胳膊,不让他跑走,一番斗智斗勇斗力后,儿子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作业。如此反复几天,感觉心好累,和同学聊起,她说:“你儿子才7岁,要30分钟一直坐着,有点强人所难了。”犹如醍醐灌顶,我一下顿悟了。心理学理论知识掌握不少,结合实践还有待加强。后来,就对这项规定做了调整,写了10分钟就休息下再写。
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中国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在《家庭教育与父母教育》一书中也提到了“父母应当按照小孩子的年龄知识而予以恰当的做事动机。”举了陈先生儿子一鸣的例子:一鸣小的时候(约一岁半到两岁半),凡他看见了肮脏的东西在地上,我总对他说:“脏得很。”有时我自己把脏物拾掉,有时叫他拾掉。到了后来(从两岁半到四岁),凡他看见地板上的脏物,我总叫他拾掉说:“客人看见不好看。”或他有时候游戏之后,把房间的椅凳弄得东倒西歪,把玩物满地乱掷,我就对他说:“客人看起来,不好看;若客人问起谁把东西弄得这样难看,说一鸣弄的,一鸣要倒霉得很。”他听了之后,就去把椅凳摆好,玩物藏好;有时他玩得已经太疲倦了,我就帮助他把房间整理好。当孩子稍微有一点肮脏与清洁的意识,父母可以利用这点教育他们爱护清洁。等年龄大一点,了解了“客人”的概念,有了羞耻感,父母可以利用他们的羞耻心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同样是培养卫生习惯,年龄不同,所说的话语,所定的规则都不一样。
父母在给孩子定规矩时,除了考虑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规矩要详细,具有可操作性
父母要说明为什么定这项规矩,孩子做到了对自己会有何好处,所用语言通俗易懂,孩子能听明白。规矩内容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如:“晚上早点睡觉”和“晚上9点钟准时上床睡觉”这两条规矩,无疑后一条更为详细,更容易操作。
2、规矩可以父母和孩子一起制订
即便是年龄很小的孩子,父母也可以尝试使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将规矩解释给他们听,允许他们提出不同意见。定规矩不是父母的“一言堂”,亲子之间共同讨论定下的规矩,孩子更容易遵守。
3、规矩应该适当调整
规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规矩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有外在的原因,也有父母和孩子的原因,当一项规矩不适合继续执行时,需要适当调整。如限制孩子玩手机游戏的规定,假期里定的是:“一天玩两次,每次10分钟。”开学了,在和孩子商量后,调整为:“一天玩一次,每次10分钟。10分钟时间可以分开玩,不能预支时间。周末还是沿用假期规定。”
4、要有配套的奖惩措施
孩子毕竟是孩子,长久坚持遵守每一项规矩很难,需要大家制订配套的奖惩措施。做到了,给以一定积分奖励,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可以兑换零花钱或小礼物;没做到,则要扣除一定积分,予以惩罚。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奖惩措施同样要调整。
5、不要过多纠缠细节
孩子遵守规矩的过程中,父母以积极鼓励为主,不要过多纠缠细节。如:孩子一周中每天都做到了作业完成后看20分钟电视,只有一天没有做到。父母只要扣去相应积分,鼓励孩子下周做得更好,不需过多责骂。只要朝着好的方面发展,中间的反复、退步都是正常的,父母要有耐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孩子没有任何问题才不正常。
6、父母应引导孩子遵守规矩
父母要达到让孩子守规矩的目的,应多些耐心,少点命令,循循善诱,引导孩子了解守规矩的好处,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7、有些规矩父母也要遵守
前几天和儿子说了保护眼睛的重要性,要怎么保护眼睛。结果,晚上我就犯错误了,躺在床上看手机,被儿子教育:“妈妈,你都说要保护眼睛,结果还躺床上看手机,对眼睛伤害多大啊!”我马上改正错误,“儿子说得对,妈妈错了。”父母尽量当好榜样,言传身教,孩子才会心服口服,自觉遵守规定。
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女教师的女儿画了一幅画,名字叫《陪妈妈逛街》,画上没有车水马龙、高楼大厦、更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只有数不清大人的腿。女教师觉得很奇怪,拿着画想了很久,终于解开了疑惑。原来幼小的孩子只有几岁,身高只到大人的腰部。走在大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将孩子小小的身躯遮掩着,除了能看到大人们的腿,孩子还能看到什么呢?妈妈逛街时如果能够蹲下来,就能看到孩子的世界了。父母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给孩子定规矩时,经常蹲下来,或是低下头,在那时把自己当成孩子,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头脑思考,就会更理解孩子,亲子冲突也会减少许多了。